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老人省吃儉用,去世後給三個兒子留下25萬巨款

2023年09月07日22:01:04 情感 1749

【標題】:中國的父母之愛,我們有多少替他們著想?

【正文】:

中國的父母總有一個思想,父母就是要多為自己的子孫後代積累財富,自己寧願吃糠咽菜,也捨不得多花一分一毫。尤其農村的老人家,在世時,過得很清貧,殊不知,去世時,子女才明白自己的父母原來有如此富有。

我的幺外婆,今年84歲,家住在風景區內。幺外婆說過,她這輩子最遺憾的事就是沒有一個女兒,不能體會別人家逢年過節,女兒拖家帶口回娘家的快樂,也沒有女兒給她拿個百八十塊的零花錢。

幺外婆這一生,生了三個兒子,幺外婆46歲的時候,幺外公因病去世了。那時候只有大兒子成了家,老二和老三都還單著。好在幺外公去世前建了一棟兩層樓的紅磚房。憑著這棟老房子,幺外婆靠著養豬,種菜,搭著擔點自產的紅薯,玉米,煮點土雞蛋攢下來的錢給老二和老三成了家。

成家後的幾個兒子各自分了家。幺外婆主動住到了旁邊的偏屋。都說能和自己說體己話的只能是自己生的,兒子們有了媳婦後,都聽媳婦的,有話也和自家媳婦說去了,幺外婆這個當婆婆的,儘可能的不摻和兒子兒媳的生活,偶爾遇到村裡的大媽們聚集聊八卦,說著自家媳婦的不是時,幺外婆總是聽聽,從不搭話。即便搭話,她也是盡著幾個媳婦的好處說,所以幾個媳婦兒在外人眼裡成了幺外婆口中的好媳婦。

母女都有矛盾的時候,何況是婆媳呢?儘管幺外婆小心翼翼的用心做好婆婆,也難免不了小矛盾,即便有委屈,幺外婆也是自己往肚子里吞,她很少跟鄰居親戚們說。兒子媳婦們每天忙著做生意,賺錢養家糊口,都怨幺外婆沒給她們看孩子,可幺外婆自己一個人吃,兒子們又從沒負擔過她的生活,更別說拿錢了,她也得做點小零擔生意,賺點小錢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兒子們對她的生活不管不問,最多的也就是過節生日的時候,各家家裡做了好吃的把這個婆婆喊過去吃一餐。幺外婆只是默不作聲的任由幾個媳婦說叨,她仍然堅持著每天雷打不動的去半山腰的索道站前坪賣她的土特產。

幺外婆是個勤勞的女人,自從兒子們分家分灶後,她不管颳風下雨,每天都會用扁擔一邊挑一個竹籃一邊挑一個單火爐,挑一擔自己做的土特產步行3公里,爬山去售賣。

夏天她會自己種黃瓜,把又嫩又好看的挑出來,按根賣給遊客。自己種玉米,又甜又嫩的玉米,她煮好了,放在爐子上熱著,一個一個賣。平日里她養了不少雞,她會把積攢的土雞蛋煮成茶葉蛋

秋天她會把自己種的紅薯,一部分做烤紅薯,一部分做成紅薯干,另外一部分做成炸紅薯片,在幺外婆的眼裡,家裡養的,土裡種的,都是能變現的寶貝。

幺外婆腿腳不是很好,雖然上山都是瀝青路,但挑著這麼重一擔貨物,再爬兩三公里,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總是走一路歇一路。坐下來的間隙,她總是用手錘自己的膝蓋。我想她肯定是長年累月的爬山造成了膝蓋半月板磨損了。

那麼陡峭的山路我們空手爬上去都感覺吃力,更別說挑重物上山。夏天和秋天還好,到了冬天寒風刺骨,道路經常冰凍,即便如此,幺外婆也從未間斷過。這麼一挑就挑了幾十年。

真正讓她不再挑東西上山是她過了80歲,那會她是確實走不動了。即便已經高壽,她也堅持不跟兒子媳婦們吃住,自己仍然住在她那生活了幾十年的偏屋裡。不做生意後的她閑不下來,菜園裡種滿了各種應季的青菜,為了不偏袒任何一個兒子,幾個開民宿的兒子要蔬菜都會跟幺外婆付錢買。

去年疫情,景區封閉,幺外婆才算真正的清閑下來。可老天爺就是不讓這位饕餮老人安靜的享受生活。

她因為胸口疼痛,讓小兒子帶去醫院做檢查,一查卻是肺癌晚期。

知道真相的她,沒有哭哭啼啼的,之後她還是每天笑呵呵的,跟沒事兒人一樣。幺外婆不肯住院,也不肯治療。只讓醫生給她開了點止疼葯。她說:「我這輩子活這麼長已經足夠了,再治就是浪費錢。我都83了,該享的福我都享受過了,該看的我也看了,現在兒子們都當了爺爺了,我還有什麼放心不下的呢?再說這病也未必能治好,還是留著錢,做其他用吧!」

