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活自己,除非自己嘴裡,不再出現別人的名字

不見得親近,不見得鄙視,不見得刻意,不見得是非,這就是一種常態,別人活在我們嘴裡,我們活在別人嘴裡,眾多不是親人不是家人甚至連朋友熟人都不是的人,在我們的嘴上,不知覺的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誰家吵了,誰家鬧了,誰家離婚了,誰家孩子怎樣了,誰工作如何了,誰性格好壞,誰成功,誰落魄,誰不懂人情世故,誰活得踏實或者奇怪,這一切,其實就組成了我們一生的認知和視野。

父母影響的,教育培養的,一旦到了實際生活中,都不一定比我們掛在嘴上的一切影響大。看著是閑言,但這閑言說著說著就改變了我們的心境,影響了我們的軌跡。

從某種程度上說,能被我們掛在嘴上說起的,都是生活給我們的教材,說多了,也就從中慢慢摸索出生活的規矩,也就慢慢明白怎麼去做,才能避免成為別人嘴裡的話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才能一步步學會如何在人群中成長和融合。

但無論怎樣,我們都不可能避免在別人的嘴裡消失。不論你一去萬里,不論你宅家十年,不論你斬斷和一切人的聯繫,你照樣會在不同人的嘴裡出現,被各種點評。


以前年輕時,甚至到三十多歲時,都覺得這種狀態很可笑很無聊,那時常常用一句話來激勵自己,那就是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生活,別人怎麼說,就讓別人說去!

但等到了中年才明白,真不可能。

沒誰真的可以四海為家,我們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不過僅僅生活在一城一地的一個角落而已,就那些人,就那些事,就那些關係。不在乎別人說,只是因為那時候還不明白,別人嘴裡的我們,說著說著,就成了別人和我們相處交往的評判,就定性了我們這個人,從此我們是面對熱情的順遂,還是敬而遠之的冷遇。別人的嘴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在人群中所處的待遇。

說到底,還是老人們比我們透徹。就像父親一直堅持認為,人活一張臉,人活一個名聲。最開始,被我嗤之以鼻,而現在,被我當做真理,小心而行。

嗤之以鼻是因為當初只想活自我。

當做真理是因為想著別人的嘴,只會多一份自律。

不到年紀不明白。

不磕不絆不認真。

哪有什麼道理可講,除非我們自己的嘴裡,從不再出現別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