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過年的時候,人們不僅需要備年貨,還需要打掃房子、製作美食等。
雖說節日的氣氛非常的熱鬧,但如果在春節期間包攬整個家庭的家務時,感覺到的就很可能是累,而不是快樂了。
「明年不要回來了!」大嫂過年累死累活,卻無人心疼
俊穎是家裡的老二,自己在畢業之後,就留在了外地工作,之後還在外地成了家。
所以,平時俊穎很少有機會回家,不過過年的時候總是要回來的。
而俊穎大哥一家,是和父母在一起住的。不過,說是一起住,也不完全是這樣,因為大哥是單位的技術人員,需要經常出差,所以經常不回家。
而大哥家的孩子也在外面上大學。所以,嚴格來說,家裡只有大嫂和二老一起住。
大嫂還是非常孝順的,平日里除了上班,就經常照顧二老,而到了過年的時候,家裡的年貨置辦、房屋打掃以及年夜飯等任務,自然也都被大嫂包攬了。
雖說花了8000多,但是大嫂覺得讓二老輕鬆一點,花點錢是完全沒問題的。父母對於自己有這樣的一個兒媳,也是感到非常地驕傲和自豪。
到過年的時候,家裡就熱鬧了,因為大哥和兒子都放假回家了,俊穎一家人也都放假了,所以大家都匯聚在父母家過年。
由於大嫂經常操持家務,所以大家回家之後,做飯、做家務等事情,都無形中還是由大嫂包攬,其他人都沒有發現,其實大嫂在做家務的時候也,已經表現出累了。
不過,大嫂並沒有喊累,也沒有對任何一個人說自己需要幫忙。
所以,大家都不知道大嫂有多累,仍舊理所當然地吃著大嫂做的飯,享受著大嫂打掃好的屋子。
無論一個人多能幹,在感受到無法承受的壓力時,都可能會崩潰,而大嫂也終於崩潰了。
當時大家都在吃飯,大哥吃飯的時候一會兒說這個菜咸了,一會兒說這個菜還可以再煮煮等等,結果大嫂終於聽不下去了,直接在飯桌上發了飆:「明年不要回來了!你不回來,我也不會這麼累!」
聽到大嫂的話,一桌子人都愣了,由一開始的迷茫,到慢慢地理解,最終大家都悟過來了,這幾天在家裡都是阿嫂做飯、收拾碗筷、做家務等等。
而其他任何一個人,都沒有和大嫂一起做過這些活兒,大嫂確實很累。
所以,大家都沒有對大嫂在飯桌上發脾氣這件事感到介意,而是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不是。而大嫂在之後也發現了自己的做法有點不妥,就向大家表示了歉意。
按理說,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春節的喜慶肯定會被「攪合」。
但令人意外的是,家裡更熱鬧了:大嫂再也不感覺累了,反而覺得很開心,因為弟妹和孩子都會和自己一起做家務、做飯做菜了。
俊穎和大哥也很有「眼色」,眼裡有了活兒,不再是等吃等喝的「老爺」了。
大嫂的故事看似是一場家庭風波,實則蘊含著許多關於家庭相處的智慧與哲理,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與反思。
首先,家庭需要共同付出。
過年家務繁重,不能只讓一人承擔。大嫂的經歷告訴我們,每個家庭成員都應主動分擔家務,不能坐享其成。比如孩子可以參與其中,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家裡的男人可以乾重活,搬搬抬抬之類的,分工合作,就能減輕負擔。
其次,想要化解家庭矛盾,溝通很重要。
大嫂前期默默承受,導致情緒崩潰。若能早點溝通,說出自己的辛苦,或許矛盾就能避免。
然後,要理解家人的付出。
家人在大嫂爆發後及時反思,理解她的不易,這才讓家庭氛圍更和諧。所以,我們要懂得換位思考,理解家人的付出。
最後,積極調整與改變,讓生活越來越好。
家人的改變讓大嫂不再疲憊,家庭更熱鬧。生活中,我們應積極改變,讓家充滿愛與溫暖。
結語
一家人,一定要懂得溝通,其實大嫂之所以委屈,就是因為大嫂缺乏和家人的溝通導致的。
而當一切都擺明之後,家裡人自然就能夠體會到大嫂的不易,看到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從而讓家庭關係更加和諧。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