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三十歲是個特殊的年紀,也是人生階段的分水嶺,三十歲之前都是你我都是小孩,三十歲之後都是成年人,不管你是否準備好。
上個月13號,常年在外地工作的我突然接到爸爸的電話。我一般都是每個月和我媽固定通電話,極少和我爸通電話,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果然,電話里說我媽因為糖尿病引起嚴重嘔吐住院了,接連3天情況沒有好轉。
我說實在不行就轉院到市裡醫院,我爸說他也不知道哪家醫院合適,這個問題對於一個連智能手機都不會玩的60多歲的老人而言確實超綱。我思忖了十多秒說:那你先照顧好媽媽,我明天回來了解下情況再說。
掛斷電話,原本工作已經忙得焦頭爛額的我立即向領導請假回家。第二天坐6點最早的飛機從南寧直達武漢,下飛機後匆匆忙忙趕到醫院,了解情況後當機立斷轉院到市中心醫院。接下來就是辦出院手續,打車去市中心醫院,帶著我媽做各項檢查,辦住院手續,直到把我媽推到急診病房我才有空休息一下。
我從早上4點起床坐飛機,處理完各項事情到晚上7點緊繃的神經才稍微放鬆下來。在醫院陪護3天直到我媽病情穩定後我才趕回工作地南寧,接下來又花了幾天才把落下的工作補上。一整個流程下來身心俱疲,卻無處抱怨,因為我深知這是臨近三十歲人應盡的職責。
群姐是我們部門裡年紀稍大的同事,人非常好,平時經常像大姐姐一樣照顧我們。月初時,一向樂觀積極的她突然一整天都憂心忡忡。出於關心我問她是不是有什麼心事,後面才知道晚上接到她哥哥的電話說她爸爸突然中風住院了,還說她哥哥以前從來不通電話。
說著群姐突然控制不住泣不成聲起來,在一旁的我手足無措,只能安慰說一切都會好起來。過了一會兒群姐情緒慢慢平息下來,說了一句我至今不忘的話:不知道你發沒發現,現在最怕的就是接到家人的電話。我沒有直接回答,但是心裡深以為然。
30歲的我們正是拼勁十足的時候,我們看不慣小縣城的勾心鬥角,也不希望在老家小縣城碌碌無為一輩子,我們希望去大城市去追尋自己的星辰大海。忙著拼事業的我們,一年到頭可能只有年節才有時間回家和父母團聚。
同時,在我們30多歲的時候父母也漸漸老去,健康問題開始慢慢凸顯出來,很多父母處理不了的事情可能需要我們兒女親自處理。作為農村出生家庭,而我爸媽屬於晚婚晚育的代表,這塊感受尤為深刻。工作和父母照顧,成了長期平衡的問題。
我從畢業之後就離開老家到大城市工作,多年以來都會保持一個月與家裡人通話一次的習慣。每次打電話,父母永遠都不能理解為什麼每次我們都很忙。
除了我主動打電話,還有一類電話每次接到都讓人「心驚膽戰」:那就是父母主動打過來的電話。據我多年在外工作的經驗,除了剛工作那一兩年關心我們工作是否適應,也除了年節通話,其他打過來的電話基本是有事需要我們處理的。父母諸事順利的時候一般不會給我們打電話,因為他們有他們的生活。隨著年歲越長,一個道理無數次被驗證:過了三十歲的年紀,最怕家裡人打電話。
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中人,是社會中人就會有各種關係,父母關係,夫妻關係,同事關係,這些關係組成一個盤根錯節的情感網路牽絆著我們。我們需要妥善處理各種關係,扮演好每一種角色,確保我們不被社會所拋棄。網上有句很殘酷卻很真實的話: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能好好活著就已經很不容易。
歌曲《我來人間一趟》里寫到:我來人間一趟本想光芒萬丈,誰知世人模樣只為碎銀幾兩;我來人間一趟歷盡風雨滄桑,無意打碎夕陽卻被勸返天堂;我來人間一趟也曾年少輕狂,怎奈世事無常終難如願以償;我來人間一趟受盡世態炎涼,回顧前塵過往徒留滿腹惆悵。
三十歲的我們一瞬間就要承受來自家庭和社會各方面的責任,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我們不求光芒萬丈,但求不負韶華,無愧於心,踏實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