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不在意別人對你是什麼看法,你只需要干一件事就好了,就是做叛逆之事,與自己關係親密的人對著干。當你能夠在生活中學會忤逆別人,狠下心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那麼你的內心就會變得強大。
我覺得每個人一生之中,至少都得學會「反抗」的行為,特別是與父母的關係上。在網路我經常會說一句話,就是一個人如果能與父母保持邊界感,長大以後明確彼此的界限,那麼生活才能過得幸福。
為什麼這麼講呢?這是因為與父母保持邊界,或者說不聽他們的話去做事情,會是一個人獨立的標誌。
打個比方,就業。
大學畢業以後,你面臨找工作的情況,你的內心是想當一名醫生,想去醫院上班。但是你父母不同意,他們說醫生有什麼好做的?又苦又累,還得不到休息。你就別去醫院了,考個公務員以後在體制內老老實實幹吧,過著輕鬆的日子。
此時此刻,你該怎麼辦,怎麼做才是最好的決定?
這個問題也不複雜,其實就是「鼓起勇氣,堅持自己的決定就行了」。想做什麼,就去干,不要去聽別人的意見。你想當醫生,就去做,立馬去投簡歷或者面試去應聘,什麼事都不要徵求別人看法,先幹了再說。
遇到內心衝突的時候,人得有魄力,要有一種「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幹了再說」的優秀品質。成功的人,往往他都是這樣的,不害怕後果。干好了,我就成功;要是干不好,那就趕快調整,去尋找別的道路。
這種果斷的心態,往往能夠讓人變得堅決有力,做事情會有意志力,再有困難也能迎難而上。
相反,要是此時你猶豫不決,總是瞻前顧後考慮後果,會怎麼樣呢?大概率你的工作會沒了。醫生當不成,公務員你也考不上,到最後你啥也得不到。
有時候人就是這樣的,只有敢於接受失敗,那麼才能有成功的到來。事情都是做出來的,邊做邊去調整的過程,沒有誰能夠一開始能打包票這件事我能做好。
當你能擁有這樣的態度,敢於自己去做,並且不再聽別人的意見時,到最後你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與此同時,他也能培養你的獨立性,對於事情會有較為客觀全面的看法。我該怎麼做、如何做,心裏面會有數,我也願意去面對這樣的風險。
要想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那麼首先你得做到這一點,接納自身感受而不去考慮他人的過程。
說到這,有些人可能會有疑問,會說「這不是太自私了嗎?什麼事都不聽別人的,萬一自己錯了怎麼辦?」
也不盡然。
聽別人建議或者保持獨立性是不矛盾的。因為人會有自己的邏輯和認識,也明白什麼合理,什麼不合理。就像一個人拿著一坨大便,然後放在你面前,跟你說「這東西很好吃的,要不你也來嘗一口?」你覺得這時候會去聽別人所說的話嗎?
我想正常人是不會做出聽別人話這種行為的,明眼就能看出來拒絕這件事對自己會更有幫助。
自己能決定的事,就不需要別人看法;無法決定,或者說自己獨立無法面對,才需要虛心請教,幫助自己度過難關。人會有自知力,會有自己的判斷。
有時候相信自己,絕沒有壞處,它還能讓你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