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經歷「三無」婚禮 是年輕人變通透了 還是年輕人的無奈

2024年02月15日22:45:33 情感 1595

前言

每年年底都是結婚的旺季,文叔平時也會兼職做婚禮司儀,因此見過很多新人結婚的場面,但今年的這些婚禮當中,文叔發現了一些與以往都不太一樣現象,那就是「三無」婚禮越來越多,也就是無車隊、無接親、無伴郎伴娘。文叔這段時間就主持了三場這樣的婚禮,而自己一位同事結婚時也是如此,新人無一例外都是是95後,難怪網上說,現在的年輕人真活的越來越通透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三無」婚禮為什麼會越來越多。

「三無」婚禮 疫情後開始興起

攤開整個世界地圖,中國是最重視傳統婚慶儀式的國家之一,境內不同地區曾衍生出獨特的風俗。雖然部分故事的儀式被越來越多人視為陋習,許多誇張的婚鬧影片也在網路上廣受批評,但畢竟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

在不少人心裡,一輩子就結婚這麼一次。為了讓雙方長輩更好的接受彼此維繫日後的新家感情,並避免因為婚禮產生嫌隙。不少年輕人平時說得好聽,到了自己要結婚時,都還是會順從禮俗。由於中國人格外重視排場,加上自古延續下來的請客文化,婚禮就成了打死不能丟臉的場合。

親身經歷「三無」婚禮 是年輕人變通透了 還是年輕人的無奈 - 天天要聞

因此過往每年都有極其龐大的金錢在這個行業流動,許多年輕人甚至整個家庭攢了很久的辛苦錢,最終都為了成就那一晚上的燦爛。

而所謂的」三無」婚禮與只領證不辦婚禮、婚宴的裸婚不同,「三無」婚禮多數還是會舉行儀式。

但在面對繁雜的禮俗時,有了更現實的取捨,因此會比極端的裸婚,更貼近主流大眾。

而這背後暗藏哪些底層脈絡?這是否會是中國民間消費趨勢的巨大轉變?中國近幾年各行各業經濟壓力大,對經濟弱勢,耐受度最差的年輕群體所受影響最為深刻。

因此,所謂年輕人活的更通透,更理性消費一詞,更成為這兩年中國市場的代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近年興起極簡婚禮潮流,打開百度微博熱搜等網頁,我們很容易就可以觀察到,當前中國民間對「三無」婚禮居高不下的討論熱度。

親身經歷「三無」婚禮 是年輕人變通透了 還是年輕人的無奈 - 天天要聞

一般來說,「三無」就是無車隊、無接親、無伴郎伴娘的結婚儀式,但事實上省去的遠遠不止這三樣。

在越來越多的婚慶場合中,無司儀、無煽情催淚環節,無婚宴,甚至不邀請嘉賓。這樣的選擇日益強健,回歸根本。體檢婚禮的初衷就是一切從簡,但跟徹底極端的裸婚,卻有本質上的不同。

同事的親身經歷

我的同事小蔣今年是在2024年1月,跟相識近五年的男朋友成婚,兩個人都是普通的上班族,日子還算過得去。而在剛結束的這場婚禮中,這對新人捨棄了接親司儀與催淚環節,洞房更是堅決不鬧,只是以簡單的答謝形式,輕鬆自在得進行,兩人也是很用心很重視得親自掌控整個婚禮周期的進度。

親身經歷「三無」婚禮 是年輕人變通透了 還是年輕人的無奈 - 天天要聞

小蔣夫妻發給文叔的邀請函

雖然沒有經驗,但小蔣夫妻倆事前做足準備,整場婚禮受到意想不到的好評。新娘的好友事後表示,這次跟以前去過的婚禮截然不同,跟親友的互動更加自然大方,也少了刻意做效果的尷尬場面。

