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一個人不掙錢,連家人都嫌棄你,這句話是真的」。
前段時間,一則名叫「媽媽你不去上班,爸爸不會嫌棄你嗎」的視頻衝上了熱搜,讓我看到了無數家庭的悲哀。
事情是這樣的:
一位母親起了個大早,給兒子包了他最愛吃的粽子,本想著讓兒子吃飽後把他送去學校好好讀書,結果坐在一旁的兒子,看著剝粽葉異常熟練的母親,忍不住的說道:
「媽媽,你不去上班只會待在家裡,讓爸爸一個人掙錢,他難道不會嫌棄你嗎」?
母親聽後瞬間愣住了,她想開口向兒子解釋,最終卻一個字都沒有說出來。
送完兒子上學,她一直在反覆思考這句話,她不明白為何兒子會這麼想,又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其實在兒子出生之前,這位母親有著穩定的工作、連廚房都很少去,她不喜歡做飯,卻為了兒子離開了職場走進了廚房。
從此之後,她從朝九晚五變成了家庭主婦,只希望能把兒子照顧好,對得起「母親」這個身份。
兒子小時候特別粘人,他把媽媽當做無所不能的超人,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母親反倒成了家裡地位最低的人。
他好像沒有在意為什麼每天都會吃到熱騰騰的飯,也忘了是誰接送他上學,爺爺奶奶給的紅包、爸爸買的禮物,都成了「比媽媽好」的理由。
一句「你為什麼不出去掙錢」,傷透了一位母親的心。
而這種現象,只是眾多家庭中的一個縮影罷了.......
2
這個視頻讓我想起了另一件相似的事情。
一位母親為了愛情,不顧長輩的反對從廣東嫁到了四川。
在沒有孩子之前,為了讓父母放心,她將全部精力放在了工作與生活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給家人彙報情況,順便給老兩口打點生活費。
但自從有了一兒一女,一切就都變了。
為了能更好的照顧孩子、照顧丈夫,她放棄了打拚多年的職場轉身成了全職媽媽,每天的任務就是圍著孩子和老公轉。
前腳剛收拾好的衛生一眨眼的功夫孩子又給弄亂了,她拿著抹布和拖把反反覆復的打掃,等把孩子哄睡著了,還要想著洗衣服做飯。
她常說:「我總以為在家裡當全職媽媽是最舒服的選擇,誰知實際情況比上班還累」。
有一次她帶著例假忙了一整天,幸而丈夫早早回家她才得以想休息一會,在休息前她讓丈夫幫忙灌了個暖水袋,並囑咐他不要忘記將洗衣機的衣服拿出來。
坐在客廳看電視的兒子聽到後對父親說:「爸爸你看,媽媽真的很懶」。
當母親問他為什麼要這麼說的時候,他解釋道:「爸爸上班,你只在家裡,他忙了一天你竟然還要讓他幹活」。
母親不知道該怎麼解釋,只能反問兒子:「難道媽媽在家什麼都沒做嗎?」
誰知兒子吃著母親忙了一下午做出來的可樂雞翅,堅定的回答到:「對啊」。
「那你嘴裡的雞翅哪來的」?母親的話開始讓兒子不耐煩起來,他指了指爸爸說:「掙錢買的」。
在孩子的觀念里「物質=錢」,但「錢」背後的東西他們絲毫不在乎。
當媽的寒了心,原來相比起離開職場、丟掉個人生活,來自孩子的輕視,才是最殘酷的事情。
可是問題出在哪裡呢?是教育出了叉子還是孩子有了問題?
難道女人成為家庭主婦就活該如此嗎?
3
有句話說的好「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的教育藏著孩子的結局」。
出演《還珠格格》的王艷,憑藉晴兒的角色一炮走紅,他曾是萬千男人眼中的「白月光」,留下了《四大名捕》等出色的作品。然而現在她卻「消失」在了熒幕里。
多年後,她在一本分享自己育兒經驗的書里寫道:
「球球長大後,一定會為自己有個漂亮的主婦媽媽而感到驕傲」。
23歲結婚後,火的一塌糊塗的王艷回歸到了家庭,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時間用在了兒子的身上。
然而球球並沒有把媽媽的付出看在眼裡。
當有人問他「爸爸和媽媽如果同時摔倒,你會先扶哪一個」?
