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朋友聊天,朋友跟我抱怨說:「我婆婆完全都沒有跟我說,就直接同意了讓親戚家的孩子來家裡住一個多月,我心裡堵得慌。」
事情是這樣的,朋友跟他老公是前年結婚的,那會兒因為疫情,所以是先領的結婚證,一直沒辦婚禮,後來又因為金錢方面的一些原因,一直拖到今年才辦的酒席。
朋友老公家在外地,她婆婆的口音比較重,普通話也不咋標準,她聽著總是覺得很費勁。但總體來說,朋友的婆婆待她還是很不錯的,即便平時交流不多,可有什麼好吃的總能想到朋友,所以兩人相處起來還是比較和睦的。
但在對待親戚這事兒上,兩人的觀念總是衝突的,因為早些年時,她老公家裡還比較困難,很多事情上也多虧了親戚的接濟,她能夠體諒婆婆想要還這份人情的心意,可卻接受不來明顯把她當外人的處理方式。
去年暑假的時候,她婆婆就把一個親戚家的小孫子接來家裡帶了一個月,當時也沒提前跟朋友知會一聲,只是在接過來後跟朋友說小孩要在家裡住一個月,不過小孩子一直都是她婆婆帶著的,而且小孩子本身也比較乖,挺懂事的,所以她也沒啥好計較的。
結果這次,朋友都已經懷孕6個月了,她婆婆有一天,突然說親戚家上高中的大孫子要暫且在家裡一個多月,然後考慮到家裡就兩間房,所以到時候孩子跟朋友老公睡,她就跟朋友睡,晚上還能順便照顧朋友。
朋友有點接受不來,一聲招呼不打孩子就接回家了,結果還直接被分配了「居住權」,朋友心裡多少是有些怨氣的,她說:「如果早知道會出現這種情況,當初結婚的時候,我寧願出去租房住,也不會跟著老公住在婆婆家裡。這房子不是我的,所以我做不了主,所以不管什麼事都不用徵求我的同意了嗎?」
後面朋友也有跟她老公商量,「可以給孩子在家旁邊單獨租一間房子,平時吃飯都在家裡,只是在租房裡睡覺就行。」但她老公覺得這法子有點不近人情,還說朋友有些矯情。
最後,朋友帶著有些哭腔跟我說:「說老實話,我理解我婆婆想要還人情的心情,可為什麼非要委屈我呢?而且最重要的是她都沒有跟我商量下,你覺得這事兒真怨我矯情嗎?」
作為一個正在經歷婆媳關係問題的人,我自己也深深地體會到了婆媳關係的複雜性和難以調和。但該說不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家庭中同樣適用,房子不是你的,難免會有寄人籬下的委屈。
但婆媳之間的溝通其實更重要,當第一次婆婆把親戚家孩子帶上門的時候,就應該跟婆婆表明自己的態度,不是說不歡迎孩子上門住,而是應該提前說商量好,才能更好地安排好方方面面的事情,大家覺得呢?
#頭條創作挑戰賽# 今日話題:如果大家遇到這樣的事情,一般都會怎麼處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