親身經歷「三無」婚禮 是年輕人變通透了 還是年輕人的無奈 - 天天要聞

小蔣夫妻的邀請函

由於小蔣夫妻的想法高度一致,他們在籌辦婚禮時很快就刪去許多不必要的環節,使得整個晚上的流程更加緊湊。但後續也強調,他們夫妻倆相當幸運,兩方親屬都很開明捧場。在這場賓主盡歡的宴會中,雙方親友都度過了美好的一晚。

親身經歷「三無」婚禮 是年輕人變通透了 還是年輕人的無奈 - 天天要聞

小蔣夫妻

親身經歷「三無」婚禮 是年輕人變通透了 還是年輕人的無奈 - 天天要聞

在我同事的實際案例中,小蔣夫婦選擇三無婚禮背後有兩個目的,第一是省錢,第二也可以收回禮金。第三是為了打造一場真正屬於自己的特質婚禮。撇除個人偏好不談,」三無」婚禮之所以興起,金錢上的考量,絕對是其中一大重點。要想了解這部變化,我們要先回到前幾年的疫情。

疫情改變了消費習慣

根據中國結婚產業洞察白皮書,在走出疫情影響後的2021年,中國婚嫁市場顯著回溫。隨著90與95後的群體逐漸成為市場新主力,加上各地熱情四溢,有多達8成的新人對婚禮高度重視,凡事都願意親力親為,也樂於花費時間與金錢為自己操辦一場盛大的婚禮。

親身經歷「三無」婚禮 是年輕人變通透了 還是年輕人的無奈 - 天天要聞

2021年的數據顯示,中國新人平均結婚的開銷約為人民幣17.4萬元,主要支出集中在婚禮、婚宴、珠寶、鑽戒、婚紗攝影,也有超過4成的新人願意為了更好的服務與產品超支。以婚紗攝影來說,當年一線城市的新人婚紗消費平均都要超過一萬人民幣。

親身經歷「三無」婚禮 是年輕人變通透了 還是年輕人的無奈 - 天天要聞

2345線城市的婚紗消費也相繼突破8千元,整體消費呈現上升的趨勢,看向整體服務衍生商品。當年的中國婚嫁產業鏈持續向兩端擴張,新人結婚涉及的商品類型已超過9個。除了常見的珠寶作案件、婚紗婚禮策劃、飯店婚禮拍攝等服務性商品也相當熱銷。

如何辦場體面的婚禮、婚宴就成了新人們繞不開的話題。然而,時間來到當前,中國民間的消費習慣已出現轉變,反映在婚姻市場中,便是」三無」婚禮的崛起。越來越多新人一改過去幾年的趨勢,捨棄不那麼必要的環節,一來節省開支,後來更省心省力。

親身經歷「三無」婚禮 是年輕人變通透了 還是年輕人的無奈 - 天天要聞

在這波趨勢之下,年輕人打著三減號的旗幟,將老的,套路的傳統婚禮大刀闊斧砍成理想的形狀。

三無、四無,乃至各種花式砍單,婚禮不斷瘦身的同時,仍維持了一定的儀式感。當前的新人們人惦記的儀式感,他們砍除的是對傳統習俗的不認可,這對形式主義的挑戰,而不只是為了省錢,將所有活動一鍋端的刪除。

簡單來說,」三無」不僅僅是減號,年輕人還是用上了加號,讓他們更重視的環節,以更高的比重添加到自己的人生大事之中。

親身經歷「三無」婚禮 是年輕人變通透了 還是年輕人的無奈 - 天天要聞

在許多實際案例中,在許多婚禮上禁酒了,婚鬧也換成了草坪上的舒適遊戲。堵門婚鬧的儀式轉換成好友交談合影的時間,老掉牙煽情催淚故事,如今變成人們向父母真誠的道謝。少了靠套路吃飯的時宜賓客,也省去被開低俗玩笑的擔憂。

總結

當然,百貨中百客,」三無」婚禮並不適合所有人,對於那些希望擁有盛大熱鬧婚禮或是想打安全牌避免翻車風險的新人來說,這種形式可能就不太適合。畢竟對人們來說,每人的喜好與期望都大相徑庭。

