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社會情感(三)

2022年10月04日14:07:51 情感 1052

我是未城朝雨,用文字表達我對生活的態度


為什麼有些人會變成生活的失敗者。


第一章 第三節:社會情感


從前面幾節提到的例子中,我們可以歸納出錯誤和正確這兩種「生活意義」的共同特徵。


所有的失敗者,比如精神病患者、罪犯、酒鬼、問題少年、自殺者、墮落者等,他們之所以失敗的原因,在於他們缺乏歸屬感和社會興趣。


《自卑與超越》:社會情感(三) - 天天要聞


他們在面對職業、友誼和信任等問題時,都不相信合作的方法是有用的。他們認為生活的意義只屬於自己,也就是說,在他們眼中,沒有人能從實現目標中獲得利益,他們的興趣也只停留在自己身上。


他們追求的是一種虛假的個人優越感,他們的成功只對他們自身有意義。如果你遇到一個手中握有一瓶毒藥的謀殺者,他可能會體會到擁有權力的感覺,但很明顯,只有他覺得自己是重要的,對別人來說,一瓶毒藥並不能抬高他的身價。


事實上,真正的意義,只有在和他人交往時才有可能存在。我們的目標和動作也是一樣,它們唯一的意義,就是對別人產生了價值。


《自卑與超越》:社會情感(三) - 天天要聞


每個人都努力地想讓自己變得重要,但是如果他不能認識到人類的重要性是對他人的生活做出一定的貢獻的話,那麼他必定會踏上錯誤的道路。


我曾經聽說過一個小宗教團體領袖的故事。有一天,這位領袖召集了她的教友,告訴他們:下星期三就是世界末日了!


在震驚和恐慌中,教友們變賣了所有的財產,放棄了俗世的雜念,緊張地等待著世界末日的到來。結果,到了星期三,並沒有發生任何事情。


第二天,這些教友聚在一起,向這位領袖興師問罪:「看看我們現在的情況多糟糕!我們放棄了自己所有的保障,告訴遇到的每一個人: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當有人譏笑我們時,我們還充滿信心地說,我們的消息是絕對權威的。


《自卑與超越》:社會情感(三) - 天天要聞


第三天,可是現在星期三已經過去了,世界為什麼仍然安然無恙呢?」。


第四天,這位女領袖卻回答道,「可是,我的星期三並不是你們的星期三呀!」很明顯,這位女領袖是在用她私人的意義作為借口,從而逃避別人的攻擊。


第五天,但實際上,個體的意義是經不起任何考驗的。


真正的「生活意義」是有標準的,它們都是共同的意義。也就是說,它們是能夠分享的,被別人也認為有效的意義。如果一個方法能夠解決一個人所面臨的生活問題,那麼,這個方法也必然能為其他人解決類似的問題,這些成功的方法對人類來說有著共同的意義,是可以分享的。


《自卑與超越》:社會情感(三) - 天天要聞


所謂天才,也就是那些被他人公認的具有重要意義的人。所以,我們可以總結出生活的意義就在於為團體貢獻力量。


在這裡,我們說的貢獻力量指的並不是職業動機。我們不管職業,只關注他所做出的成就。能夠成功處理人類生活中各種各樣問題的人,他們會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生活的意義在於,對別人產生興趣,並和他人互助合作。


他的行為會被同伴的喜好所影響,當他遇到困難時,他會避免和別人的利益發生衝突,找到最合適的方法來解決。


《自卑與超越》:社會情感(三) - 天天要聞


有人會感到疑惑,我們賦予生活的意義真的是:做出自己的貢獻,以及對別人產生興趣和互助合作嗎?或許有人還會問道:「對自己來說,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


如果一個人老是考慮別人,為別人的利益而犧牲自己,難道不會感到痛苦嗎?如果一個人想要使自己得到發展,他總該為自己考慮一下吧?


我們難道不應該學習怎樣保護自身的利益,或加強自身的人格嗎?」這種觀點看似正確,但事實上卻很荒謬,因為它提出的問題都是虛幻的。


假如一個人認為生活的意義和目標是對別人有所貢獻,他自然而然地會把自己的人格塑造成一種對他人、對社會都有貢獻的理想狀態。他會根據目標來調整自己,根據社會感覺來訓練自己,同時從練習中獲得種種能力和技巧。


《自卑與超越》:社會情感(三) - 天天要聞


一旦他認清了目標,學習達成目標的能力和技巧就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他會不斷地充實自己,以便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這三種問題,他的能力邊界也將不斷地擴展。比如,當他面對愛情和婚姻時,如果他深愛著自己的伴侶,他會努力讓伴侶的生活更豐富,會想方設法地表現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


假如他沒有奉獻的目標,只是想著自己的發展,那他所謂的愛情就只是在裝腔作勢而已。


另外,還有一點可以證明,奉獻才是生活的真正意義。當我們審視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物時,你會看到祖先留給我們的,都是他們對人類生活的貢獻。


《自卑與超越》:社會情感(三) - 天天要聞


我們能看到前人開發過的土地,也可以看到前人建造的公路和建築物。我們的傳統文化、哲學、科學、藝術和處理問題的技能,都是我們的祖先互相交流生活經驗後得來的成果。這些成果都是那些對人類幸福做出貢獻的祖先們留下來的,而那些不懂得合作和奉獻的人,那些只會問「我該怎樣逃避生活」的人,他們沒有留下任何自己的痕迹。


他們已經徹底死亡,他們的生命是如此的蒼白無力。我們的地球似乎在對他們說:「我們不需要你,你根本不配活下去。你的目標、奮鬥和價值觀念都沒有未來可言。


滾開吧!一無可取的人!快點消失吧!」對於生活意義不是合作而是奉獻的人,我們的最終結論是:「你是沒用的。沒有人需要你,請你走開!」


《自卑與超越》:社會情感(三) - 天天要聞


雖然,在現代文化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許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在發現了這些弊病之後,我們就應該致力於改變它,當然,這種改變的前提必須是為人類謀取更多的福利。


了解這種事實、持有這種觀念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他們能深刻地體會到:生活的意義在於對人產生興趣,並且與其他人合作,以便為我們的世界做出貢獻,他們也正在努力地培養對愛情和社會的興趣。


在各種宗教思想中,我們都能看到這種濟世救人的胸襟。世界上所有偉大的運動,都是人們追求社會利益而產生的結果,宗教就是一種朝這個方向努力的最大力量。


《自卑與超越》:社會情感(三) - 天天要聞


然而,宗教的真實內涵經常被曲解;除非它們能更直接地致力於這項工作,不然,它們現有的表現很難讓我們再相信——宗教能夠增加更多的社會利益。


因為相比之下,科學能使人對他人的興趣大大地增加,所以它可能比政治和宗教等其他運動更能增加社會利益,也更能讓人類了解到生活的意義。


我們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探討這個問題,但我們的目標卻始終如一,那就是增加對別人及社會的興趣,促進合作,為人類做出貢獻。


只要我們賦予生活正確的意義,它就會像守護神一樣幫助我們的事業,但如果我們賦予生活錯誤的意義,它就會像惡魔一樣附在我們的身上。所以,我們必須了解個人的意義是如何形成的,它們彼此之間有哪些不同,如果它們出現了重大的錯誤又應該如何糾正,這些問題都很重要,也屬於心理學研究的範疇。


心理學之所以不同於生理學,就在於它能夠通過對「意義」本身,以及它對我們人類產生了何種影響,來不斷增進人類的幸福。


本文作者:未城朝雨,一個步履不停的寫字人,一直在路上。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裡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著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著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著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