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煙火不成神,
不受折磨不成人。
作者:洞見cc
莫言曾在《蛙》中寫道:
不遭苦難,如何修成正果;不經苦難,如何頓悟人生。
行走於世,無論是莫言,還是你我,都會遭遇數不清的爛人爛事。
但這些的糟糕經歷的出現,並非全無好處。
正所謂,經事長志,歷事成人。
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為眼前的爛事沉淪。
當別人還在為破事內耗時,格局大的人早已擺脫是非恩怨,實現了自我的蛻變。
1
遇過幾次爛人
才知道有些人不必較勁
尼採在《善惡的彼岸》中說: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與爛人較勁,你永遠是輸家。
莫言曾在《晚熟的人》里,刻畫過一個爛人,武功。
武功這人睚眥必報,別人只要稍微讓他不順心,就一定會遭到他的報復。
村裡書記得罪了他,結果書記家那頭三百多斤重的大肥豬就被武功葯死了。
同伴跟他較勁,結果自家那一畝長勢喜人的玉米,統統被武功攔腰砍斷。
後來有一次,村裡有個人跟武功發生了口角。
武功便一直口吐污言穢語,罵到了人家祖宗十八代,還造謠人家的兒子不是親生的。
這人本想揍武功一頓解解氣,但看到武功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又想到之前書記他們的前車之鑒,便帶著一家搬離了村子,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而武功也因為在村裡的種種行徑,遭到了所有人的厭棄,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俗話說,寧與智者打一架,不與爛人說句話。
爛人就像一片沼澤,與之糾纏,只會讓你越陷越深。
與他們狹路相逢時,認輸才是聰明人最好的選擇。
在《晚熟的人》里,莫言還講過另一則故事。
裡面的主人公,也叫莫言。莫言靠著寫作成了名,但也招來了表弟寧賽葉的嫉妒。
一天,表弟找到莫言,先是一陣冷嘲熱諷,罵莫言目中無人;
隨後,又指責莫言當初不肯向別人推薦他的作品,是因為嫉妒他的才能;
最後,他又拿出一張印著莫言名字的小報,大致意思,就是要借莫言的名氣,宣傳他的作品。
莫言在無端受了幾通指責後,本想發怒回擊。
但轉念一想,自己若是與他爭辯,只怕他會越說越來勁,倒不如息事寧人,此後對他避而遠之。
於是,莫言只是客套敷衍了幾句,就遠離了此人。
白岩松曾說:「打敗一隻狗並不光榮,但被狗咬到一口卻很倒霉。」
與爛人糾纏,受傷的永遠是你自己。
真正聰明的人,都無視對手的挑釁。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自己波瀾不驚,才是對爛人最狠的報復。
2
經歷幾次爛事
才知道有些事不必糾纏
作家畢淑敏曾被一個問題深深困擾:她非常恐懼在公眾場合發言,也不敢走進ktv。
而這,都源於她童年的一段經歷。
小學時,畢淑敏報名參加了學校的歌詠比賽。但她唱歌老是跑調,經常被同學嘲笑。
一天,他們正在練習合唱,音樂老師毫不客氣地揪出畢淑敏,當眾辱罵她:
「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現在,我把你除名了!」
這刺耳的言論,讓畢淑敏崩潰大哭,給她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
此後幾十年,只要提到唱歌,畢淑敏都會想到那段不堪的經歷,以致再也不能歌唱。
巴爾扎克曾說:「人生不能忘記許多,生活便無法繼續。」
很多時候,爛事帶給人的傷害是一次性的。
但人若放不下執念,反覆拉扯傷疤,傷口便會常常如新。
莫言在一則演講中,也說到一段類似的經歷。
他年少時,家裡很窮,只能經常跟著母親去地里撿麥穗度日。
然而有一次,他們正巧撞到了看守麥田的人。
那人二話不說,奪走了母親撿到的麥穗,還狠狠地扇了母親一巴掌。
這個場景,深烙在了莫言的腦子裡。
此後只要想到這件事,莫言就對那個人怨恨不已。
多年後,莫言和母親在集市上偶然碰到了那個守田人,此時他已白髮蒼蒼。
莫言衝上前去,就要和他算賬。
母親卻拉著他,搖搖頭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這平靜的一席話,讓莫言突然醒悟。
原來母親早已放下,而自己卻背著怨恨過了這麼多年。
正如《生死疲勞》中說的那樣:「世事猶如書籍,一頁頁被翻過去。人要向前看,少翻歷史舊賬。」
那些他人給的傷害,是長在心裡的荊棘;那些過往的爛事,是拉人沉淪的深淵。
你若一味糾纏,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痛苦。
對已經發生的壞事,看開;對沒法改變的破事,看淡。
放下對過往的糾纏,何嘗不是對自己的一種解脫。
3
不經歷點爛事
那算什麼人生
莫言這六十多年來,經歷的爛事不在少數。
他出生在貧困年代,少時便要忍飢挨餓,還要經常忍受父親的毒打。
成年後,他雖靠著寫作,發表了一些作品,漸漸有了一定名氣,但由於出身和相貌的原因,他依舊被人瞧不起;
甚至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莫言也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反而因此遭到不少人的批判和鄙夷。
有人詆毀他的作品儘是黑暗和色情,有人辱罵他以及他的家人;
莫言長時間沒出書後,又有人嘲諷他江郎才盡。
然而對於以上種種,他卻看得非常透徹。
談起少時的悲慘遭遇,他說:「正是因為深深體會過飢餓貧窮的滋味,自己的筆才能紮根鄉土,寫出轟動世界的作品。」
談及被人辱罵嘲諷的經歷,莫言只回應了四個字:「不聞不問。」
世人的閑言碎語,他聽之任之;爛人的中傷詆毀,也沒有將他擊垮。
在爛泥一般的人生里,他走得從容,過得瀟洒。萬般爛人爛事,反倒讓他的內心愈發強大。
老話說,不受煙火不成神,不受折磨不成人。
人最強大的能力,就是正視人生,允許爛事發生。
楊絳曾被打壓,被誣告,被剃陰陽頭,但談及這些經歷,她的回答是,可當書讀,可作戲看。
汪曾祺被下放農村改造,深冬時,要蓋豬圈,刨凍糞,他卻不悲觀,不沉淪。風把他吹到哪裡,他便在哪裡落地生根。
木心曾身陷牢獄,每天吃酸饅頭和霉菜,三根手指也被折斷。但18個月後,他出獄時,一如往常乾淨從容,臉上沒有一絲抱怨和苦難。
作家波伏娃曾說:「痛苦本身也是生活。」
人生路上,遭遇爛人爛事,固然難受。但所謂爛事,未嘗不是人生的墊腳石。
不經歷點爛事,怎會讓人成長;
不經歷點爛人,又如何看清這個世界的真相。
那些你遇到的爛人爛事,折磨的是一個人的身心,墊高的卻是一個人處世的高度。
▽
楊絳曾說:
烏雲蔽天的歲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記憶里不易磨滅的,倒是那一道含蘊著光和熱的金邊。
沒有誰的人生,只有陽光坦途,沒有烏雲蔽天;
沒有誰的身旁,只有貴人相佐,沒有小人作祟。
人生路上經歷的所有痛苦和挫折,都可以看作是成長最好的契機。
永遠記住:凡是經歷,皆是成長。
人生這場修行,必要有所劫難,才算修得圓滿。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