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慧,今年35歲,初中畢業後就沒再繼續讀書了。出生在一個小縣城的普通家庭,家裡有父母和一個弟弟,我是姐姐,大他六歲。
結婚後,我嫁到了本地,丈夫是個普通工人,收入一般,我們有個8歲的女兒,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我年輕時,家裡條件一般,父母重男輕女的觀念很重。小時候家裡有什麼好吃的,總是先給弟弟,我只能等他吃剩下的。
上學的時候,我成績不差,可我爸媽覺得「女孩子遲早是別人家的人」,供我讀書沒什麼用,初中一畢業就讓我出去打工,把錢寄回家供弟弟讀書。
我結婚後,生活並不寬裕,但每個月都會給父母寄4000塊錢,這筆錢對我家來說不是小數目,我和丈夫經常為了這個問題爭吵,但我總覺得,父母把我養大,我孝順他們是應該的。
可這份孝順,似乎變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的義務。
我的弟弟比我小六歲,從小到大什麼都不用操心,他成績一般,但父母硬是砸鍋賣鐵供他上了大學,甚至我結婚的時候,家裡連一分錢嫁妝都沒給,說要把錢留著給弟弟用。
後來,父母年齡大了,身體不好,我想著作為女兒,理應盡一份心,便每個月給他們4000塊錢,讓他們能過得寬裕一些。
可事情的發展,卻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料……
我每個月給父母4000塊錢,雖然家裡過得緊巴巴,但我從來沒想過要減少這筆錢。可是,直到弟弟大學畢業的那一天,我才徹底明白,在父母眼裡,姐姐永遠只是附屬品,而弟弟才是家裡的希望。
弟弟大學畢業後,回到家裡沒多久,我跟母親提了一句,說他也該找份工作了。母親卻漫不經心地回我:「他剛回來,先歇歇,工作不急。」我皺了皺眉,沒再說什麼。
然而,等了幾個月,弟弟仍然在家裡待著,整天不是打遊戲就是跟朋友出去玩,一點找工作的意思都沒有。
我忍不住勸了幾句:「你都畢業了,也該出去找份工作了,總不能一直靠爸媽養著吧?」
弟弟不耐煩地瞥了我一眼:「你急什麼?我媽又沒說什麼。」
母親坐在一旁,淡淡地接了一句:「他還沒娶媳婦呢,找工作也得慢慢挑個好點的。」
我聽了心裡一涼。
後來我才知道,弟弟不僅沒找工作,父母還把我每個月寄的4000塊錢,大部分都貼補給了他,讓他花得舒舒服服。
甚至有一次,我無意間聽到母親跟鄰居聊天,說:「女兒嫁出去就是潑出去的水,反正家裡也不富裕,錢給她也是浪費,不如留給兒子娶老婆。」
那一刻,我心裡五味雜陳。原來我的付出,在他們眼裡,從來都不是孝順,而是理所當然的剝削。
我回家跟丈夫商量,把每個月的贍養費從4000降到1000。丈夫聽了,沉默了一會兒,說:「早該這樣了。你看看你自己的家,咱們的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憑什麼供你弟弟花天酒地?」
我低下頭,心裡不是沒愧疚的,畢竟他們是我的父母,但想到他們對我的態度,心裡又有些寒涼。
第二個月,我只寄了1000塊錢過去。沒過兩天,母親的電話就打了過來,語氣不善:「怎麼這個月的錢少了三千?是不是你男人不讓你給了?」
我深吸一口氣,說:「媽,我也要養家,4000塊對我們來說太多了,以後就給1000吧。」
母親頓時炸了:「你弟弟還沒娶媳婦呢!家裡還要存錢給他買房買車,你怎麼能這個時候斷我們的錢?」
我冷笑了一下:「媽,我結婚的時候,你們可是一分錢嫁妝都沒給,怎麼到了弟弟這,就什麼都要準備?我也是你的孩子,為什麼我就該無條件付出?」
母親一下子啞了,過了好半天才憋出一句:「你是姐姐,照顧弟弟是應該的。」
我掛了電話,心裡一陣絞痛。
接下來的日子,母親的電話不斷,每次打過來不是埋怨,就是指責。有一次,她甚至哭著說:「你要是不給錢,我們老兩口以後就沒法活了!」
我心軟了,想要再多給一點,可這時,丈夫冷冷地說:「如果你再增加贍養費,那以後家裡的開銷你自己負責。」我愣了一下,想著孩子的學費、房貸、水電費,最終還是忍住了。
母親見我不再妥協,索性打電話到我婆家告狀,說我不孝順,連自己父母都不管。婆婆聽了,氣得直跳腳:「你媽真是奇葩!你一個嫁出去的女兒,還要養著娘家?那她兒子是幹什麼的?」
母親見從我這邊拿不到錢,便把主意打到了弟弟身上,催著他趕緊找工作。
可弟弟早就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不願意出去受苦,反倒在家裡大發脾氣,說:「要是姐姐還像以前一樣孝順,我哪需要這麼辛苦?」
父母被他吵得沒辦法,只好再打電話給我,語氣軟了下來,試圖跟我談判:「慧啊,你弟弟這段時間壓力大,你就再幫襯一點吧。」
我聽著電話那頭母親溫和的聲音,眼淚差點掉下來。可是我知道,這種溫和只是暫時的,一旦我答應,未來還會有無止境的索取。
我深吸一口氣,說:「媽,我已經儘力了。弟弟也長大了,他要學會為自己負責。」
這一次,母親沉默了很久,最後重重嘆了口氣,把電話掛了。
後來,我聽說弟弟終於去找了份工作,雖然工資不高,但至少開始自食其力了。
母親仍舊不時打電話過來抱怨,說他工資低,存不下錢,以後不好找媳婦。可我只是淡淡地回她:「媽,他是個男人,自己的人生要自己負責。」
母親氣得不輕,可這一次,她再也無法逼迫我了。
我知道,這份親情已經變了味,可我也明白,我不欠他們什麼。我已經盡了做女兒的責任,而他們若仍舊覺得我是個提款機,那這份親情,也不過如此。
從此以後,我的生活終於回歸平靜。我不再因為贍養費的問題與丈夫爭吵,也不再為弟弟的未來操心。我終於明白,女人結婚後,不是家裡的提款機,更不是無條件的犧牲品。
或許,父母仍然會覺得我是個冷血的女兒,可我知道,真正的孝順,不是無底線的付出,而是量力而行,守住自己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