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就一定能幸福嗎?

金錢給人帶來幸福感似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為大家也都有這樣的想法,覺得有了錢可以買大房、買好車、娶漂亮媳婦、多生娃、去旅遊、高消費、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玩就玩,甚至小三小四也可以接踵而來。

有了錢,自己就可以隨心所欲,盡情地追逐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了。

所以,一個口號就成為了大眾競相追逐的目標:財務自由。意思就是只要錢足夠多,想怎麼買就怎麼買,想怎麼花什麼就怎麼花,從此就人生幸福了。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金錢,什麼是幸福。

所謂金錢,代表著獲得某種物品或者服務的能力,錢越多代表這種能力越強,也就越有可能獲得價格更高的物品或者服務,然後我們就可以通過享用這些物品及服務,來獲得美好的體驗。

關於美好的體驗,人們總喜歡用三個詞來形容:快樂、喜悅、幸福。那麼,這三個詞又有什麼區別呢?

快樂,指的是那種來得快去得快的歡樂,具有熱烈、膚淺、短暫的特徵,所以快樂一詞中專門有一個「快」字。

喜悅,指的是來自於內心的歡樂。與快樂相比,喜悅的持續時間更長,更加內在和深刻。

幸福,指的是一種和諧圓滿的歡樂。與快樂和喜悅相比,幸福的持續時間更長、也更加內在更加深刻——所以,我們會說祝你一生幸福,而不是一生快樂,或者一生喜悅。

所以,幸福比快樂或者喜悅更加難得。

那麼,金錢給我們帶來的到底是快樂、喜悅還是幸福呢?

金錢最主要的作用,是給我們的生活提供物質保障。人吃不飽、穿不暖、沒地方住,連生存都存在問題,又怎麼會有快樂、喜悅和幸福呢?所以,我們需要掙足夠的錢來購買相關的物品和服務,比如吃的穿的用的,房子車子,教育醫療等等。而我們在使用這些物品,享受這些服務時,也會獲得一種美好的體驗。

但是,這種由物品和服務帶來的美好體驗,大多數持續的時間都非常短暫。比如,家裡買了個大電視,剛打開看的時候覺得很興奮,但過一段時間也就那樣;住進了新房子,開始幾個月很興奮,感覺哪兒都好,但住久了也就沒啥新鮮感了。

所以,用金錢買到的美好體驗,用「快樂」一詞來形容顯然更恰當一些。

但是,正因為快樂的「快」,所以,得到的快樂容易消失,接著得抓緊時間找下一個快樂。

很多人之所以買買買停不下來,就是因為購物帶來的快樂維持不了多久,東西到手後,人很快又進入空虛狀態,必須通過再次購物獲得新的快樂來進行填補——這種行為,其實也屬於上癮的一種——當然,這是商家特別希望看到的。

所以,有錢充其量只能買到快樂,離幸福還差得很遠。而幸福,本質上是錢買不到的。

而我們所以為的有錢即幸福的觀念,更多的只是大腦中的一種想像。

而人的想像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總傾向於放大美好的一面,而忽略不美好的一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對於婚姻的想像。戀愛的時候,大家對於婚姻的想像都十分美好,但婚後過不了幾年就會發現,現實中的婚姻生活和戀愛時想像的差距太大。現實的婚姻生活,多的不是相親相愛,和和美美,而是雞毛蒜皮,矛盾爭吵。

而大多數人之所以認為有錢即幸福,則是因為大多數人都達不到非常有錢(財務自由)的程度,而吃不到的瓜永遠是最甜的,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想像中的永遠是最美的,再加上某些大V推波助瀾的宣傳,大家才會有此想法。

而對於真正到達財務自由的人,之所以願意宣傳生活美好的一面,隱藏不美好的一面,原因有三條:

1.自尊心需要。人總會誇大自己的美好生活;

2.沒有人會主動暴露自己生活中的痛苦,除非生活糟糕到一定要一吐為快的程度,或者需要通過暴露來爭取某種利益(比如與明星有關係者爆醜聞);

3.出於商業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大眾。因為只有鼓動大家追求這種所謂的美好生活,資本家才有可能獲得更多的利益。

另外,過於有錢,還很容易導致人放縱自己的慾望,吃喝嫖賭隨之而來,嚴重的還會吸毒甚至犯法。

有錢,對於一個人的自制力要求更高,如果駕馭不住,人反而會被金錢吞噬。

2018年發生的,本已平靜下來但到今年又再度泛起的大強子明州情案,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大強子被一件破事糾纏了四年,而且還不知道要糾纏多久,這段時間他會幸福嗎?當初如果自制力強一點,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事情的發生呢?還有那相當富有的奶茶妹妹,與出軌丈夫相伴四年而且還不知要相伴多久,這段時間她會幸福嗎?

所以,有錢即幸福,只不過是大多數人頭腦中的一個幻想罷了。而且,越有錢可能會越痛苦,因為這時候,人更難控制自己的慾望,也更容易做出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的事來。

中國古時「富不過三代」的說法,可不是說著玩的。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由行者弋原創,歡迎關注,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