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兒女,認為孝順父母就是讓父母吃好喝好穿好玩好,滿足父母物質需要,給足夠多錢,就是孝心的表現。不可否認,現在社會哪兒都離不開錢。一方面,老人年紀大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看病吃藥,買點營養品,哪兒不都是要花錢嗎。即使行動不便的老人,也喜歡錢,有錢可以解決所有的煩惱事。
看小區大爺、大媽,退休了,有人退休金都用不完,還在小區撿破爛賣,因為手裡有錢,他們高興。但是金錢只能滿足人的物質方面需求,只是一個方面。人要想活快樂,還有另一個方面的就是精神需求。精神需求應大於物質需求。精神空虛,人就活得不快樂,就會愁眉苦臉,就是行屍走肉。當兒女娶妻生子,才更加理解父母不易和心酸。養兒才知父母恩,這句話說得太對了,可很少有人能理解這個道理,真正做到的人已經很少了。
其實晚年天下父母要求並不多,他們要的並不僅僅是禮物和錢。而是兩個字「陪伴」。現在兒女,為了自己事業,起早摸黑,天天超負荷運轉,有多少兒女常回家看看,希望在父母有生之年,多陪伴他們,要知道隨年齡增大,父母老了,身體狀況和情緒也會不斷湧現出來。孤單寂寞,生病無助,沒人陪說話,聊天,才是老人的可悲。
每年春節回家,看到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出現行動不便或者身體有疾病的也數不勝數,其實這也是正常現象。有老伴陪伴的老人,相互間還可以說說話,聊一聊天,解決一下苦悶。但是還有些老人,老伴已經去了,兒女又常年不在身邊陪伴,他們明顯孤獨,他們生病自己扛,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這種心酸和痛苦,又無奈的生活可能只有他們自己了解吧。
雖然兒女能滿足老人物質方面需求。但是滿足不了精神方面需求。老人精神需求就是希望兒女多多陪伴在身邊,遇事能有個人幫忙或者聊天。
人老了,物質需求很簡單,吃飽就行。要的就是兒女的陪伴,能陪父母說說話,那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孝順。有的人一年都沒有見過父母一次,就是給父母再多錢,也沒什麼用?有時間多回來陪陪父母吧!父母要的就是陪伴。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我們一直說工作忙,忙過這陣子再回家看父母。父母在家盼望你,而你有忙不完的工作,何時才是頭。父母年齡大了,或許等不到你忙完再回家看他。他已經去了。此時你才抱頭痛哭,什麼事都做不了,後悔晚矣!
百善孝為先,多陪陪父母,常回家看看。這才是天下兒女孝敬父母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