他毫不猶豫的回答說:「媽媽摔倒我就在那看著她,要是老爸摔倒了我肯定去扶」。
為什麼呢?因為在小孩子的認知里,父親一天能掙十幾萬,母親一年也掙不到一分錢。
誰不掙錢,誰就沒有為家庭做貢獻。
所以球球才會在接受採訪時不以為然的說道:「我媽就是個普通人,她花我爸的錢」。
後來母子兩人一起參加真人秀,觀眾媽媽們都看出了球球對母親的「不在意」,有網友說:「這不是孝不孝順的問題,孩子從心裡就不認可母親」。
我看到評論後五味雜陳,一個事業蒸蒸日上的女明星,變成「普通人」後,連兒子都「嫌棄」,真是可悲。
但在孩子的世界裡,他根本不知道曾經的母親有多出彩,如今的「普通」又是從何而來。
他們看到的只有當下,也沒人告訴他其中的原因。
有網友透露,王艷在家裡的地位也不高,丈夫有時也不理解她,好像女人一伸手要錢,一切就都變了。
孩子天生沒有勢利眼,也沒有那麼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他們對「全職媽媽」是否尊重,取決於家人對母親的態度。
著名兒童教育家孫敬修說過:「孩子的眼睛是照相機,腦子是錄音機,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被他們刻在心裡」。
還記得有位博主曾發過一篇動態:「兒時的記憶里,我的媽媽是個無用的中年婦女」。
她說在她的印象中,媽媽從來沒有上過班,初中放學回家,看到母親站在窗前盯著快要落山的太陽,見她回來了趕緊往廚房跑,邊跑邊說:
「你回來了?今天比昨天晚了10分鐘呢」。
父親在一旁聽到後嘆了口氣,無意間抱怨道:「你管這麼多幹嘛,人家隔壁王大媽都找到活了,你就是在家裡閑的沒事幹才總管孩子」。
在她的印象里,母親的確在家裡「好吃懶做」,也不上班也不幹活,買東西花的都是父親的錢。
所以她打心眼裡覺得母親是個無知的家庭婦女,哪怕母親有著碩士學歷。
直到上了大學,晚上拉著行李箱回家,看到媽媽正坐在亮著光的電視前打瞌睡,聽到她回家的腳步聲立刻去煮麵時,她才恍然大悟:
「原來母親的世界裡,只有她。這個家就是她的全部」。
那一刻,她是心疼的,長大了之後她才知道母親為她放棄了太多,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愛。
但更多是按捺不住的悲哀,因為她能看到母親的犧牲,可這種犧牲她看不起。
人生來就是追求價值的,為了家庭放棄個人價值,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可在母親的世界裡,她們付出的勞動遠比孩子看見的多出好幾倍。
有位母親在知乎上說她最喜歡熬夜,因為孩子老公都睡了,這是一天里最自由的時刻,她終於能做自己了。
一個母親,白天是保姆、保潔;6點、11點、5點左右上崗當廚師;孩子放學再回歸老師的身份.......她總有千萬種職業,卻只有在晚上能成為自己。
那麼,「全職媽媽」如果放在市面上來說,能值多少工資呢?
4
有人算過一筆賬:
保姆一個月的工資大概在5000塊錢左右,如果是全天保姆且沒有任何節假日,一個月大概在1萬塊錢。
當然,這還沒有加上帶孩子的錢,如果加上大約在1萬5左右,如果僱主為了培養孩子再找一個高學歷老師輔導作業,那麼工資能開到2.5萬。
有了「全職媽媽」會提供母乳餵養,這就省了一筆奶粉錢,在原基礎上還要再加5000塊錢。
咱們砍砍價打個折,以上服務全包算2萬元。那麼「全職媽媽」一年的工資就為24萬元。
也就是說,這24萬相當於她在家裡打工應得的報酬,然而作為「全職媽媽」的她們,卻一分錢都拿不到。
於是女人們接連陷入了自我焦慮中:
「我該不該放棄事業選擇家庭?如果我不做全職媽媽,別人會說我不配做一位母親,孩子也得不到更好的培養。如果我做了,那麼我將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不知從何時起,「全職媽媽」在漩渦中成了一個無解且恐怖的身份。
而一位父親與兒子的對話,是我目前聽過的最好的回答。
有一天,這位父親與兒子出門,爸爸提議給媽媽買一身衣服,兒子皺著門頭說:「她又不上班不出門,為什麼要給媽媽買衣服」?
爸爸回答:「因為媽媽是家裡最辛苦的,如果沒有她照顧你、照顧這個家,爸爸也沒法好好上班掙錢。
你看爺爺奶奶每次生病,我連他們吃什麼葯、找哪個大夫看病都不知道,家裡的水電費、燃氣費在哪裡交也不清楚。
媽媽在家裡幫我照顧父母,還把你照顧的那麼好,送你上學接你放學,給你做你喜歡吃的飯,作業也是她在輔導你,她才是付出最多的。
仔細算算,是不是媽媽有好多身份?她是護士、老師、保姆、保潔、廚師......如果爸爸給這麼多人開工資,是不是要花很多錢?
可是媽媽一個人就承擔了所有,我們都要感激她。」
兒子聽後點了點頭,拉起了媽媽的手。那一刻,母親又成了他的超級英雄。
其實孩子的世界就這麼簡單,父母的行為是他們最好的教科書。
「全職媽媽」是世界上最辛苦的職業,無論做多少工作都掙不到一分錢,而且一切花銷還要找別人要錢,無形中就會低人一等。
所以很多女性寧願被人說「不配做一個母親」也不願當全職媽媽,工作是收入、全職媽媽是支出,其中利弊一目了然。
但母愛總是偉大的,為了孩子很多母親都會甘願做個「傻子」。
不過我想說的是,中國家長不是不愛孩子,而是愛得太滿了。
我們好像都忘了,保持愛的平衡無非就是設立規矩和條件,一旦失去,愛的槓桿將會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