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涼涼了,該「二嬸」出圈了

原創 南麓北麓 2022-08-19 14:37發表於陝西

收錄於合集

#情感48


說真的,前段時間,

火了一把的「二舅」,沒覺得有多治癒。


放眼中國農村,在以生孩子無任何成本,

且還生的越多越有盼頭的五六十年代,誰家沒一兩個娶不到老婆、身殘志堅他二舅,二叔,二大爺。


他們大多數,身體有殘缺,被人誇善良、聰明、好學、勤快,任勞任怨,成為家裡的勞作主力。


而我們在同情、讚揚他二舅的時候,

仔細想想,難道生於那個年代的他二嬸、二姨、二姑不值得宣揚嗎?




她們是中國傳統社會裡的女性,繼承了中國婦女身上恭順服從和堅韌不拔的品德。


她們大多數認命,把一切悲苦都認為是命,這是她們對於一切人生際遇的終極解釋。


他「二嬸」,18歲嫁人,公婆有公職,待人明事理,在那個年代還算是名門望族,家境算殷實,他二叔比她大幾歲,一表人才,對於原生家庭不好的二嬸來說算是一個好歸宿。


她心思簡單,對人友善,每天樂呵呵,雖然丈夫從年輕秉性使然,貪玩愛交朋友,常常不歸家,但她沒有怨言,家裡臟活苦活都是自己默默承擔。


20歲生了大兒子,21歲生了二兒子。


隨著時代變遷,孩子成長開支,原本可以靠養殖畜牧、家裡的糧食加工廠家過著小日子的情形每況日下。


直到家庭經濟負擔越來越大,他二叔依然保留著少年氣,從小的優渥條件,造成了他不知茶米油鹽的苦惱。


他二嬸,眼看沒法全倚靠丈夫過好日子,日子還得自己過,她沒有為這些事與他二叔吵架,而是拜託家族裡能幹有門路的堂侄女帶她走了出去,成為了90年代的廣東外來打工人。


她勤懇,踏實,在廣東一家台資電子廠流水線沒有空調的簡陋廠房裡,常年備受高溫煎熬,一干就是十幾年。


她平日省吃儉用,用一人微薄的工資蓋起了家裡的四層小洋樓,把兩個孩子養成大小伙。


雖未大富大貴,但這是一位只有小學文化農村婦女,改寫自己命運、家庭命運的真實寫照。


這麼多年,她沒有埋怨過丈夫,沒有抱怨過自己的命運,沒有向別人訴苦,而是自己默默承受,再苦再累,依然整日笑對生活。


這樣的二嬸,應該得到我們無比的尊重和敬佩!




另一位他「二嬸」,個子嬌小,心靈手巧,但嫁了憨厚老實的丈夫,生了兩個女兒後,家庭一貧如洗。


隨著兩個女兒初中畢業,要到縣城上高中、乃至大學,學費生活費讓這個家庭烏雲籠罩。


他二嬸,活到中年去的最遠的地方是老家縣城。


為了女兒,不能再活成她的樣子,她勇敢的背上挎包,跟著有經驗的老鄉去了長三角洲的某個地方謀生。


在她外出的很多年裡,有人罵她不守婦道,有人說她棄家跑了,不善言辭的丈夫從未替她辯解過。


一個沒有文化,沒有技能的農村女性,漂泊在外十幾年。


她能每月給女兒寄生活費,每年按時給女兒交學費,就已經無法想像怎麼做到的。


很多年後,聽說兩個女兒大學本科畢業,安家江浙一帶後,她才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


我們無法想像這麼多年她吃過的苦,流過的淚,無論是風雨交加,還是暗夜襲來,她一定是拼盡了全力。



這樣一個矮小瘦弱的身軀,它支撐過這個家庭的全部,十年如一日榨乾了自己的血和熱。


這樣無私的母親,這樣偉大的女性,我們還有什麼資格去評判她。





他「二嬸」只是中國農村女性的縮影。

像他們一樣的女性,在現在的農村,仍然比比皆是。


她們勤快,好學,隱忍、善良、吃苦耐勞,三從四德,孝敬公婆,心思單純,與世無爭。


她們在家裡,是勞作的主力,家務活全包,遇到無能的丈夫,她們還要外出打工賺錢,承擔家庭的負重。


她們雖胸無大志,雖無超能力。

但都在努力活著,背起行囊,遠赴他鄉,為家庭竭盡所能.........


所以,別只顧著宣揚他「二舅」


如果沒有這樣一群樸實無私、隱忍負重前行的「二嬸」們,多少個家庭將妻離子散,多少個孩子將沒有未來,世界會黯然失色........


請為她們鼓掌,她們正在承受著比「二舅」更艱辛的生命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