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嘴,邁出第一步

在如今這個社會,大家都會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機會。面試時,需要說話表現自己的優勢;開會時,需要說話表達自己的見解;人際交往中,需要說話來為自己贏得人脈;商業談判中,需要說話為自己贏得成功……不管是哪一方面,都離不開說話,不是誰都是你肚裡的蛔蟲,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懂了。各方面都離不開信息交流,我們對一個人的了解主要就是來自於說話者平時的語言,也是最基礎的,一個人的說話水平能體現其知識水平,閱歷經驗等綜合素質。

雖然說「沉默是金」自古以來就是被人們頌揚的品德,但是在今天,一個人如果只會做事而不善言辭,是不利於做好本職工作的,畢竟不管在哪個環節都是需要語言來溝通和交流的。生活中,可以適當地保持沉默,但一味地認為沉默是金的話,就有失偏頗了。不善言辭的人可以用沉默來避免暴露自己的缺點,但是他一開口立刻就會露出破綻,所以說我們應該培養自己說話的技巧。

一代宗師徐悲鴻,他人生中的機遇很多是用語言贏得的。1916年,21歲的他報考復旦大學,校長召見新生時,其優雅地談吐給校長留下深刻印象,認為徐悲鴻是可造之才,後給予諸多勉勵與幫助。1920年他留學法國時,在一次茶話會上被介紹給法國當時最大的畫家達仰·布佛萊。久慕大名的徐悲鴻當即說道:「先生!我很盼望能得到您的教誨。」一句話便讓達仰感到這個中國青年的誠懇樸實,立即將自己畫室的地址給了徐悲鴻,囑咐他每星期天的早晨到自己的畫室去。在第一個星期天,徐悲鴻去見達仰,同達仰談起了自己的追求和信心,達仰了解了其天賦和抱負異常歡喜,竟忘記自己已 68歲高齡而開心地同徐悲鴻談起50來。得益於達仰的慧眼,徐悲鴻終成一代大師。

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不會因說錯話喪失機會,但也會因沒有說好話而喪失更多的機會。

大部分人,因不善言辭,從來不敢在多人前發表任何言論,不給別人了解他的機會,別人怎麼知道他是一個有才華的人呢?可能有的人會說是金子總會發光,但是在人才輩出的今天,你敢肯定別人的光芒不會比你耀眼嗎?現如今,一個人還秉承「沉默是金」的原則,他的一生可能就真的默默無聞了,機會是靠自己爭取的,而不是等它降臨。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沒人去在意,更不願意去相處,那麼這個機會就與你無緣了。

語言是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只有說出來才能讓被人了解你,我們是離不開語言的。所以,一味奉行「沉默是金」,是不可取的,善於說話才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