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佳琦
圖/來源網路,與文無關,侵刪
-
在生活中,優秀的人以為,廢寢忘食地練習,就一定有收穫。
可是事實告訴我們,如果一直用錯誤的方式練習,只會遠離目標。
安德斯說:練習不是不斷重複。「天真的練習」才是,「正確地練習」的三要素是,好導師、有目標、有反饋。
只有正確的練習,才能助力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
正如《刻意練習》書中所談到的,作者安德斯博士是「刻意練習」法則的研創者,也是世界頂級研究者之一。他教導傑出人物如何用「刻意練習」法則,獲得傑出表現。
所有人都以為「傑出」源於「天賦」,「天才」卻說:所有的成就,都來自「正確的練習」。
刻意練習,是發掘潛能的開始
什麼是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不是每天不停地練習,就會越來越出色。而是要在這個不斷練習的基礎上,一次比一次增加挑戰,這樣的練習稱為刻意練習。
初入職場的浩然,為博得老闆的賞識,每天不停地工作。空餘時間,還不忘幫助其他同事幹活。
這種任勞任怨的精神,並沒有讓她在業績上有所提升。一次,她給領導上報材料時,漏掉一個重要的數據。
氣的領導直拍桌子,平時的勤奮,換來的卻是漏洞百出,每天做些和業務上不相干的工作,最終不會得到領導的器重。
浩然覺得很委屈,埋頭苦幹反倒是做錯了。浩然錯把忙碌當成了勤奮。
在職場中,創造價值才是重點,工作時無業績,很容易被優秀的人比下去,最後只能淘汰出局。
所謂的機會,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當機會擺在面前的時候,是否可以抓住它。
《刻意練習》書中說:對於刻意練習,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發掘自己的潛能,而且要構築它,以便從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變得可能做到。
如此,我們才能從不足中,迅速提升。
就算從業二十年的醫生,如果不再精進自己的業務,在績效指標的測量上,成績還不如剛從醫學院畢業兩三年的醫生。他們無法進步的原因,是在日常的練習中,並沒有給自己設置太大的挑戰。
就像奧運會的跳水運動員,就截然不同,他們會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設置更高的挑戰,比如10歲就可以完成空翻兩周入門級動作,18歲完成空翻四周半的動作,等到了世界級運動員還要做更高難度的動作。
人的一生,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就,只有持續不斷的訓練。
只有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做出高於有目的的練習,才能越練越好。否則,永遠無法進步。
其實,刻意練習不在於量的積累,而在於質的飛躍。
如果我們總是拒絕做出改變,懶得向前邁進,最後只能平庸的生活。
林清玄說:我對自己說,跨不過去,春天不遠了,永遠不要失去發芽的心情。
從我們做出決定的那一刻,持續的精進,才能讓我們有雲淡風輕的未來。
有目的的練習,決定你成長的速度
曾經看到一個感觸很深的故事:
運動員魯米是怎麼在1500米~20千米跑步項目上創造了22項世界紀錄。
在幾年裡,魯米研發出來的訓練方法,用秒錶測定他的步子、運用間歇訓練法來提高速度,這一個練習,早把他的對手落在後面,在項目的排名上無人能敵,排名第一。其他運動員只能為第二名而努力。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能遵循為期一年的訓練體制,能夠堅持訓練。
目的是讓我們知道有目的的練習,它能指出更有效的方向。如果這個方法管用,繼續練下去,如果不管用,馬上停下來。
越是能及時調整自己的練習方法,模仿所在領域中最傑出的人物,練習是最有效的。
有效地練習,才是讓你少走彎路的捷徑。