婚禮正是個人與家庭價值觀的展現。總結來說,」三無」務婚禮之所以開始流行,背後可以歸納出兩大因素:

第一,當然還是省錢,在大環境前景不明的當前,減輕家庭經濟壓力,將錢用在刀口之上,是許多中國年輕人的理財方針。然而,我們也知道,常態性的消費習慣改變,確實容易跟經濟變化產生鏈接。

第二,像婚禮這種一生一次的大事,颳起反轉風潮背後一定還存在別的動力。而這裡就是我們前面提過,中國年輕時代針對不喜歡的傳統禮俗展開全面性的挑戰。許多人辦了」三無」婚禮以後,並不會像裸婚一樣藏著掖著,而是廣發朋友圈向親友分享活動本身有多麼成功。在他們眼裡,」三無」不是令人尷尬的存在,反而是值得驕傲的成就。

好啦,對這個話題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在下面留言,聊聊你們的想法。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女生喜歡你才敢對你做的事! - 天天要聞

女生喜歡你才敢對你做的事!

在情感的世界裡,女生的表達方式往往較為含蓄和細膩。當一個女生喜歡上一個人時,她可能會通過一些特定的行為來傳達自己的心意。這些行為或許在旁人看來微不足道,但對於陷入愛情的女生來說,卻需要足夠的勇氣和愛意才能付諸行動。當一個女生喜歡你時,她可能
兩性關係:為何女性步入四十歲後,會「來者不拒」? - 天天要聞

兩性關係:為何女性步入四十歲後,會「來者不拒」?

作為一名步入四十歲的女性,回首過去的情感經歷,我發現自己在這個階段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曾經,年輕的我對愛情充滿了幻想和期待,有著明確的標準和條條框框。那時的我,總是在眾多追求者中精挑細選,小心翼翼地守護著自己的心,輕易不肯交付。
婚姻之外的「愛」,是真實還是虛幻? - 天天要聞

婚姻之外的「愛」,是真實還是虛幻?

標題:《婚姻之外的「愛」,是真實還是虛幻?》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裡,愛情似乎是一個永遠聊不完的話題。而當我們談到「婚姻之外能否找到真愛」時,更是引發了無數人的思考和爭議。那麼,婚姻之外到底能不能找到真愛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首先,我們需
67歲老人:父母走後,兄弟姐妹感情再好,來往也要多留3個心眼 - 天天要聞

67歲老人:父母走後,兄弟姐妹感情再好,來往也要多留3個心眼

導語世事是變換的,正如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一樣。很多時候,隨著時間的流逝,哪怕是親密如兄弟姐妹,關係也會發生著改變。而這種改變尤其是在父母走後更加的明顯,父母在的時候,兄弟姐妹年年相處,處處和氣;父母走了之後,這個大家也就散了,兄弟姐妹間一地雞
新婚夜她得知老公不能生育,公公喊她出來,告訴她有孩子的方法 - 天天要聞

新婚夜她得知老公不能生育,公公喊她出來,告訴她有孩子的方法

頭條改版後新增廣告解鎖,廣告開始5秒後用您發財小手點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文:娛析編輯:娛析本文為短篇小說,內容純屬虛構請理性觀看,切勿對號入座○●紅燭搖曳,喜氣洋洋,這本該是張寶珠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新婚之夜,丈夫王俊生的一句話,卻
「相親分析師」爆火背後:一個34歲單身男人的生意經 - 天天要聞

「相親分析師」爆火背後:一個34歲單身男人的生意經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劉永恆 一塊小黑板,一支馬克筆,憑著「這個男人能嫁嗎」的話題,這個愛穿淺色T恤衫,留著一頭精幹短髮的年輕男人,總能在短短兩分鐘的時間裡,靠著拆解相親對象的條件,吸引了當代年輕網友的關注。訣竅在於,看似優秀的條件和大跌眼鏡的分析結果之間的反差。這個博主自稱無念,34歲,初中輟學,15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