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與決策有什麼本質差異?整合思維,才是一種更高級的思維方式

2023年04月04日19:24:02 情感 1424

我們常說:只有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都要。上周末參加了劉潤老師「進化的力量」線下活動,其中有一位同學,應該也是一位管理者,他提出了一個問題,這是我們經常面臨的問題。他說,在團隊中有兩位員工為了一個問題在爭論,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而作為管理者,有沒有什麼選擇和判斷的通用方法?

選擇與決策有什麼本質差異?整合思維,才是一種更高級的思維方式 - 天天要聞


在生活、工作中我們每天都在做選擇,除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小問題,作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我們要做的常常不是選擇,而是決策。選擇是做區分,是交互思維;而決策是做整合,是整合思維,而整合思維才是一種更高級的思維方式。選擇常常是非此即彼的,而決策需要設計一個思維框架,能同時容納矛盾對立的兩方面,顯然整合思維需要更高的智慧,它需要創造出全新的答案。

最近我在讀魏晉時期兩位天才思想家王弼郭象的思想,對整合思維又有了新的啟發。你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歷史上那些偉大的戰略家,都是善於整合思維的人。在魏晉時期,名教和自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對立思潮,以儒家為代表的名教,追求秩序,以道家為代表的自然追求自由。自由和秩序,看起來是相互對立的的,那當時的政治家們要選擇哪一種呢?他們並沒有選擇其中任何一種,而是兼容並包,將自然和名教,秩序和自由放到一個框架中思考。

選擇與決策有什麼本質差異?整合思維,才是一種更高級的思維方式 - 天天要聞


王弼提出了「崇本息末」的思想,而郭象提出了「獨化於玄冥之境」的思想。具體的思想內容我就不展開了,歡迎訂閱我的哲學入門專欄。他們的思維方式才是真正我們值得學習的。王弼的「崇本息末」,化解了儒家和道家的對立,他指出,名教和自然只是同一個體系中的兩個階段,名教本於自然,所以,它們並不對立,這是一種整合思維。郭象提出「獨化於玄冥之境」,把自由和秩序融入一個體系,郭象用了類似今天,西方自由主義經濟學派「自發秩序」的理念,解決了個體自由和整體秩序的對立矛盾,自由和秩序是表象和本質的關係,是互為因果的關係,所以,它們也不對立,而是一體的,這是一種整合思維。

其實古今中外偉大的戰略家,領導者,常常做的都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和判斷,而是兼容並包的決策,比如漢朝的「外儒內法」,儒家和法家在先秦相互對立的,但是漢朝的政治家們把它們融入到一個體系中。雖然失去了我們通常意義上思想的獨立性,但這種策略無疑是成功的,影響了中國幾千年。

選擇與決策有什麼本質差異?整合思維,才是一種更高級的思維方式 - 天天要聞


國家或許有點大,我們再看看公司,公司既要削減成本,又要大力投入創新;既要產品優質,又要價廉物美;既要減少人力資源,又要提升服務品質,好的公司不都是這樣的嗎?他們不是創造矛盾,而是整合矛盾。我們個人也是一樣的。我們常常以為賺錢和健康,工作和自由只能「二選一」,但真正優秀的人,往往是:「既要,又要」。

可能很多人覺得「既要,又要」的想法,好像沒有態度和立場,但優秀的管理者不會受這些觀念和思維的束縛,他們的目標是創造真正的最優解,而不是看起來優美的答案。小孩子才分彼此,成年人都要,就是這個道理。前面我們講《孫子兵法》,孫武提出了「全勝」的理念,也就是一種整合思維,贏得戰爭的同時,避免損失,這其實很反直覺的,我們通常理解競爭,常常意味著失去一些東西,而獲得另外一些的東西,但孫武告訴我們,最好的戰略是:既要全勝,又要不損失。

選擇與決策有什麼本質差異?整合思維,才是一種更高級的思維方式 - 天天要聞


所以,孫武說:「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上兵伐謀,其次伐交」,以損失換來的勝利,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你還是在做「選擇」,而不是「決策」。選擇常常是交互思維,而決策常常是整合思維。

選擇與決策有什麼本質差異?整合思維,才是一種更高級的思維方式 - 天天要聞

那要如何進行「整合思維」,具體有什麼方法和步驟?這不僅僅是一個方法論問題,也是一個哲學問題,了解更多的哲學思維和底層邏輯,歡迎私信我報名這個月15號-16號,我在上海的哲學思維線下課,兩天時間沉浸式學習和討論,掌握真正的、終身受益的哲學思維,我們上海見。

選擇與決策有什麼本質差異?整合思維,才是一種更高級的思維方式 - 天天要聞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她對前夫恨之入骨,但她又感謝前夫和她生了一個女兒 - 天天要聞

她對前夫恨之入骨,但她又感謝前夫和她生了一個女兒

昨天去前村房屋中介B那裡小坐一會。我聽中介B50多歲小姐妹A中氣十足地說:「雖然我的婚姻一地雞毛,最後吵吵鬧鬧離了婚,但我還是感謝前夫和我生了一個女兒」。這話聽來有點漏洞百出奇奇怪怪荒誕不經?讓人詫異?難道是現在的女性忘了婚內恨仇,變得這樣
三十度的夏夜,我連開空調的資格都沒有》 - 天天要聞

三十度的夏夜,我連開空調的資格都沒有》

凌晨一點被熱醒時,手機還停留在他傍晚的語音。"家裡電費是大風刮來的?空調開到後半夜,你不出錢當然不心疼。"我盯著天花板上轉不動的吊扇,汗順著太陽穴往下淌。這個月的話費催繳簡訊剛發過來,孩子的興趣班費用還欠著,冰箱里只剩下半袋快過期的挂面。結
當曖昧被誤解:女生說「差不多」背後的明白事兒選擇 - 天天要聞

當曖昧被誤解:女生說「差不多」背後的明白事兒選擇

好多人瞅見女生在感情里搞曖昧,就覺得是玩欲擒故縱那套,好像說話留三分、距離忽遠忽近,都是算準了的套路。但你要是拋開那些性別偏見仔細琢磨:現在女生願意待在曖昧期,壓根不是被動陷進去的糊塗賬,而是摸透了感情里的門道後,給自己設的一道清醒防線。
一個人不回你消息,卻頻繁發朋友圈,背後原因很扎心:3種情況 - 天天要聞

一個人不回你消息,卻頻繁發朋友圈,背後原因很扎心:3種情況

「話不投機半句多,人若無意心難留。」在人際交往中,對方的回應態度,常常左右著我們的心情。哪怕沒有聊什麼重要的事情,可是對方不回消息卻發朋友圈,著實會讓人心裡不舒服,即便關係再好,遇上這種情況,也會覺得奇怪。一個人不回你消息卻頻繁發朋友圈,背
還錢後總追問用途的人,除了真的關心,還可能是「這3種心態」 - 天天要聞

還錢後總追問用途的人,除了真的關心,還可能是「這3種心態」

還錢追問並非小事,背後心態暗藏深意,在日常生活中,有人還錢後,對方總會追著詢問錢的使用方式,這件事情看似平常,實則暗藏玄機。無論出於何種狀況,這種追問行為都值得仔細琢磨,還錢後總追問用途的人,除了真正的關心,確實可能隱藏著別樣的心態。
心理學: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看這3個表現,多半就知道了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看這3個表現,多半就知道了

人際交往,門道眾多,真心相待,才更穩妥,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是否值得深交,需從細節中觀察。無論何種關係,都需仔細琢磨此人是否可靠,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關鍵就在於以下這些表現。01:看是否守時守時,是深交的重要考量因素,在生活中,守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