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越來越優秀,都是從刻意練習開始的

2022年10月04日10:42:33 情感 1104

一個人越來越優秀,都是從刻意練習開始的 - 天天要聞

文/佳琦

圖/來源網路,與文無關,侵刪

-

在生活中,優秀的人以為,廢寢忘食地練習,就一定有收穫。

可是事實告訴我們,如果一直用錯誤的方式練習,只會遠離目標。

安德斯說:練習不是不斷重複。「天真的練習」才是,「正確地練習」的三要素是,好導師、有目標、有反饋。

只有正確的練習,才能助力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

正如《刻意練習》書中所談到的,作者安德斯博士是「刻意練習」法則的研創者,也是世界頂級研究者之一。他教導傑出人物如何用「刻意練習」法則,獲得傑出表現。

所有人都以為「傑出」源於「天賦」,「天才」卻說:所有的成就,都來自「正確的練習」。

一個人越來越優秀,都是從刻意練習開始的 - 天天要聞

刻意練習,是發掘潛能的開始

什麼是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不是每天不停地練習,就會越來越出色。而是要在這個不斷練習的基礎上,一次比一次增加挑戰,這樣的練習稱為刻意練習。

初入職場的浩然,為博得老闆的賞識,每天不停地工作。空餘時間,還不忘幫助其他同事幹活。

這種任勞任怨的精神,並沒有讓她在業績上有所提升。一次,她給領導上報材料時,漏掉一個重要的數據。

氣的領導直拍桌子,平時的勤奮,換來的卻是漏洞百出,每天做些和業務上不相干的工作,最終不會得到領導的器重。

浩然覺得很委屈,埋頭苦幹反倒是做錯了。浩然錯把忙碌當成了勤奮。

在職場中,創造價值才是重點,工作時無業績,很容易被優秀的人比下去,最後只能淘汰出局。

所謂的機會,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當機會擺在面前的時候,是否可以抓住它。

一個人越來越優秀,都是從刻意練習開始的 - 天天要聞

《刻意練習》書中說:對於刻意練習,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發掘自己的潛能,而且要構築它,以便從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變得可能做到。

如此,我們才能從不足中,迅速提升。

就算從業二十年的醫生,如果不再精進自己的業務,在績效指標的測量上,成績還不如剛從醫學院畢業兩三年的醫生。他們無法進步的原因,是在日常的練習中,並沒有給自己設置太大的挑戰。

就像奧運會的跳水運動員,就截然不同,他們會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設置更高的挑戰,比如10歲就可以完成空翻兩周入門級動作,18歲完成空翻四周半的動作,等到了世界級運動員還要做更高難度的動作。

人的一生,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就,只有持續不斷的訓練。

只有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做出高於有目的的練習,才能越練越好。否則,永遠無法進步。

其實,刻意練習不在於量的積累,而在於質的飛躍。

如果我們總是拒絕做出改變,懶得向前邁進,最後只能平庸的生活。

林清玄說:我對自己說,跨不過去,春天不遠了,永遠不要失去發芽的心情。

從我們做出決定的那一刻,持續的精進,才能讓我們有雲淡風輕的未來。

一個人越來越優秀,都是從刻意練習開始的 - 天天要聞

有目的的練習,決定你成長的速度

曾經看到一個感觸很深的故事:

運動員魯米是怎麼在1500米~20千米跑步項目上創造了22項世界紀錄。

在幾年裡,魯米研發出來的訓練方法,用秒錶測定他的步子、運用間歇訓練法來提高速度,這一個練習,早把他的對手落在後面,在項目的排名上無人能敵,排名第一。其他運動員只能為第二名而努力。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能遵循為期一年的訓練體制,能夠堅持訓練。

目的是讓我們知道有目的的練習,它能指出更有效的方向。如果這個方法管用,繼續練下去,如果不管用,馬上停下來。

一個人越來越優秀,都是從刻意練習開始的 - 天天要聞

越是能及時調整自己的練習方法,模仿所在領域中最傑出的人物,練習是最有效的。

有效地練習,才是讓你少走彎路的捷徑。

《刻意練習》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富蘭克林在童年的教育中,把文章寫通順就已經很不錯了。一次,他被雜誌上漂亮的文章所吸引,下決心要提高寫作水平。

