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各個年齡段的無奈,看看吧

到了社會上,才知道大學裡的生活根本算不得苦逼,整天對著領導那張臭臉才尼瑪悲催。沒幹過幾年工作,沒跳過幾次槽,俺們就永遠都是職場小嘍啰,根本也沒辦法抬頭見人。每次跳槽的時候,領導們才變成了人樣:工作嘛,主要就是積累經驗,錢不錢的根本無所謂,想當初... ...心想,想當初個屁,誰不知道公司裡面全是你們家親戚?


早在文里提到,我說:「並不是女人吃不了苦,只是女人無法一直跟著你受苦... ...女人開始肯跟著屌絲一般的你,其實也在看你的前途。或許久了,男人就明了:女人不止想要有愛,更想有家。」某晚,把這句話轉到了微博上,於是,我除了聽到女人們的讚許,還聽到了男人們的哭訴。

是啊,這個社會確實賦予男人太多了,男人也需要背負太多了。有時候,我們也需要理解,需要關愛,需要安撫。而在這個社會上,「高富帥」永遠都是那麼一小撮人,苦逼的「屌絲」才是常態,男人也不想,只是很多事情男人們也決定不了。

7歲到12歲,那時俺們上小學,俺們並不知道什麼是責任,俺們不懂得自己作為一個男子漢該干點什麼。可是,俺們那「更年期」一般的女老師卻統統地教會了俺們,她通常只罵男生不罵女生,值日的時候讓俺們幹活,女生監工;之後安插眼線,把中隊長、大隊長全部清一色換成小姑娘,之後把最苦逼的小隊長給俺們干;學習好了倒好,學習不好就必須坐在後面,上課罰站;拽一下小女生辮子,要是被她告狀了,那老師就得找家長,回家之後就得皮開肉綻... ...不過這時候就算苦,俺們也不放在心上;小孩子嘛,疼了就哭,哭了就好。

12歲到18歲,俺們熬到了中學,這時候俺們的學習能力和優勢開始顯現出來,老師開始變得對俺們和藹可親了;可俺們當中學習成績依舊不好的,還是要遭到「特殊」的待遇。不過,學習上去了,智商提高了,情商卻下降了。班裡的女生,基本上都是挑帥的撿,交朋友談對象都先由著他們。若不是想讓俺們幫她們輔導功課,她們是絕對不會跟俺們說話的,更不會看一眼這群高智商底情商的屌絲。情商低,所以俺們也不會主動跟女生搭訕,只能默默地意淫。說苦逼吧?也不算苦。那時候俺們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學習上,有目標,有追求,不寂寞,即便入不了女生的眼,俺們也不覺得有啥。再說,暗戀其實也挺美好的。

18歲到22歲,俺們離開家鄉去了大學。高中時候還有個奔頭,可上大學了,俺們就完全盲目了,什麼目標也沒有,就算是高中學習不錯的,到了大學也還是不知所措。這時候,人都會變得孤獨,其實女生也孤獨,於是兩個種群走到了一起。同年齡的女生,要遠比同年齡的男生成熟得多,上了大學,女生其實就已經開始變得實際了。所以大學裡學習好的男生成了搶手貨,因為GPA才是王道。這時又有一大批人被遺落在了角落裡,得不到成績,也得不到愛情。

22歲到28歲,到了社會上,才知道大學裡的生活根本算不得苦逼,整天對著領導那張臭臉才尼瑪悲催。沒幹過幾年工作,沒跳過幾次槽,俺們就永遠都是職場小嘍啰,根本也沒辦法抬頭見人。每次跳槽的時候,領導們才變成了人樣:工作嘛,主要就是積累經驗,錢不錢的根本無所謂,想當初... ...心想,想當初個屁,誰不知道公司裡面全是你們家親戚?中國最不缺的是什麼?是人才。

所以,人才們全被領導逼走了,留著幾匹瞎了眼的老驢,沒黑天沒白天地為公司拉磨,反正不需要才能,瞎轉圈就是了,反正他們也不怕累,累死了拉倒。

28歲到35歲,別以為上一個年齡階段俺們沒想過談戀愛,只是俺們根本不敢想愛情這種抽象的玩意兒。因為到了社會上,妞們衡量俺們的標準又變了,社會上的通用貨幣,不再是GPA了,而是Money。父母都希望早點抱大孫子,因為中國的父母總盼望著自己能看到曾孫子,玄孫子... ...於是乎,俺們就糊裡糊塗地牽了一個回家,有時候根本顧不得愛不愛,先結婚再說。結完婚就立馬洞房,接著再不斷地洞房,俺們只負責出種撒種,老婆負責十月懷胎。

基本上,快的話,從相識相知到孩子出生,一年時間完全可以搞得定。不得不說,中國男人的繁殖力因為俺們而變強。俺們,才是集體感動中國的新一代。

35歲到40歲,這個階段,俺們還能有啥衝勁兒了?基本上孩子就是一切,老丈人比老爹還親,丈母娘就是親娘。然後火車、汽車、拖拉機,在父母和岳父母之間奔波著,永無止境;書包在孩子肩上換來換去,紅包在老師之間傳了又傳,俺們在各種酒局應酬中醉了又醉... ...其中俺們夫妻也可能會出現矛盾,妻子可能跟著別的男人跑了。

40歲到死,可能我們會面臨著黑髮人送白髮人,其實這倒還好;就怕早些年職場上的非人待遇,加上地溝油神馬的合力摧殘,讓白髮人送走了俺們這群黑髮人,那就真的杯具了。不過,俺們的娃娃的下一個循環倒是又開始了,

從7歲到12歲... 中國男人,註定苦逼,這是時代決定的,更是這個大環境大社會決定的。現在這麼看,還是6歲以前咱們什麼都不懂的時候,或者死了以後,才最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