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5歲,老伴去世10年了,我和老伴2兄弟輪流照顧癱瘓婆婆,傻嗎

2024年02月28日09:55:06 情感 1270

來自作者身邊的真實故事改編,請不要對號入座

口述:趙桂英

文字整理:風鈴

我叫趙桂英,今年55歲,10年前,我失去了我的老伴,他留給了我五萬元的存款和一套舊房子,這些成了我生活的支撐。

在我丈夫離世後的日子裡,我感到生活變得空曠而漫長。房子里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他的回憶,但現在只有我一人面對這一切。

那段時間,我感到自己像是被遺忘的角落裡的一張舊椅子,儘管依然堅固,卻再也沒有人來坐下。我每天都會去那個我們共同擁有過的小花園,看著那些我們一起種下的花朵,它們依然綻放著,彷彿在告訴我,生活還得繼續。

我開始逐漸習慣獨自一人的生活,雖然這很不容易。

我開始學習如何獨立管理家庭財務,每一分錢我都要精打細算。我也學會了修理那些小東西,比如更換燈泡、修理漏水的水龍頭。我不再有人可以依靠,只能依靠自己。

後來兒子慢慢長大了,2年前結婚了。

我兒子的婚禮是在一個晴朗的春天舉行的,那天我穿著他爸爸最喜歡的那件旗袍。我看著兒子和媳婦發誓要相愛一生,心中既有喜悅也有一絲絲的哀傷——他爸爸沒能看到這一切。不久,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的孫子,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傢伙。

我決定不再找工作,而是全心全意地照顧我的孫子。我教他說話,教他走路,看著他一天天長大。他的每一個進步都讓我感到無比的驕傲。我在他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延續,也許這就是我存在的意義。


我55歲,老伴去世10年了,我和老伴2兄弟輪流照顧癱瘓婆婆,傻嗎 - 天天要聞

我全心投入到帶孫子的生活中。我把所有的愛都傾注給了他,他的笑聲成了我每天最大的慰藉。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我知道,只要我還能給予愛,我的生活就仍有意義。

然而,生活總是充滿了意外,就在我以為我會這樣平靜地度過餘生的時候,我婆婆突然摔倒了,從此不能行走。

我婆婆的摔倒改變了我們家的生活節奏,突然間,我發現自己不僅是一個母親和祖母,還成了一個護理者。我老公家有三兄弟,決定輪流照顧婆婆,每家三個月。這個決定聽起來公平,但實際執行起來卻充滿了挑戰。

每次輪到我們家時,我兒子都會開車去大伯家接婆婆。我記得第一次接她回家時,她的眼神里充滿了不安和恐懼。我把她安頓好,告訴她這裡就是她的家。我盡量讓她感到舒適,儘管我知道,沒有什麼能真正替代她自己的家和習慣。

我開始學習如何照顧行動不便的老人。我學會了如何轉移她的體重,如何幫助她進行康復練習,甚至如何處理她的情緒波動。

我婆婆的脾氣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有時候她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我知道這是因為她的無助和痛苦,所以我盡量保持耐心,用溫柔的話語和行動來安撫她。


我55歲,老伴去世10年了,我和老伴2兄弟輪流照顧癱瘓婆婆,傻嗎 - 天天要聞

在這個家庭的責任輪轉中,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多地承擔起照顧婆婆的任務。每當輪到其他家庭接手時,他們總是找出種種理由推脫,讓我感到無奈和沮喪。

我記得有一次,當輪到我小叔子家接婆婆時,他打電話來說他們家正在裝修,無法接待婆婆。我只能無言以對,心裡明白這只是借口。我不想讓婆婆感到不受歡迎,所以我告訴他們沒關係,婆婆可以再在我這裡多待一段時間。

有時候,我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坐在窗邊,回想起我和丈夫共同度過的日子,思念他的溫暖和支持。我會想像如果他還在,會不會有所不同。但現實是,他已經離開了,我必須獨自面對這一切。

我盡量保持樂觀,但有時候,當我看到婆婆因為疼痛而皺眉時,我會感到心痛。我知道,無論我做得多好,都無法完全緩解她的痛苦。我只能盡我所能,給她最多的關愛和支持。

有時候我婆婆會說:「英子,我兒子走了了這麼多年了,說起來你沒有贍養義務,還要和兩兄弟平攤養老,難為你了!」


我55歲,老伴去世10年了,我和老伴2兄弟輪流照顧癱瘓婆婆,傻嗎 - 天天要聞

我清晰地記得有一天下午,天空烏雲密布,彷彿預示著什麼。婆婆躺在她的床上,望著窗外的天空,眼中滿是憂慮。

「媽,怎麼了?您看起來不太高興。」我走到她身邊,輕聲問道。

婆婆嘆了口氣,緩緩地說:「英子,你看你,為了我這個老太婆,每天都要忙裡忙外的。我兒子走了這麼多年了,說起來你其實沒有贍養義務,卻要和我們兩兄弟平攤養老,真是難為你了。」