自那以後,她才結束自己一個人吃住的生活,開啟了三個兒子家吃倫家飯,每個兒子家兩個月。

一個月前,幺外婆已經無法進食,送到醫院,醫生直接讓拖回家,準備後事,幺外婆肺部已經潰爛。

臨終前,她把幾個兒子媳婦們喊到床前,交代了自己的後事。幺外婆顫顫抖抖的從枕頭下拿出一個她當年的嫁妝木盒子,打開后里面是三張5萬的定期存款,一個10萬的活期存摺,還有幾千沒來得及存的現金。她吃力的對三兒子說她沒幫幾個兒媳婦帶過孩子,對幾個兒媳有虧欠,讓媳婦們不要怨恨她,三個兒子每人一張5萬定期,剩餘的10萬給她辦理喪事(註:當地習俗土葬,喪事在家為期一星期,酒席幾十桌,還有人情隨禮,法師在內)。她讓幾個兒子不用太傷心,人到了這年紀總要走到這一步。聽媽媽說幺外婆走的時候十分的安詳。

一個對自己生活極度苛刻的老人,卻還給後人留下了這麼大的一筆財富。也許在富人眼裡這些錢不算啥,在年輕人眼裡這些錢或許也起不來大作用,可這就是這位善良樸素的母親,這位和藹的老人,盡她所能,用她自己的方式給孩子們的愛,給她的孩子們留的最大的財富。

可憐天下父母心,無論我們年齡多大,在父母眼裡總是小孩,哪怕我們已經成家立業,甚至已經步入花甲之年,父母總還是盡她們所能,用他們的方式默默的愛著子女們。可能他們不善表達,不會把對子女的愛掛在嘴邊,但他們就是實實在在的用行動表示。不給子女添麻煩,在老人眼裡就是給孩子們最大的愛。

可反過來想想,我們可曾這麼替自己的父母著想過?回想一下,我們多久沒給自己的父母打電話了?我們多久沒有和父母見面了?即便見面了,我們是不是抱著手機,冷落了他們?回了家我們可曾為父母下過廚洗過碗?可曾拿起掃把掃過地分擔過家務?可曾陪老人嘮過嗑?

趁父母都還健在,抽空多問候問候家裡的老人吧!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84歲老人省吃儉用,去世後給三個兒子留下25萬巨款 - 天天要聞

84歲老人省吃儉用,去世後給三個兒子留下25萬巨款 - 天天要聞

84歲老人省吃儉用,去世後給三個兒子留下25萬巨款 - 天天要聞

84歲老人省吃儉用,去世後給三個兒子留下25萬巨款 - 天天要聞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人活一輩子,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只有兩樣,願你早點醒悟 - 天天要聞

人活一輩子,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只有兩樣,願你早點醒悟

人活一輩子,感覺看起來很長,其實只是眨眼閉眼的功夫,就已經走到了終點。這一生看似擁有很多,然而到了生命歸途時,還能夠緊緊握住的卻只有寥寥。人到了一定階段就會發現,我們這一輩子都在兜兜轉轉,得到又失去,到最後真正擁有的也許不是錢,也不是感情。
女性選擇:不只有婚姻,還有千萬種活法 - 天天要聞

女性選擇:不只有婚姻,還有千萬種活法

/ 01 /生活選擇的不只是品質,還有自我波伏娃在《第二性》里說,從出生開始,女性就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既被灌輸了種種表現焦慮和慾望的說辭,又矛盾地被消極觀念所困擾。
男女之間,夫妻生活里,比給錢更重要的是給以下三種東西 - 天天要聞

男女之間,夫妻生活里,比給錢更重要的是給以下三種東西

失業了最近大環境不好,許多人失業了,沒有工作,有些夫妻之間,男人也失業了,家裡的頂樑柱也失業了,不少女主人就會焦慮,煩惱,甚至會抱怨,不開心,告訴姐妹們一定要保持好心態,不要糾結,身體健康才是晨大的財富,男人失業了,不能給錢,但是他可以給你
她對前夫恨之入骨,但她又感謝前夫和她生了一個女兒 - 天天要聞

她對前夫恨之入骨,但她又感謝前夫和她生了一個女兒

昨天去前村房屋中介B那裡小坐一會。我聽中介B50多歲小姐妹A中氣十足地說:「雖然我的婚姻一地雞毛,最後吵吵鬧鬧離了婚,但我還是感謝前夫和我生了一個女兒」。這話聽來有點漏洞百出奇奇怪怪荒誕不經?讓人詫異?難道是現在的女性忘了婚內恨仇,變得這樣
三十度的夏夜,我連開空調的資格都沒有》 - 天天要聞

三十度的夏夜,我連開空調的資格都沒有》

凌晨一點被熱醒時,手機還停留在他傍晚的語音。"家裡電費是大風刮來的?空調開到後半夜,你不出錢當然不心疼。"我盯著天花板上轉不動的吊扇,汗順著太陽穴往下淌。這個月的話費催繳簡訊剛發過來,孩子的興趣班費用還欠著,冰箱里只剩下半袋快過期的挂面。結
當曖昧被誤解:女生說「差不多」背後的明白事兒選擇 - 天天要聞

當曖昧被誤解:女生說「差不多」背後的明白事兒選擇

好多人瞅見女生在感情里搞曖昧,就覺得是玩欲擒故縱那套,好像說話留三分、距離忽遠忽近,都是算準了的套路。但你要是拋開那些性別偏見仔細琢磨:現在女生願意待在曖昧期,壓根不是被動陷進去的糊塗賬,而是摸透了感情里的門道後,給自己設的一道清醒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