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企業成功了,你一定是找到了抓手,讓生意上了快車道。你肯定要不斷強化這個抓手,把它打造成企業的引擎,持續提供驅動力,甚至競爭力。它重要,你依賴它、投資它,最終,落入了「勝任力陷阱」——對單一要素的過度投入,限制住了自己。你強,但韌性差,只要有波動,影響到這個驅動力,企業便會置身高風險。
對於驅動力,我們需要一個組合:由單一引擎,變為多引擎,讓收益穩定增長,讓收益抗風險能力變強。做法呢?沒有必要重新發明輪子,這世上99.9%的事別人都做過,多找找多看看,效率更高。很多時候,自己百思不解,不一定是因為自己的能力有問題,更可能是因為見識太少。陳立才《質變——乘勢大數據打通全渠道》這本書,提供了很多見識。
以批判思維,做清爽思考
認知的慣性是:看到一個說法,默認的是先相信。這樣節省能量。對簡單的事,比如問個路,這樣挺好。對複雜的事, 更謹慎一些,辨別一下含金量還是必要的。有幾類辨識的經驗,分享一下:
第一是大廠的經驗。小心那些頂著大廠光環談經驗的人。小心成功的企業,不是成功有什麼不對,不對的是,企業成功了就什麼都對了,連食堂阿姨都有話要講,對此要謹慎。
第二是樣本的問題。從兩個方面看:一是樣本數量少,小樣本容易有誤差;二是代表性不夠,存在倖存者偏差。我們都在找成功案例,忽略失敗的,這就有了樣本的代表性不夠問題。
第三是描述的問題。或者說,對成功經驗的總結問題。這裡面的邏輯問題更多一些,挑著說,就說三種可能的偏差吧: 一是收集信息的偏差,二是簡化帶來的偏差,三是總結帶來的偏差。
好經驗不一定對你的症,也不見得適合你的體質。先找個思路分析一下,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應該要的是什麼。可以套用一下《金字塔原理》里的scqa,先想明白自己的事,再捋一下人家的經驗是怎麼回事,兩相對比,匹配,這個事可以移植。
好了,都匹配了,可以動手了。動手吧。
應該模仿,還是借鑒?
國畫大師齊白石,把跟隨他的人分成兩種,叫「似我者」 和「學我者」;畢加索也做了類似的分類,叫copy和steal。我們把「似我者」和copy合在一起,稱之為「模仿」——你怎麼做我就怎麼做;把「學我者」和steal合在一起,稱之為「借鑒」——我研究你怎麼做,想清楚因果和模式,然後結合自己的特點,重新比畫一個。這是兩種不同的做法,但只是不同, 各有適用領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模仿,適合「貌似複雜實際簡單」的領域,音樂美術書法,私域運營,新媒體投放,基於物聯網的供應鏈優化,上sap,統籌進銷存。這些事乍一看很複雜,但確定性高。你跟著榜樣做,別人咋做你咋做,做得越多,做出來的東西就越好。這就是成功經驗最值得發揮作用的地方,但這類事也很難成為護城河。
借鑒,適合「貌似簡單實際複雜」的領域。它的複雜體現在五個方面:非專項技術、量化評估難、重複次數少、影響因素多、影響有延遲。這五個方面,其實都指向了不確定性。在複雜問題下,經驗往往不是一個好老師,它可能只是演示了如何應對這個問題的某一種可能性,還不見得是概率大的那種。
這類業務需要的是借鑒,它是把別人的成功當解題思路,用來激發自己的思路。
無論是模仿,還是借鑒,在企業中推行起來都不容易。人們怕的不是創新和改變,怕的是失敗——失敗帶來的認知失調,損失厭惡帶來的心理陰影。
一個新物種在自然界生存下來,用的是演化的方法。當情況複雜,有大量的不確定的時候,演化思維是目前已知的最優思路。你或許聽過很多說法,比如:快速試錯、迭代,最小可行性產品mvp,要「賽馬」不要「相馬」,鼓勵「內部競爭」……這些做法的底層代碼,都是演化思維。
演化思維,要求企業和生物一樣,對不確定的環境保留些敬畏,追求的首先是生存,而不是捍衛哪一個想法。既然不能確定存活的條件是什麼,那最好是以最小的成本、最大的數量,去積極地試錯。面對複雜問題,押寶某一個點子,然後舉公司之力投入,這不是演化思維,這是「買張彩票賭一把,萬一中了呢」思維,要慎用。
