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中,及時止損從來都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智慧。
成年人最好的愛情觀,應該是「敢愛敢恨」而不是「拖泥帶水」。
一個人之所以放不下這段感情,未必是因為愛情,更多是自己的不甘心。
正因為陷入了「沉沒成本」的效應,所以才無法讓自己從思維的困境中走出來。
早點放棄,才能迎來更好的生活。
如果你始終在糟糕的感情中「耗著」,消耗的是你的未來。
那麼,哪些情況下,你就該放棄這段感情了呢?
-01
你總是「過度付出」
跟大家分享一個諮詢案例:
這是一個女讀者的故事,她剛結束了上一段感情,很快就陷入了新的感情。
只不過,兩段感情都很糟糕。
跟前任分手,是因為她為前任付出很多,直到前任壓榨乾了她最後的價值,把她踹開。
而到了第二段感情,她本以為遇到了「疼自己,懂自己」的男生,沒想到比前任更過分。
現男友比她小6歲,收入沒她高,家庭條件沒有她好。
僅有的優勢大概就是:年輕,長得好看。
魔幻的是什麼呢?
兩個人戀愛了2年多,現任從來都沒有跟她提過結婚的事情。
2年多時間,她在現任身上花了20多萬。
當她跟現任說:「我已經為你花夠多的錢了,你有沒有打算跟我結婚?」
現任的嘴臉畢露無疑,跟她說:
「如果你能給我買一輛20萬的車,那我就跟你結婚,這樣也顯得我有面子。」
言外之意:「你年齡都那麼大了,我憑什麼跟你結婚?」
最後的結局想必大家也能猜到。
她再次失戀了,兩段感情中,她都是「付出+討好型人格」。
你一定要明白感情的真相:
只有一個人的付出,無法讓感情持續下去。
因為你付出越多,對方就越是不珍惜你,這就是「有恃無恐」。
水滿則溢,物極必反就是這個道理。
有所保留地付出,對方會回應你;毫無保留付出,只會把對方養成「不知感恩」的人。
這就像什麼呢?
你每天下班回家,都會給乞丐10塊錢。
某一天,你身上只剩下5塊錢,結果乞丐就質問你:
「你為什麼只給我一半?」
然後把5塊錢丟給了你。
過度地付出,對方才不知道感激你。
-02
「打壓性伴侶」(指責型伴侶)
你的另一半,是指責型伴侶嗎?
簡單來說就是:
他總是打擊你,貶低你,嘲諷你,很少讚美你。
跟這樣的人在一起:
首先,你會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
被他不斷貶低嘲諷,你甚至會懷疑自己:
「我真的有這麼差勁嗎?我真的如此糟糕嗎?」
用他的過錯來懲罰你自己。
其次,在他的打壓中,你越來越無法融入親密關係。
你只想逃離,但他的每一句話都扎在你心上,又讓你無法逃離。
這就有點像「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人們容易愛上那個不斷傷害自己的人。
即使在社交或與家人相處中,你也會變得討好,因為你已經習慣了「被嘲諷」後,討好對方的模式。
最後,你會丟掉所有的尊嚴。
尊嚴是自己給的。
你足夠尊重自己,就不會給對方傷害你的機會。
如果你任由對方打擊你,貶低你,那就是不尊重自己的行為。
如果你很不幸,剛好遇到了指責型伴侶,請你一定要及時遠離他。
他帶給你的,只有情感創傷,只有負面的情緒價值。
離開他,你會發現每天都很開心。
-03
總是逃避問題,冷處理矛盾
他犯了錯誤,很少主動低頭認錯,而是用冷處理的方式來回應你。
你犯了錯誤,他卻揪著不放,逼著你拿出道歉的姿態。
這就是「雙標」。
你想要跟他溝通的時候,他用冷漠回應你;
你熱情主動的時候,他用敷衍回應你;
你的每一次坦誠相待,換來的是他的不尊重。
這樣的戀愛模式,你會開心嗎?
習慣冷處理問題的人,往往靠不住。
你可以想一下你們的婚姻:
如果你跟對方結婚了,你就像過著「喪偶式婚姻」。
孤獨,無助,情緒被忽略,情感得不到重視。
那樣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嗎?
無論如何,請你一定要擦亮眼睛選擇伴侶。
如果當下的感情,帶給你的痛苦大於快樂,悲傷大於幸福,那就勇敢地離開吧。
及時止損,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今日話題:
你覺得,感情走到哪一步就該放棄了?
(文章配圖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