聽著婆婆的話,我心裡一緊。雖然我從未抱怨過,但婆婆的這番話卻讓我感受到了她內心的愧疚和不安。我握住她的手,微笑著說:「媽,您這是說的什麼話。這裡是我兒子、孫子的家,也是您的家。不管什麼時候,您都是這個家的重要一員。作為兒媳婦,照顧您是應該的,您不要多想。」

婆婆看著我,眼中閃爍著淚花。她緊緊地握住我的手,彷彿想從我這裡找到一些安慰和力量。「英子,你真的是個好媳婦。我躺在床上這麼久了,脾氣也不好,經常給你們添麻煩。但我知道,你是真心對我好的。」

我撫摸著婆婆的手背,微笑著安慰她:「媽,您別這麼說。我們是一家人,互相幫助、互相扶持是應該的。您不要擔心,只要您在這裡一天,我們就會照顧好您一天。」


我55歲,老伴去世10年了,我和老伴2兄弟輪流照顧癱瘓婆婆,傻嗎 - 天天要聞

每當婆婆感謝我時,我都會微笑著回應她,告訴她這是我應該做的。但在心底,我知道這份責任遠遠超出了我原本的預期。我開始思考,這樣的犧牲是否值得,我是否能夠繼續這樣下去。

然而,每當我看到婆婆在我兒子和孫子的陪伴下露出微笑時,我就會意識到,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家庭就是要在困難時刻相互扶持,這是我對家的理解,也是我願意為之付出一切的原因。

有時候,婆婆會在夜裡叫我,因為她做了一個噩夢或者感到孤獨。那些時刻,我會坐在她的床邊,握著她的手,聽她講述過去的故事,或者只是陪她直到她再次入睡。我開始理解,這些小小的陪伴對她來說意義重大。

我盡量讓婆婆感到被需要和被尊重。我鼓勵她參與家庭決策,讓她知道她的意見仍然重要。我希望通過這些小小的行動,能讓她感到自己仍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這個漫長的照顧之旅中,我婆婆的一句簡單的「英子,難為你了」總能讓我感到一種深深的滿足和感激。她的話語雖然簡單,但卻包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對我的認可。

我記得有一次,我剛幫她洗完澡,換上乾淨的衣服,她握著我的手,眼裡閃爍著淚光,輕聲說道:「英子,難為你了,我的好兒媳。」那一刻,我感到所有的勞累和不易都煙消雲散了。

我輕輕地回應她:「媽,這是我應該做的,您就好好休息吧。」


我55歲,老伴去世10年了,我和老伴2兄弟輪流照顧癱瘓婆婆,傻嗎 - 天天要聞

每當這樣的時刻發生,我都會深刻地感受到家庭之間那種無形的紐帶。儘管我們之間有時會有摩擦和誤解,但在這些溫暖的交流中,我能感覺到真正的家庭情感和彼此之間的深厚聯繫。

我開始意識到,這些年來,我婆婆也在用她的方式表達著對我的感激和愛。她可能不是一個善於表達情感的人,但她的每一個微笑,每一次握手,都是她心中感激的表達。

有一天我去買菜,碰到了幾個老姐妹,就閑聊了起來。

「哎呀,英子,你怎麼那麼傻啊,老伴都走了那麼多年了,你沒有義務照顧你婆婆。」一位老姐妹一進門就直言不諱地說道。

我微微一愣,沒想到她們會這麼直接。但我很快就明白了她們的擔憂和不解。

「我知道你們擔心我,覺得我這麼多年一直在照顧婆婆,會很辛苦。但你們知道嗎?她是我老伴的母親,是我兒子的奶奶。雖然從法律上來說,我沒有義務照顧她,但在我心中,她就像我的親人一樣。」我坦誠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是,你也需要自己的生活啊。你不能一輩子都被她拖累。」另一位老姐妹不甘心地說道。

我輕輕地笑了笑,說:「我明白你們的擔心。但對我來說,照顧婆婆不僅僅是一種責任和義務,更是一種情感的寄託。她失去了兒子,我也失去了丈夫。我們都在尋找一種方式,讓彼此的生活能夠繼續下去。我照顧她,也是在照顧我自己。」

「而且,我也希望給孩子們樹立一個好榜樣。我希望他們能夠明白,家庭中的責任和義務是相互的,是需要大家共同承擔的。我照顧婆婆,也是希望他們能夠學會珍惜和尊重長輩。」我補充道。

大家說我的做法對嗎,是傻嗎?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35歲女子離婚兩次,每次都凈身出戶,網友:一把年紀了,折騰啥 - 天天要聞

35歲女子離婚兩次,每次都凈身出戶,網友:一把年紀了,折騰啥

在愛情與婚姻的路上,有人一帆風順,有人卻屢遭波折。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位35歲女子小雨的坎坷婚姻歷程。她兩次離婚,每次都選擇凈身出戶,面對周圍人的不解和網友的質疑,小雨內心究竟藏著怎樣的堅持與掙扎?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故事,感受那份不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