想以演化的姿態來推進企業發展,打造多引擎,不容易, 有幾個大關卡要過:
一、認可失敗是大概率事件,不要一出問題就大驚小怪, 就損失厭惡,這是個心理建設的問題;
二、掌握小碎步的主動試錯,用低成本、多方案來試錯、脫敏,用小代價換大收益;
三、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個容錯機制,以風險投資的心態, 投資內部項目,為新項目建立安全隔離區,防止因為一個失敗而出現連帶的問題。
其實,這三個關卡能不能通過,還有更底層的心理建設: 你是在透支未來,還是在投資未來。投資未來,那是長期主義者,而長期主義者最大的特徵是:有餘閑。心態上,資源上, 組織上,都讓能力發展超過生意的需要。而對立面,是「稀缺」心態——永遠繃緊了弦,永遠活在追趕銷量目標和利潤目標上。
希望我們都有機會做個長期主義者,為企業、為自己找到餘閒,也希望你從閱讀這本書中獲益。(《質變——乘勢大數據打通全渠道》序言)
陳立才,畢業於中山大學金融系,思碼諮詢創始合伙人。實證營銷踐行者,致力於將實驗科學、量化思維融入經營管理,深度服務新希望、中糧集團、輝瑞製藥、伊利、蒙牛、歐萊雅、景興abc、箭牌、人頭馬等行業領先企業,著有《聚變——解碼新希望乳業十倍速成長》。
近50個企業案例,就是近50種運用大數據打通全渠道銷售的成功經驗總結。
康師傅搞數字化,營銷效率搞起來了嗎?星巴克通過哪五方面來打通多渠道銷售?蒙牛如何用千電倉在前線安營紮寨,千電倉又是什麼?匠社怎麼對標客群,從而玩轉私域流量池?餓了么怎麼應對「多一次點擊,少20%成交」困境?小米是如何做到讓客戶因為相信,所以閉著眼睛買買買?人頭馬是如何寫入底層認知,佔領客戶心智實現銷售的?……
大部分這些企業,作者曾深度服務過,從觀察者和參與者的角度,提供了最實用最有價值的參考。我們如何運用這些經驗,如何與這些經驗相處,最終實惠於自己的企業,相信本書會讓你獲益。
目前本書已榮登噹噹網新書熱賣榜,可點擊圖片進入購買鏈接:
大咖有話說
金翔宇(高金食品董事長):與思碼團隊合作,高金為行業提供川味預製菜解決方案。提升產業鏈效率,為全渠道降本增效,為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美食產品。市場競爭是生意模式的競爭,是營銷效率的競爭,是作戰隊伍的競爭。
李海榮(玄武雲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世界在變,市場在變,客戶在變,為護航企業穩健增長,怎樣的營銷模式更高效?怎樣應用智慧營銷工具更高效?陳老師的《質變——乘勢大數據打通全渠道》,梳理了大量實戰方案,是座寶礦,等著營銷人一起來挖。
呂明(蒙牛常溫銷管中心行銷總經理):在紛繁複雜的生意要素中,挖掘、梳理要素之間的一縷縷關係,有機串聯、重組起來,化繁為簡,洞悉關鍵,找到增長金鑰匙。
閆志遠(雅士利總裁):營銷團隊的重要使命是:增長。如何在市場變化中,為企業發展持續給出解決方案?怎樣做到夯實存量,挖掘增量,尋找爆量?《質變——乘勢大數據打通全渠道》一書中有諸多探討,是營銷人很好的精神食糧。
趙波(新經銷創始人):從常識角度,作為一家企業,核心競爭力來自哪裡?波特競爭理論告訴我們,要麼總成本足夠領先,要麼足夠差異化,在市場如此內卷的今天,如何能夠做到?毫無疑問,數字化已經是企業必備的新商業常識。本書用了大量實踐案例,告訴讀者可行性路徑。
朱川(新希望乳業總裁):新乳業和思碼團隊合作多年,我們一起面對過諸多變化,也一起給出過系列解決方案。《質變——乘勢大數據打通全渠道》是陳老師繼《聚變——解碼新希望乳業十倍速成長》後又一力作。如何順應變化,引領變化,為企業增長添磚加瓦,書中給出了系列方法和案例,值得一讀!
2023年4月21日,「質變——全渠道營銷茶話會」約定你!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文字 | 廖文靜
編輯 | 姚紀芳
海報 | 思碼諮詢
來源 | 羊城晚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