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月半悅讀
看完《底線》翻拍的「搬家女孩跳車案」,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其實,不管劇情是真實還原,還是魔改瞎編,我都挺同情那個女生的。
置身事外的我們,固然會認為她跳車的行為太偏執過激,可只要多少了解一下案發地點的治安狀況和風評,就能理解她為什麼在感知到危險後會鋌而走險去跳車了。
當然,到底是女孩太過偏執,還是司機惡意偏航?在這裡我不想做過多的討論。
畢竟,司法部門根據現有的證據,已經做出了判決,大家還是見仁見智吧。
不過,我深以為,劇中的搬家女孩謝玲和貨車司機富大龍這場災難的根本原因,還是兩個情緒不穩定又沒有「制怒」能力的人,在溝通不暢的情況下釀成的悲劇!
01、搬家悲劇的釀成。
本來,無論是對於僱主謝玲還是司機富大龍來說,這都只是一次簡單到不值一提的搬家。
可富大龍爭分奪秒趕到小區時,謝玲的那堆行李還在台階上摞著,他心中有氣就沒上前幫忙搬行李,而謝玲看到司機不說主動幫忙還袖手旁觀,也是氣不打一處來。
於是,兩人之間就有了第一個矛盾。
其實,這種時候,謝玲要是真心誠意想請富大龍幫忙,只要說話的口氣軟一點,求人的態度好一點,富大龍未必會斷然回絕她,還提出收費二十塊錢的要求。
可謝玲是怎麼做的呢?
她不僅態度傲慢,言語也極其刻薄,對貨車司機富大龍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明明是求人幫忙,卻連正眼看都不帶看對方一眼的,還對人吆來喝去的。
這種情況下,別說是等的心急的富大龍了,換誰被這樣對待,心裡都不會舒服。
而在富大龍看來,謝玲這樣傲慢苛刻,就是瞧不起自己這種沒文化只能幹粗活的粗人。
所以,在謝玲拒絕20塊錢搬運費後,他就真的旁若無人地站在一旁,硬是讓她自己一個人搬完了所有行李。
結果就是,性格偏執的謝玲,自認受了富大龍的刁難,就自作聰明地掐准了點跟他耗時間,讓他整整等了三十九分鐘,差一分鐘不到平台的收費標準,不僅質疑他的收費標準,還出言諷刺噁心他。
這樣一來,她就相當於利用了平台制定的規則條款,完美地耽誤了富大龍的下一單,既發泄了自己心中對他提供的服務的不滿,還讓他有苦說不出。
於是,兩人的矛盾再次被激化。
本就不善言辭的富大龍,因為對謝玲的故意拖延心生怨氣,又著急趕下一單,沒跟她商量就選擇了偏航。
他的本意,只是想靠抄近路和超速行駛來節省一點時間,哪怕僅僅只能縮短四分鐘時間。
結果,謝玲從過快的車速里察覺到了不對勁,無意間又發現了貨車行駛路線偏離了導航路線,再聯想到兩人剛發生的那點衝突,心中就越發不安了。
一時間,謝玲對富大龍的偏航產生了誤會,又加上一個單身女性對陌生路線的恐懼,就語氣犀利地質問他為何偏航,並暴躁不安地跟他爭論要求停車。
可這時的富大龍,正因她之前的態度,心裡有氣撒不出,根本不想搭理她。
於是,他不耐煩地跟謝玲解釋了一下「這路近」,就選擇了對她冷暴力,不僅沒有減速停車的意思,還一腳油門下去把車開得飛起。
貨車在偏僻幽暗的小路上行駛,再加上富大龍的不理不睬,謝玲的恐懼也被放大到了極點,還以為他要圖謀不軌侵犯自己,情急之下就用跳車威脅他停車。
可是,那會兒,富大龍心心念念的都是趕快結束這一單,好去接下一單掙錢養家,哪怕聽到了她的威脅,可除了覺得這女的「有病」外,根本一點都不為所動,更不相信她會真的跳車。
之後,謝玲真的情緒失控選擇了跳車了,他才會露出那麼不可置信的表情,怎麼也想不到她會這麼過激。
而不幸的是,謝玲滾落在地後,又非常倒霉地一頭撞在石頭上,經兩次搶救無效後死亡,一個年輕的生命永遠留在了搬家路上。
就這樣,一場本不該發生,也本應避免的悲劇,陰差陽錯之下就此釀成!
02、偏航的誤會。
《底線》里這起羅生門版的跳車案,大多數人的關注點只在於到底誰對誰錯。
可從頭到尾,我看到的就只有女孩和司機身上的「憤怒」和「怨氣」,這起悲劇的根源也很明顯,就是兩人都沒有相應的「制怒」能力。
最顯而易見的是,當矛盾一再激化時,兩人都沒有壓制自己的憤怒,而是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場,以僵化的思維對眼前的現實做出錯誤判斷,甚至不加克制地任由情緒走向失控,最終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先從搬家的女孩謝玲說起。
其實,她從見到司機富大龍開始,就莫名其妙地進入了一種憤怒的狀態,態度語氣都很不友好。
有過搬家經歷的人,可能多少能理解這一點,因為害怕司機漫天要價,很多人就會擺出一副看上去很不好惹的氣勢,試圖來震懾對方。
畢竟,謝玲一個女孩子家,夜裡獨自一人搬家,心裡多少總會有點害怕的,她這樣帶有敵意的傲慢,可能也是面對陌生人而啟動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再說了,她難道真差那20塊錢嗎?
