理解並落實三點認識,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

無論大家是否已經在主觀意識層面認識到了,「逐利」作為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性始終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多數人在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解決問題?因此,大多數人更看重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

但是,稍微放下成功逐利的迫切之心,我們都知道,離開了對問題的分析過程,即使我們已經有了自認為合理的解決方法,我們能保證既有的方法到底是否適用嗎?離開運用智慧的分析過程是很難得出結果的。

說得直白一些,不想用腦子去思考問題本身,就想直接解決問題,結果往往是南轅北轍,事與願違。

所以,若想有效「抓住主旨」必須「先行分析問題」!

很多朋友會說,誰說我沒有分析問題了,我想過了。

請問:所謂的「想過了」是運用系統方法全面地分析問題還是瞬時思考後的快速決策呢?

我這兒有個例子,大家來分析分析

我的一個學生問過我一個問題:老師,如果發現了問題解決的辦法,但是時間來不及了,我們該怎麼辦呢?又是一個看重解決辦法的提問。既然,我們應該先行分析問題。逍遙當然不會直接回答如何做的問題了。

逍遙相信,任何問題都不會是憑空產生的。它一定體現在具體的「事」上。因此,我反問:導致你提出這個問題的「事」是什麼?

果然是有具體的事的。

學生告訴我,領導要求他提交一個報告,到了提交報告的時候,他的U盤出了問題,無法按時提交了。

我問他:那你如何做了呢?他說:我和領導說明了情況,回家取了備用U盤,列印出來後,交給了領導。「那領導說什麼了?」我繼續問道。「提了幾點改進意見,讓我回去改。」學生答道。

「那問題豈不是已經解決了?你為什麼還要問我這個問題呢?」我問道。學生自己也說不清為什麼了。

讓逍遙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由學生的提問以及學生與我交流後的迷茫來分析,學生應該對「守時」很在意。因此,當出現可能無法按時提交報告的情況時,逐利的天性跳了出來,快速地決策,將「不能按時提交報告」看作是「有害的情況」,進而被當作了需要解決的問題的關鍵(避害的表現)。即使問題已經解決了,仍然還糾結於「守時」的問題。

但是,這種「以我為主」的「秒決策」恰恰使其忽略了事中另外的當事人——領導,進而忽略了對領導要求的關鍵所在。領導要的是令其滿意的報告。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而不是按時提交報告。

各位朋友們,不要以為上述的情況僅僅是個例!現實中,太多的所答非所問、過於自信所導致的尷尬、矛盾甚至於懊悔不已,從實質上看往往都是「以我為主」的「秒決策」所導致忽略「問題所處的事」、忽略「問題所處事中其他當事人」(簡稱「非我」),進而誤判「問題關鍵」的結果。

所以,只有「以事為主」才能「抓住主旨」!

所以,只有將「我與非我」共同放在事中來分析的時候,才能「抓住主旨」!

簡言之,當我們「先分析問題」——「以事為主地分析問題」——「充分考慮我與非我,以事為主地分析問題」時,問題的關鍵往往就會在我們腦海中爆發出來,而爆發出的關鍵往往能實現「我與非我」的同時獲益。

以事為主——抓住主旨——爆發智慧——多重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