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文明華夏之邦,身為一個中國人,「孝」字深刻影響著我們。雖然「孝」使我們從小就接受的教育,但是每個人似乎又對其的理解大相徑庭。
前些日子看過一個視頻,大概內容便是父母有七個孩子,父母拆遷時將拆遷款多向老三跟老幺傾斜,原因是老三與老幺跟其他幾個子女相比來說生活更加困難一些,當父母老去,七個子女竟無一人願意承擔老人的養老問題。老三跟老幺不承擔的原因是認為自身家庭條件不好,其他幾個子女更富裕,其他子女不承擔的原因是因為認為父母偏心,沒有一碗水端平。
圖片為引用,如有侵權,請立即聯繫。
看完這個視頻我感觸頗深,之後遍想說說自己的看法。老三跟老幺,本就承受父母更多的偏愛,父母老了,卻不願意承擔自身的責任,反而說起來自身條件不好,讓其他子女來承擔的混賬話。父母的「偏愛」,沒有換來真心相待,反而因為自身的原因想將老了的「麻煩」推出去。這既不人道,也沒有道理。
其他的五個子女,因為父母的「偏心」不管老去的父母,似乎很「有道理」,甚至視頻下發的評論也評論者「其他五個子女不管就對了,誰讓父母不能一碗水端平」。「要是我在這樣的家裡,我也不管,父母我都不認」。但細想,根本不是如此。先不提生育之恩,防止被有些人用「我也不想被生下來」洗脫自己的問題,那就說說養育吧,朋友給我算過一筆賬,父母從對一個小娃養成成年人需要付出的成本,一天三頓飯,每頓算十元,那每天就是三十元,每年打個折一萬元,十八年也需要十八萬元啊,這還僅僅是吃飯,其他的加在一起就更多了。朋友說的雖然很物化,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他後來還補充了一句「真要有一天有人想不認自己的父母了,把錢都算一算還給父母了,不多,50萬就夠,我也算他有點志氣」。
視頻中的父母沒問題嗎?並不是。想想,七個子女居然連一個人都沒有願意去撫養的,這本身就是這對父母的問題。我這並不是受害者有錯論,而是我確實這樣認為。假如父母從小就能讓子女學會感恩,相信子女就不會在父母老時不管不問,更不會因為一個給的多了,一個給的少了,就開始怨恨,畢竟陌生人給你一瓶水,敢不敢要另算,但你也要說謝謝,難道父母就欠子女的嗎?
我們都大了,可能忘了父母怎麼養育的我們,可能忘了小時候的我們,但我希望我們能時刻懷揣一份感恩之心,能夠在我們父母漸漸老去的時候,陪著他們一起變老。最後祝天下父母,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