從她租住的小區和身上的衣著來看,顯然不是,她拒絕付費搬運,可能只是覺得收費標準貓膩,不願當冤大頭罷了。
而從她盛氣凌人的態度來看,她也可能是覺得自己已經付了搬家的錢,司機就應該提供搬運行李的服務。
雖然20塊錢是不多,可能也就是她平常的兩杯奶茶錢。
可站在她的角度,司機這種沒根沒據的收費要求,根本不合理,無異於是一種變相勒索,讓她不情願出錢省力氣。
畢竟,她的理由也很站得住腳,自己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憑什麼要助長這種歪風邪氣?
至於她的態度,確實很不客氣,甚至有故意拖延刁難司機的意思,雖說有點過分,但這都是她的合法權益,既然沒超時,也就不算違規。
只不過,要是真遇上較真兒的人,她這種偏執的行為可能就有點危險了,而她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後面察覺到危險時才會恐懼到失去理智。
再看富大龍,他其實也沒有一點殺人的動機。
我不知道,他向謝玲要價20塊錢搬運費是否合理,可他開出這個價格時的心理,其實是很不平衡的。
他覺得,謝玲這樣的有錢人,住著高檔小區,穿得也「山清水秀」的,卻還斤斤計較那區區20塊錢,就是摳門,就是為富不仁。
而他這種「劫富」的心理,在服務行業可是大忌。
不過,他這樣一個上有重病老父下有上學幼女的底層中年人,生活早就成了一地雞毛,背負的更是常人難以想像的重擔,養家不易,難免掙錢心切。
對他來說,時間就是金錢。
他看到謝玲態度不好,還故意拖延他的時間,滿腔怨氣也化作了憤怒,情緒上來了就呼吸急促、面紅耳赤,口拙到更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思,兩人的溝通也就產生了障礙。
於是,就有了解釋不清的偏航事件。
對於貨車偏航行駛,謝玲覺得司機圖謀不軌,是為了報復自己之前的行為而見色起意,甚至謀財害命。
可在富大龍看來,謝玲的跳車威脅,只是在繼續無理取鬧,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當真,還沉浸在憤怒中的他,也就沒有對此產生足夠的重視。
結果,兩個對彼此都沒有惡意的人,卻因為不會壓制自己心中的憤怒,而造成了一連串的誤會!
03、災難化思維。
如今,我們事後諸葛亮,當然覺得這出慘劇完全可以避免。
然而,只要深入分析一下兩位當事人的心理,就會發現,以兩人當時的糟糕情緒來看,這樣的結局確實有其必然性。
這裡,不得不提一個心理學名詞——「災難化思維」。
這是一種擴大事件嚴重性的思維傾向,最大的特點就是把問題「放大」和「縮小」,具體表現為習慣性地把某些事實要麼過於放大,要麼過於縮小。
像謝玲跳車前的過激表現,無疑就是一種擴大的災難化思維的具象。
她在這種思維的作用下,對富大龍的偏航行為,進行了無端揣測和過度解讀,把一件並未發生的事件,想像成了一個災難性事件,並對此深信不疑。
這樣一來,她就像是在用放大鏡來看問題,一個小問題也會變得十分嚴重。
這種認知偏差,讓她本就不良的情緒變得更加糟糕,並陷入了持續的消極、憤怒等負面情緒中,殘存的理智也逐漸混亂,才因此走向一個極端。
這種無端地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他人,就是我們常說的「被害妄想症」。
在這種妄想症的驅使下,我們總會揣測他人的行為、動機是不良的,認為這個世界對自己充滿著敵意、欺騙與邪惡,並會對此感到憤怒,因而就會處處設防、戒備。
其實,她只要能剋制一下自己的憤怒,在察覺到威脅時情緒能穩定一點,冷靜下來採取積極行動,最大限度地去緩和緊張氣氛和雙方矛盾,哪怕跟富大龍仍然溝通不暢,也有很多其他方法能自保。
即使,最後真的發生了最壞的情況,富大龍被她觸怒後,確實對她圖謀不軌,她也不是完全沒有還擊之力。
畢竟,她沒有失去自由,手機在手,報警總會吧?再怎麼樣,也不至於在極端憤怒失控的情況下,做出跳車這種不可挽回的暴力行為。
在此,奉勸所有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的人:暴躁時,請「制怒」,勢弱時,請服軟!
要知道,和生財,怨生災,而憤怒最能壞事兒。
至於謝玲這樁悲劇,所能給我們的最大警示,遇事除了壓制憤怒情緒,保持心態平和穩定,還要培養自己的反災難化思維,避免因無法剋制的憤怒,而讓自己陷入大混亂之中。
並且,具備了反災難化思維後,我們還要有規避風險的預見,充分利用各種人際關係和通訊設備自保,不要把自己置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一定要好好善待你的情緒,盡量少一些憤怒,對待別人,不妨少一些攻擊和傲慢,多一點信任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