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講究速度和效率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似乎也必須遵從類似的「規律」:
結交一個人,必須能從對方身上能獲得高額的「價值」,如果在日常交往中,發現對方「沒用」,就會立刻收起原有的熱情和「討好」,不打招呼地投入下一段關係的尋找中;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可悲的現實;
每個人都渴望真情,卻又在人際來往中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唯恐被人欺騙或佔了什麼便宜。
曾經付出的善意和幫助,自然渴望對等的情誼,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值得我們珍惜和深交。
人這一生,要學著成全自己,不要讓無所謂的人,辜負和浪費了我們的真心;
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可以在相處過程中發現,在這3個地方,很容易看出來。
言而無信
孔子在《論語》中說: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意思是如果一個人沒有信用,不知道他還有什麼可以立足於世的東西。
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是否守信是最重要的;
一個言而無信的人,不用深交,就連最基本的為人處世,都不會讓你放心和安心;
他說出口的話不靠譜,不算數,他對此完全不負責,這樣一個人,你沒法和他建立正常友善的往來;
他們滿嘴謊言和欺騙,當你不明就裡,聽信了他們的話,出了麻煩,他們反而會順水推舟,反咬你一口,說自己完全不知情,都是你自己不辨是非,讓你有苦難言;
與這種人交往的惡果在於,他們善於逢場作戲,見風使舵,一旦有利益的誘惑,就會轉身把你出賣,去討別人的好;
和他們相處,你得時刻小心戒備,精神高度緊張,因為你不知道他的心思和算計;
這種暫時的交往,經不起任何變幻莫測的考驗。
與其提心弔膽,不如遠離。
極端利己
《荀子》中說:
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
意思是,先講究道義而後考慮利益的人光榮,而先考慮利益而後講求道義的人是可恥的。
相信不少人,都在生活中,遇到過這種人;
他需要你的時候,卑躬屈膝,刻意迎合,你需要他的時候,他避之不及,找借口推脫。
正常健康的人際交往,應該是互惠互利,彼此幫扶照顧的;
但是這種極端利己的人,你休想和他和平共處;
因為他們就像螞蟥一樣,在你身上「吸血」,盡其所能,讓你為他服務,經常折騰你,處處從他個人的得失出發,絲毫不考慮你的感受。
如果一旦他沒佔到便宜,就會氣急敗壞,甚至會埋怨你,沒能讓他利益最大化;
當你不把話明說的時候,他們就理所當然地佔著你的便宜,毫無歉意和愧疚;
當你感到了不被尊重、不公平,而戳穿他們的真面目時,他們正好借著這個機會與你翻臉,就此老死不相往來。
這種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只會讓我們受傷吃虧,不論是誰,都可以斷交了。
優越感過強
《傅雷家書》中說:
千萬不要太主觀,千萬不要有說服人的態度,這是最犯忌的,因為就是你說得對,但是給人的印象只覺得你驕傲自大,目中無人。
和人交往最舒服的距離,就是彼此能尊重對方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
只要不是傷風敗俗,或是違背道義的行為,都不應該被歧視或攻擊;
但就是有那麼些人,他們喜歡自命不凡,習慣高高在上的,俯視眾生,隨意評斷你的大事小事;
例如,你買淘寶的衣服,他們覺得你俗氣;
你看了點搞笑的視頻,他們覺得你粗鄙;
你去風景秀美的小地方旅遊,他們覺得你沒眼光和格局;
你讀了一些有內容的書,他們覺得你裝腔作勢;
總之,別人的一切都是不如他的,他們認為只有自己的才是「高貴的」;
這種人往往目空一切,就算是交朋友,表面上不說,內心裡也會劃分為三六九等,高於他的,他們才會有意願結交,否則都懶得理你;
就算能靜下心來和你說話,也是一副指點江山的優越姿態;
我們交朋友,主要圖的就是個舒服開心,這樣生活質量才會高;
可在那些優越感過強的人面前,我們只會黯然神傷,或是被對方瞧不起,與其這樣,不如不來往。
詩人李白說: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
友誼很可貴,別讓那些不值得的人,浪費了我們的真心,請把時間和情誼,給那些值得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