《刻意練習》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富蘭克林在童年的教育中,把文章寫通順就已經很不錯了。一次,他被雜誌上漂亮的文章所吸引,下決心要提高寫作水平。
他找到喜歡的文章,開始對每個句子進行簡短的描述。學習他們的描寫細緻入微、用詞精準簡練。
寫完後,再把兩個文章進行對比,糾正自己所寫的版本。這一次學會了明確表達觀點。
但還是無法做到「文思泉湧,信手拈來」。他就開始迭代,把優秀的文章改寫成詩句,再把詩句改寫成散文。把積累下來的辭彙,用在文章中。
之後,再完善文章中的結構和邏輯。將優質的文章畫上提示線索,故意打亂辭彙順序。忘記文章中最初的句子如何措辭,然後,再複寫一次文章,按照邏輯順序來排列,理清思路。
如果發現文章中的某些地方,和他整理的思路與原文作者的思路不一致,他會糾正自己,並試著從這些錯誤中學習。
最後,富蘭克林成為受人尊重的作家。
無論我們的人生,有沒有遇見傑出的人物,或者是人生導師,只要遵循刻意練習的原則,就會有所收穫。
俗話說,一個人想要進步,就看他的努力就知道了。
如果你沒有進步,並不是因為你缺少天賦,而是因為你沒有用正確的方法練習。
正確練習不是一味的盲目,而是有扭轉困境的勇氣。
刻意練習的三個方法
曾看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布拉迪7歲開始彈鋼琴,12歲在合唱團唱歌,遺憾的是,練習多年從來沒有完成完美音高。
32歲那年,他決定再試一次,發誓不達目的不罷休。他嘗試三個月,還是失敗了。
布拉迪改變訓練方法,利用電腦上的發音軟體,來練習純音,漸漸地,他越來越擅長辨別c調。
通過兩個月的練習,他可以辨別出12種調子中的任何一種。終於完成了完美音高的心愿。
其實,真正優秀的人,都有一個刻意練習的意識。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默默耕耘。
所有的努力,往往不動聲色,也不過分炫耀自己,卻讓人驚嘆!
如果你也想通過刻意練習,讓自己變得更好,那麼《刻意練習》書中提到了三個方法:
1、提高專註
想要進步,就要把目標集中在任務上。如果在完成目標的路上,遇見打擾你的事情。
比如你正在練琴,突然有一個電話打來,接會擾亂目前的練習。不接,又害怕耽誤重要的事情。
於是你放下手中的練習,去接電話,這時你的專註力就會轉移到電話上。通話結束後,想要回到之前的狀態,需要30分鐘或者幾個小時。
正確的做法,就是等到訓練結束後,再接電話,這樣專註不容易被打亂,效率會更高。
2、隨時反饋
比如一個青年,想要在二年的時間,學會室內設計,每天就需要花費5個小時來訓練製圖。
在製圖期間,如果出現錯誤,需要找一個好的教練隨時指導。如果沒有反饋,不知道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好。
好的教練,是你成功路上的貴人。無論你現在努力做什麼事情,都需要用反饋來指出你現在的問題。
沒有反饋的訓練,進步甚微。有效的反饋,才是有目的的練習。
3、走出舒適區
史蒂芬在訓練記憶的時候,避開讓自己太舒服。他會用更長的數字來挑戰。設置在自己能力範圍極限不遠的地方,發揮自身的能力。
每次他背出來了,逼著自己多加一個數字,讓自己能夠記住,沒背下來,就減去一個數字。
就這樣,他把數字的數目,正好能保持在背下來的程度。如果剛開始史蒂芬把目標定得太小,就無法走出舒適區。
《刻意練習》書中說:成年時期,身體和大腦保持著極大的適應能力,可通過正確的訓練培養各種新的能力。
正是這樣的練習,才會練就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東方甄選推薦
京東月銷量3000好評率99%無理由退換京東配送官方店
¥59
購買
翻開這本極具啟發與指導意義的《刻意練習》,用正確的練習,讓我們付出的每一步都有收穫。
想要人生過得精彩,先要擺正姿勢,向高處飛翔。一個有目標的人生,才能征服所有的挑戰。
願我們都能減少內耗,重新調整自己,以優秀的方式生活。#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