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被」相親,小鎮青年的「春節相親坎」→

2023年01月31日22:02:10 情感 1565

頂端新聞見習記者 胡瑞

每逢佳節「被」相親似乎已成為年輕人的春節主旋律,而在小鎮青年群體中,這一現象尤為普遍。

「小鎮丁克」相親頻遇冷、有人見一面就被父母催促定婚……頂端新聞記者採訪到幾位小鎮青年,了解他們的春節相親現狀。

每逢佳節「被」相親,小鎮青年的「春節相親坎」→ - 天天要聞

因為丁克,小鎮青年春節相親頻頻遇冷

樂潔今年31歲,大學畢業後回到老家——福建的一個小縣城,在一家體育公司從事行政方面的工作。

家裡的生活節奏慢,每天到點下班,騎一輛電車就能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見朋友家人、吃想吃的美食,十分方便。樂潔愜意於這種散漫的小縣城生活。

但生活在小地方,弊端也顯而易見,「小地方的包容度難以與大城市相提並論,」樂潔從自身經歷出發,指出其中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對婚戀的包容度。

25歲一過,樂潔就被父母催促著找對象、結婚,「他們有強烈的危機感,老擔心我嫁不出去,以後老了沒人照顧。」為樂潔安排相親,是樂潔父母在女兒的婚戀事情上,化被動為主動的重要體現。

今年春節期間,樂潔回到父母家中居住,不出意外,她被安排了比平時更高頻次的相親,「有時一天能見兩個。」

但除「年齡大了」之外,更與這個小縣城格格不入的是,樂潔目前持有很堅定的結婚後丁克(即選擇不生育的人群)的想法,「相親的男生中,幾乎沒有一個能接受的,」樂潔表示,在閩南地區,傳宗接代的觀念比較濃重。

「每次我與父母很嚴肅、正式地討論自己關於結婚後丁克的想法,他們都覺得我在說傻話、說孩子話,」在丁克問題上,觀念傳統的樂潔父母更不能接受。

為了減少正面衝突,每次相親結束、加過男方微信,樂潔都會瞞著父母向男方表明態度:「我是丁克」。之後,相親便沒有下文。

相親是認識異性的一次機會,

父母卻催促趕緊定婚

工作在大城市,但一到春節就回老家的小鎮青年,同樣要面臨父母安排的相親。

收拾行李、乘車、轉車……公司放年假後,在蘇州從事會計工作的劉佳璇,滿懷欣喜地回到河南老家。

一年未見,春節難得與家人團圓,劉佳璇倍感幸福。但另一面,今年27歲的她,在父母眼裡,對比老家早早結婚生子的同齡人,已是急需解決婚姻大事的「大齡剩女」。

「我不反感相親,」劉佳璇說,自己的社交圈子比較窄,如果想要找對象,很多時候也只能依賴親戚朋友的介紹。

劉佳璇表示,父母認為一個好的結婚對象標準是:男方外貌可以、年齡相當、工作好、父母年輕、家境好且只有一個男孩。

在老家,相親流程簡潔、迅速,「媒人帶著男方及其父母來到女方家裡坐坐,然後預留給相親雙方一些單獨的聊天時間,之後再互加微信,一次相親就結束了。」劉佳璇表示,相親過程中,父母看到符合標準的男方,就會催促自己趕緊定下來。

「定下來」意思是用彩禮、訂婚形式將男女雙方及兩個家庭捆綁在一起,劉佳璇說,這給人一種感覺,不結婚很難收場。「但我覺得相親只是給單身青年提供一個認識的機會,即使剛見面雙方比較滿意,也不能在沒有深入了解、建立感情基礎的前提下就訂婚。」

如今,父母在婚姻大事上似乎很難做得了子女們的主,但在相親這件事上,兩代人的觀念衝突不可避免。

父母不能左右自己,但他們這種「速戰速決」的想法,令劉佳璇很惱火。

先立業再成家,

對婚戀隨緣的小鎮青年

一方面,小鎮青年們被父母死命地催婚、安排相親,而另一方面,很多小鎮青年坦言,自己並不著急婚戀問題。

「我爸快跟我斷絕父子關係了,」在鄭州從事機械維修工作的李航,前幾日在社交平台上,自嘲般寫下今年春節回家被催婚的現狀。

李航今年31歲,「以前相親也遇到過比較滿意的女孩,」他表示,但那次親是在老家相的,雙方的工作所在地一個天南一個地北。

「兩個人不經常見面,很難建立感情基礎,因為沒有感情基礎,彼此哪一方也不願意,做出讓步去到對方的城市。」這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李航說,經常是聊著聊著,兩個人基於現實,也就不再聯繫了。

即便是父母著急,李航也坦言,他對婚戀的態度比較隨緣,「不能被父母的傳統思想所影響,在他們的壓力下潦草結婚,我想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人。」

而作為在大城市打拚的男性小鎮青年,缺少父母物質支持的李航表示,自己需要更努力,才能在這座城市立住腳,「遇不到合適的,那就先立業,再慢慢等待成家。」

越來越多的小鎮大齡單身青年,

越來越寬容的小鎮

與很多小鎮青年面臨的春節被安排相親、催婚現狀不同,來自湖南邵陽的清清,被父母給予了更多寬容。

清清今年研三,28歲,學習藝術相關專業。在父母眼裡,清清從小到大都很有想法和主見,「在很多事情上,父母都尊重我的想法,並不會幹涉太多。」

「今年過年,也有長輩通過父母告訴我說,要給我介紹相親,我直接拒絕了,」清清表示,可能是性格原因,自己好像與生俱來的排斥相親,而且有些中間人根本不考量其他,是個人就介紹過來,「一點兒也不負責任。」

清清說,因為拒絕的態度堅決,父母也沒有堅持。此外,清清表示,父母也了解現在年輕人普遍晚婚,因此對自己的婚戀也沒有顯示出多大的焦慮,「頂多就是有時想起來了,提醒我一下該學習學習,該找男朋友了也要找。」

劉佳璇注意到,春節期間,長輩們經常聚到一起談論、吐槽自家孩子的婚戀情況,「說自己孩子都多大多大了,還不結婚找對象。」

長輩的吐槽,在劉佳璇看來有些好笑,「像是在『比慘』,」而這通常也會牽扯出一個又一個大齡單身小鎮青年。

「以前爸媽會覺得年齡大了不結婚可能是異類,現在這樣的年輕人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劉佳璇有一種直覺,小鎮青年們彷彿在父母輩婚戀觀念上劃開了一道口子,這個口子越來越大,大到小鎮父母也逐漸掉進口子中。

樂潔表示,自己依然會堅持在小城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的丁克想法。小城包容度低,但樂潔說,自己並沒有被這個小城「圍攻」,生活還在十分舒適的繼續。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所有人物均為化名)

每逢佳節「被」相親,小鎮青年的「春節相親坎」→ - 天天要聞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裡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著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著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著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