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很簡單,一撇一捺。
做人好難,柴米油鹽,愛恨情仇。
但是你要明白,即便世界破破爛爛,你也要縫縫補補。
抓住一手爛牌,也打成了王炸,這就是真本事。
底氣、大氣、脾氣,悟透了,人就貴了。
01
日子,贏在「底氣」。
在看一些「賭局」有關的電影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驚心動魄的片段——拿出最後一張底牌,決定勝負。
對於人生來說,也有底牌,那就是「手裡的錢財」。
只要你有錢,有房子可以住,每個月都有穩定的金錢來源,就沒有什麼好怕的了。
底氣足了,日子就豐富多彩了,也不會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戰戰兢兢。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你最沒錢的日子是怎麼度過的?」
一位匿名網友,分享了他的故事。
在大學期間,他有天發現自己只有二十多元了。但是他還得應付七八天。
每天早餐時,打一碗幾分錢的稀飯,並且盡量讓稀飯里多幾粒米;一個七分錢的饅頭,要分成三份,早中晚各一份。接著,就是一包海帶絲,分幾天吃。
學校的開水是要刷卡的,但是他不捨得,找到兩個關不嚴的水龍頭,把一個碗放到龍頭下,耐心地等十幾分鐘。
走出校園,他帶著「窮怕了」的心態,努力賺錢。雖然工資很低,但是到了年底,能夠結餘四千多元。
當然,他也嘗試著借錢,但是沒有成功。就是父母,一輩子在農村,壓根就沒有積蓄,指望不上。
回想起過去的苦日子,網友說:「總是要經歷過痛苦才能長腦子,手裡的牌好不好沒有討論的必要了,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人呢,窮一次,就會懂得很多。除了自己,身後沒有靠山,前方也沒有可以抓手的地方。
唯有口袋裡的錢,哪怕很少很少,也能讓你有一絲安全感。
隨著年紀的增長,錢越來越重要。
中年時,有錢財,才能養家糊口,給孩子上好一點的學校,讓父母安心養老,讓自己有家可回。
人老了,有存款和退休金,才有詩和遠方,才能不拖累子女。就算沒有人管你,還能笑著活下去。
02
幸福,成在「大氣」。
很多人,有錢了,但是不開心。
究其原因,因為比他有錢的人,多如牛毛;用錢買不到的東西,也很多。
最可惡的是,當你有錢了,親戚朋友也會算計你,還有兄弟姐妹,居然借錢不還;夫妻也會因為管錢的事,吵幾句。
聽過這樣一句話:「大人有大量,大氣有大財。」
真正能夠發大財的人,都很大氣。「大氣」指的是做人的格局,能包容別人,還能考慮到長遠。
春秋時,齊國的鮑叔牙和管仲一起做生意。
鮑叔牙家庭富有,管仲家庭窮困,因而兩個人的出資不一樣。
分紅的時候,鮑叔牙總是禮讓管仲。
有下屬說:「管仲把錢,偷偷拿回家。」
鮑叔牙說:「我知道,他家有年邁的母親,需要照顧。」
後來,鮑叔牙和管仲,都做了齊國的大臣。後人用「管鮑之交」形容最好的朋友。
俗話說:「愚蠢的人,人踩人;聰明的人,人抬人。」
你總是踩著別人,努力往上爬,雖然獲利了,但是不會長久。畢竟,別人會反抗。
要是你抬舉人,和大家一起往上走,就能互惠互利,長期保持穩定的上升趨勢。
人生就像一個棋局,你得從開局,就預測結局,別等惡果來了,才悔恨。
與人打交道,就像走進一個大染缸,五顏六色的人都有。你得包容大家,允許有小人出現,也鼓勵那些積極向上的人,還可以幫助弱小的人。你的大氣,令人佩服,也厚德載物。
《幽夢影》中說:「律己宜帶秋風,處事宜帶春風」。
大氣待人,大氣謀生,處處都是春天,境界自然提升。
03
正義,需要「脾氣」。
很多人,對於人的脾氣,是很忌諱的。
發脾氣,往往被認為「不對的行為」。
可是,一個人從來沒有脾氣,那就變得弱小,會被人瞧不起。
「兔子急了也咬人」,你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怎麼就不如兔子呢?
作家余華說過:「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
只要你處於正義的一方,發脾氣,就是無所畏懼的體現。
在閩南網上,寫了一個關於反致小偷的故事。
福州的某公交車上,一個小偷得手後,要離開,安全員和乘客小任立馬拽住他,司機停下來,也來幫忙。
「我自己也被偷過東西,深知小偷的可惡」,小任說這句話的時候,有脾氣,也有義氣。
如果每一個人都明哲保身,對於社會的醜陋面,不理不睬,那麼社會秩序就會更加亂套。
除了對作惡的人發脾氣,在家裡、單位上,也要適當發脾氣,不能完全消磨自己的個性。
當然,對於發脾氣的人,不少回懟,要換位思考,理解別人的真實心理。
脾氣也是一種氣節,是保護人的底線,法律的紅線。
04
一個貴氣的人,不會被俗氣的東西綁住自己,也不會被昨天的煩惱困惑自己,而是做情緒、金錢、人生的主人。
唐朝宰相王起說:「做學問就像做人一樣。」
其實,做人也像做學問一樣,認真琢磨,勤快動筆,一生學習。
好的人生,底氣、大氣、脾氣,一氣呵成。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