他找到喜歡的文章,開始對每個句子進行簡短的描述。學習他們的描寫細緻入微、用詞精準簡練。

寫完後,再把兩個文章進行對比,糾正自己所寫的版本。這一次學會了明確表達觀點。

但還是無法做到「文思泉湧,信手拈來」。他就開始迭代,把優秀的文章改寫成詩句,再把詩句改寫成散文。把積累下來的辭彙,用在文章中。

之後,再完善文章中的結構和邏輯。將優質的文章畫上提示線索,故意打亂辭彙順序。忘記文章中最初的句子如何措辭,然後,再複寫一次文章,按照邏輯順序來排列,理清思路。

如果發現文章中的某些地方,和他整理的思路與原文作者的思路不一致,他會糾正自己,並試著從這些錯誤中學習。

最後,富蘭克林成為受人尊重的作家。

無論我們的人生,有沒有遇見傑出的人物,或者是人生導師,只要遵循刻意練習的原則,就會有所收穫。

俗話說,一個人想要進步,就看他的努力就知道了。

如果你沒有進步,並不是因為你缺少天賦,而是因為你沒有用正確的方法練習。

一個人越來越優秀,都是從刻意練習開始的 - 天天要聞

正確練習不是一味的盲目,而是有扭轉困境的勇氣。

一個人越來越優秀,都是從刻意練習開始的 - 天天要聞

刻意練習的三個方法

曾看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布拉迪7歲開始彈鋼琴,12歲在合唱團唱歌,遺憾的是,練習多年從來沒有完成完美音高。

32歲那年,他決定再試一次,發誓不達目的不罷休。他嘗試三個月,還是失敗了。

布拉迪改變訓練方法,利用電腦上的發音軟體,來練習純音,漸漸地,他越來越擅長辨別c調。

通過兩個月的練習,他可以辨別出12種調子中的任何一種。終於完成了完美音高的心愿。

其實,真正優秀的人,都有一個刻意練習的意識。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默默耕耘。

所有的努力,往往不動聲色,也不過分炫耀自己,卻讓人驚嘆!

如果你也想通過刻意練習,讓自己變得更好,那麼《刻意練習》書中提到了三個方法:

1、提高專註

想要進步,就要把目標集中在任務上。如果在完成目標的路上,遇見打擾你的事情。

比如你正在練琴,突然有一個電話打來,接會擾亂目前的練習。不接,又害怕耽誤重要的事情。

於是你放下手中的練習,去接電話,這時你的專註力就會轉移到電話上。通話結束後,想要回到之前的狀態,需要30分鐘或者幾個小時。

正確的做法,就是等到訓練結束後,再接電話,這樣專註不容易被打亂,效率會更高。

一個人越來越優秀,都是從刻意練習開始的 - 天天要聞

2、隨時反饋

比如一個青年,想要在二年的時間,學會室內設計,每天就需要花費5個小時來訓練製圖。

在製圖期間,如果出現錯誤,需要找一個好的教練隨時指導。如果沒有反饋,不知道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好。

好的教練,是你成功路上的貴人。無論你現在努力做什麼事情,都需要用反饋來指出你現在的問題。

沒有反饋的訓練,進步甚微。有效的反饋,才是有目的的練習。

3、走出舒適區

史蒂芬在訓練記憶的時候,避開讓自己太舒服。他會用更長的數字來挑戰。設置在自己能力範圍極限不遠的地方,發揮自身的能力。

每次他背出來了,逼著自己多加一個數字,讓自己能夠記住,沒背下來,就減去一個數字。

就這樣,他把數字的數目,正好能保持在背下來的程度。如果剛開始史蒂芬把目標定得太小,就無法走出舒適區。

一個人越來越優秀,都是從刻意練習開始的 - 天天要聞

《刻意練習》書中說:成年時期,身體和大腦保持著極大的適應能力,可通過正確的訓練培養各種新的能力。

正是這樣的練習,才會練就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一個人越來越優秀,都是從刻意練習開始的 - 天天要聞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東方甄選推薦

京東月銷量3000好評率99%無理由退換京東配送官方店

¥59

購買

翻開這本極具啟發與指導意義的《刻意練習》,用正確的練習,讓我們付出的每一步都有收穫。

想要人生過得精彩,先要擺正姿勢,向高處飛翔。一個有目標的人生,才能征服所有的挑戰。

願我們都能減少內耗,重新調整自己,以優秀的方式生活。#頭條創作挑戰賽#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裡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著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著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著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