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發現沒,人到老年只有一個家,其它的都不是自己家

2024年02月16日21:35:10 情感 1786

人的一生可以有幾個家,父母家,婆婆或老丈人家,兄弟姐妹家,兒女家,自己家,我認為,人到老年只有一個家,那就是自己家,其它的都不是自己家。


大家發現沒,人到老年只有一個家,其它的都不是自己家 - 天天要聞

一、父母家

小時候的父母家是自己家,長大後,就從父母家走出去求學、工作,成家後就有了自己的小家,父母家不是常住之地,只是身心疲憊時的落腳之地,年節時看望老人的落腳之地。

隨著父母的老去、離開,父母家就成了兒時的回憶,再也不想回了,也回不去了,這個家沒了。

二、婆婆家、老丈人家

成家後的女人有了婆婆家,男人有了老丈人說,這個家是由婚後配偶給帶來的。

在婆婆眼裡、心中,兒媳永遠是外人,兒子、孫子是自已家人,媳婦永遠是外姓人。

婆媳關係是世上最難處的關係,遠了不行,近了不行,咸了不行,淡了不行,分寸很難把握,一般兒媳都會採取避而遠之的方式,盡量不和婆婆過多的在一起生活,婆婆家就是短暫停頓的地方,拿它當港灣絕對不行。

至於老丈人家,跟外人家唯一的區別就是,你得時不時給老丈人買酒喝,不去不行,去了就想回。

等自己老了,婆婆家、老丈人家也沒了。


大家發現沒,人到老年只有一個家,其它的都不是自己家 - 天天要聞

三、兄弟姐妹家

父母在,兄弟姐妹來往頻繁,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是親戚,有的連親戚都不如。

要是到兄弟姐妹任何一家去,都得帶禮物,空手絕對不行,各過各的日子,各是各的家,與兄弟姐妹之間相處要懂得禮尚往來。

兄弟姐妹過年聚會一次就是不錯的了,有的幾年都不聚一次,更甚者,老死不相往來。

四、兒女家

俗話說,你的家是兒女的家,兒女的家不是你的家,老人與兒女之間一定要有邊界感。

兒女需要你時,那裡就是你臨時的住處,要把保姆的角色扮演好,兒女不需要時,要及時從兒女家退出,千萬別自作多情的在兒女家養老。

五、自己家

這才是自己真正的家,這個家也許太小,也許很簡陋,但住著安心,睡覺安穩,想咋呆著就咋呆著,既隨便又放鬆。

家裡有個老頭,邋遢又氣人,但工資卡交到你手裡,錢雖然不多,但可以隨意支配,花著硬氣。

身體好精力旺盛時,把屋收拾得乾淨利落,沏上一壺茶,玩著手機, 舒服又愜意,身體不舒服,躺在床上啥也不幹,不用看誰臉色,我的生活我做主,我自己舒服就好。

自己的小窩才是修心養性的最佳處所,才是自己晚年安身立命的地方。

要想晚年不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一定要有自己的家,哪怕這個家再小,能遮風擋雨就行。


大家發現沒,人到老年只有一個家,其它的都不是自己家 - 天天要聞

人到老年只有一個家,那就是自己的家,其它的,即使是兒女的家,也不是自己的家。

大家認同我的說法嗎?歡迎在評論區討論,說出您的看法。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太衝動!四川一對夫妻吵架,丈夫一氣之下喝了敵敵畏…… - 天天要聞

太衝動!四川一對夫妻吵架,丈夫一氣之下喝了敵敵畏……

封面新聞記者 伍勇7月3日下午,四川德陽一對夫妻因發生矛盾吵架,丈夫一氣之下喝下半瓶農藥敵敵畏,妻子在馬路邊大哭攔車求助,最終在陌生人歐女士幫助下送醫。7月4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德陽市人民醫院獲悉,目前男子已經脫離危險,病情穩定,不過還需住院觀察一周。現場目擊者歐女士發布的視頻顯示,7月3日下午,位於德陽旌...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種氣質,越老越吃香,第一種就很關鍵! - 天天要聞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種氣質,越老越吃香,第一種就很關鍵!

都說老男人在情場上不吃香了?這話誰信誰傻。歲月能帶走青春,卻帶不走真正的吸引力——有些氣質,像陳年老酒,越沉澱越有味兒。01 嘴巴甜不如耳朵靈,會說話更要會聽老男人最容易犯的錯,就是當「人生導師」,張嘴就是道理教訓。她抱怨一句「今天好累」,
推薦《豪門小說里的美艷婆婆》作者:時鵲 - 天天要聞

推薦《豪門小說里的美艷婆婆》作者:時鵲

文案:庄芙瑤穿到十六年後的自己身上,還知道自己居然是小說里那種羞辱出身普通女主,讓她離開自己兒子的惡毒婆婆。  因為各種作妖,最後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  了解到自己的結局後的庄芙瑤:這個惡毒婆婆她不當了!
社區食堂,想說「愛你」不容易 - 天天要聞

社區食堂,想說「愛你」不容易

社區食堂關乎民生福祉。近年來,各地探索建設社區食堂,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便捷實惠的餐飲服務,獲得好評。然而,一些社區食堂在運營過程中也面臨客源單一、盈利困難等諸多挑戰。如何增強社區食堂的生命力,使其長久經營下去?本期基層圓桌會,我們一起探討。社區食堂,好想說「愛你」當前,一些地方探索社區食堂多樣化運營...
老人好心資助兒媳上大學,畢業後兒媳做法令人心寒,孫子成了受害者 - 天天要聞

老人好心資助兒媳上大學,畢業後兒媳做法令人心寒,孫子成了受害者

如果早知道事情會走到今天這步田地,劉永順打死也不會做出當年的決定。他時常懊悔,正是自己那份 「好心」,間接讓孫子沒了媽媽。當初兒媳想繼續讀書時,他想著「女孩有文化是好事」,便咬牙供她念完大學。哪曾想她畢業後眼界變了,開始嫌棄這個家。假如當初沒供她上學,她或許就能和兒子在家踏實種地,守著幾畝地生兒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