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冷靜期,為何網路民意遇冷?

2020年12月04日20:20:11 情感 1467

離婚冷靜期,為何網路民意遇冷? - 天天要聞

離婚冷靜期,為何網路民意遇冷? - 天天要聞

2021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施。為貫徹民法典有關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規定,民政部對婚姻登記程序進行調整,在離婚程序中增加冷靜期。

12月4日,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在民政部通氣會上表示,在離婚冷靜期內任何一方只要不同意離婚,等於雙方沒有達成共識,要麼到法院去訴訟離婚,要麼兩個人在一塊生活。

網路民意紛至沓來——

——「要麼死,要麼死忍。」

——「倒計時一個月,要離的趕緊離,要結的想清楚再結。」

——「應該來個結婚冷靜期,頭腦發熱結婚再後悔就更不好了。」

……

在離婚率逐年走高的當下,民政部在離婚程序中增加冷靜期,無疑是想喚醒當事人對於婚姻的責任,挽回那些可以拯救的婚姻。

充滿善意的一條新政,為何會遭遇民意的冷水?

不少網友看來,設置一個月的離婚冷靜期,給一些想快速從婚姻中解脫的人,增加了羈絆和難度,尤其是在遭遇家庭暴力等情況下。

對於家暴等極端情形,民政部回應,冷靜期只適用於夫妻雙方自願的協議離婚,對於有家暴情形的,當事人可向法院起訴離婚,訴訟離婚並沒有冷靜期的規定。

可在現實中,起訴離婚一審判決不予批准的並不鮮見。對於真心想從婚姻中解脫的一方來說,漫長的訴訟是一個令人身心俱疲的過程。

婚姻帶有明顯的私權性質,法律的介入需要更為細緻的甄別和判斷。比如離婚冷靜期內,哪些婚姻是可以挽救的?哪些是完全破裂無法挽救的?無法挽救的夫妻,是否還要強令其在一個月的冷靜期內生活在一起?如果冷靜期內一方遭遇暴力脅迫,法律能否給予救助和保護?對於婚姻中的極端情況,司法訴訟能否儘快幫助弱勢一方從婚姻中解脫出來?

這些問題都需要答案。

以中國之大,婚姻狀況千差萬別。一個冷靜期的制度設計不可能解決所有的現實問題。

經營好各自的婚姻,同時,讓不幸遭遇婚姻變故者能順利脫離婚姻的羈絆,這無疑涉及無數人、無數家庭的幸福,真不是件小事。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她對前夫恨之入骨,但她又感謝前夫和她生了一個女兒 - 天天要聞

她對前夫恨之入骨,但她又感謝前夫和她生了一個女兒

昨天去前村房屋中介B那裡小坐一會。我聽中介B50多歲小姐妹A中氣十足地說:「雖然我的婚姻一地雞毛,最後吵吵鬧鬧離了婚,但我還是感謝前夫和我生了一個女兒」。這話聽來有點漏洞百出奇奇怪怪荒誕不經?讓人詫異?難道是現在的女性忘了婚內恨仇,變得這樣
三十度的夏夜,我連開空調的資格都沒有》 - 天天要聞

三十度的夏夜,我連開空調的資格都沒有》

凌晨一點被熱醒時,手機還停留在他傍晚的語音。"家裡電費是大風刮來的?空調開到後半夜,你不出錢當然不心疼。"我盯著天花板上轉不動的吊扇,汗順著太陽穴往下淌。這個月的話費催繳簡訊剛發過來,孩子的興趣班費用還欠著,冰箱里只剩下半袋快過期的挂面。結
當曖昧被誤解:女生說「差不多」背後的明白事兒選擇 - 天天要聞

當曖昧被誤解:女生說「差不多」背後的明白事兒選擇

好多人瞅見女生在感情里搞曖昧,就覺得是玩欲擒故縱那套,好像說話留三分、距離忽遠忽近,都是算準了的套路。但你要是拋開那些性別偏見仔細琢磨:現在女生願意待在曖昧期,壓根不是被動陷進去的糊塗賬,而是摸透了感情里的門道後,給自己設的一道清醒防線。
一個人不回你消息,卻頻繁發朋友圈,背後原因很扎心:3種情況 - 天天要聞

一個人不回你消息,卻頻繁發朋友圈,背後原因很扎心:3種情況

「話不投機半句多,人若無意心難留。」在人際交往中,對方的回應態度,常常左右著我們的心情。哪怕沒有聊什麼重要的事情,可是對方不回消息卻發朋友圈,著實會讓人心裡不舒服,即便關係再好,遇上這種情況,也會覺得奇怪。一個人不回你消息卻頻繁發朋友圈,背
還錢後總追問用途的人,除了真的關心,還可能是「這3種心態」 - 天天要聞

還錢後總追問用途的人,除了真的關心,還可能是「這3種心態」

還錢追問並非小事,背後心態暗藏深意,在日常生活中,有人還錢後,對方總會追著詢問錢的使用方式,這件事情看似平常,實則暗藏玄機。無論出於何種狀況,這種追問行為都值得仔細琢磨,還錢後總追問用途的人,除了真正的關心,確實可能隱藏著別樣的心態。
心理學: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看這3個表現,多半就知道了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看這3個表現,多半就知道了

人際交往,門道眾多,真心相待,才更穩妥,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是否值得深交,需從細節中觀察。無論何種關係,都需仔細琢磨此人是否可靠,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關鍵就在於以下這些表現。01:看是否守時守時,是深交的重要考量因素,在生活中,守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