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朋友諸事不順,焦慮到崩潰。
01
剛過而立之年的她,鼓足勇氣跳出舒適區,新近入職一家互聯網企業。
但入職後發現,一切都是那麼與自己格格不入。周邊同事儘是95後,乃至00後,甚至直屬上司都比自己年輕。
上班時,大家熱鬧地討論動漫二次元、偶像選秀,下班後玩的也是劇本殺、密室逃脫。
公司氛圍很活潑,活潑到自己怎麼看都像一個局外人。
在焦慮職場選擇是否正確的同時,家庭也不讓人省心。
與婆婆關係始終不夠融洽,而老公也將大半的時間與溫柔留給了工作、同事與老闆,留在家庭的反倒越來越少。
看著心底發虛的工作,和隨時都會出現裂縫的家庭,她不再那麼篤定,感覺自己的人生遇到了真正的危機。
其實人生在世,焦慮隨身。
學習焦慮、升學焦慮、職場焦慮、婚姻焦慮、家庭焦慮、容貌焦慮、社會地位焦慮……
很奇怪,我們非常喜歡用年齡來描述個體成熟的不同階段及狀態。當你達到這個年齡,卻沒有達到這個年齡該有的理想狀態,焦慮就隨之而來。
那麼,我們該怎樣處理這些焦慮與危機呢?
答案是要知天命。
02
什麼是知天命?
我們還是從《論語》談起。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天命後,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
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史》也說:
在中國文字中,所謂天有五義:一是物質之天,與地相對;二是主宰之天,即皇天上帝,人格化的天;三是自然之天,乃自然之運行;四是運命之天,指人生中所無奈何者;五是義理之天,宇宙之最高真理。
而這裡談到的「知天命」,就是懂得順應無可奈何中藏著的真理,在不確定性的世界裡,製造人生確定性。
03
那麼,如何又能做到知天命呢?
我認為,要做到「知天命」,一定要懂得能力邊界、關係權重、人生目標三件事。
1 認清能力邊界 築起人生護城河
首先,要清晰地明白自身的優勢與劣勢,了解自己能幹什麼與不能幹什麼。
其次,在自身的優勢領域繼續深耕,築起他人無法替代、無法侵犯的護城河,讓自己進可攻退可守。
混沌學園創始人李善友教授在談到優勢領域深耕時認為,這是普通人實現迭代躍遷的底層方法論。
最後,不要迷信所謂的「跳出舒適區」,可以輕易跳出的舒適區,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舒適區。真正的「跳出舒適區」,都是能力迭代的自然延展,不是在陌生領域的平地起高樓。
當下出現的職場危機,大多數就是沒有認清自身能力邊界,築起能力護城河導致的。
2 理清關係權重 辨認人生主要矛盾
人,是所有社會關係的總和。
因此理清各種人際關係,就變得異常重要。
但千萬不要誤會,這裡的理清不是指世事洞達,人情練達的為人處事。
這裡的理清更像毛主席在《矛盾論》中所言,要分清人生的主次矛盾,整體與局部的關係。
在家庭中,要始終堅信夫妻關係才是主要矛盾,當遇到任何無法解決的家庭矛盾,都要記住千萬別去傷害夫妻關係。
在工作中,也要始終堅信你與職責的關係才是主要矛盾,你可以不擅長處理與領導、同事的關係,但一定要有完成工作任務,乃至超預期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
3 認準人生目標 持之以恆去實現
見過太多的聰明人,在努力追風。
但真正追上的並不多,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沒有戰略定力與人生目標感。
什麼流行,就去做什麼,什麼爆火,就去追逐什麼,最後反倒被拍死在沙灘上。
年輕的人,這些可以解釋為敢闖敢做。
但輕狂對少年來說是浪漫;對中年來說,則是油膩。
職場也好,人生也罷,都需要找到一個可以為之奮鬥的目標,然後咬定青山不放鬆,死磕到底。
04
因此,人生不需要不信命,要懂得知天命。
但不管如何,正如後世評論孔子的「知天命」,這其實只是代表著一種與自我和解的開始。
哪怕你已經懂得「知天命」,這也並不會保證你一定會成功。
所以,別太焦慮,做個認清生活本質,依然熱愛生活的人生玩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