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好家庭的各種社會關係

2022年08月31日01:37:14 情感 1822

處理好家庭的各種社會關係

處理好家庭的各種社會關係 - 天天要聞

□ 家家都有難念的經

「婚姻共同體是由一個男主人,一個女主人和兩個奴隸,說到底是由二個人組成的」。這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一位名叫安布羅斯的美國諷刺作家給婚姻下的定義,西方人對婚姻所作的種種嘲弄也不過到此地步了。

比起中國人的大家族來說,西方人「婚姻」和「家庭」這兩個詞的涵蓋面太窄了,中國人的精神核心就是「家庭精神」,夫妻倆只是小家了,和「家天下」一比,我們現在意義上的「家」只能算是一個小單位。《紅樓夢》里要幾百個人物才排出一個「家」的氣象呢。

在這樣一個人數眾多的「家」里,人和人的關係也就廣瀚複雜起來。曾有人統計過,中國對親屬的稱呼常用的也有幾十種,如把已經消失使用價值的也算計進去,就將近百來個。

有了「家」當然也會有要求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家應當遵守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即家庭倫理,並稱家庭道德。前者是西方的提法。後者是中國人的提法,儒家把人與人的準則稱之為「人倫」,把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種關係稱為「五倫」。其中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三倫屬於家庭倫理範疇。此外儒家還提出「三綱」和「五常」謂之為不可改變的常道和封建道德信條。三綱中後兩條也是涉及家庭的: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也就是說兒子要聽父親的,妻子要聽丈夫的。「五常」亦稱「五典」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整個家庭倫理是社會倫理道德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調整人與人之間的行為規範和準則,用以解決現實家庭中實際的道德問題,包括如何處理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家庭和社會的關係,因而,一個民族、國家或社會是否具有完善的家庭倫理是至關重要的,不能想像,一個家庭關係紊亂,家人各行其是的社會是怎樣一個樣子。

幾千年來人們提倡的那一套家庭倫理已被新時代證明是陳舊迂腐的了。著名作家巴金在《家》中就描繪了一個大家庭分崩離析的全過程。然而「家」 物質外殼的消亡並不意味著舊的家庭倫理也會消亡。傳統精神在人們心裡的存在時間是遠勝於物質的。我們並不認為,傳統的家庭道德倫理都是謬誤而不應提倡的,事實上中國充滿人情味的「家」一直為西方人所歆羨,但任何事情都會有利弊。家在充滿人情味時不免會帶來眾多無用而麻煩的人際關係。在節奏越來越快的新科技時代里,如何解決和處理同親人、同事和朋友們的關係已成為夫妻們頭痛的問題。

□ 學會向親人說「不」

中國人和西方人有點不同,講究禮尚往來,很重鄉情、親情、喜歡相互走動,認為這是「有人情味。」在西方,不打招呼不經允許就到別人家拜訪,到別人家家裡住是不禮貌也不受歡迎的。然而在中國,只要沾點親帶點故就可以這麼作,如果你不肯招待或招待不熱心,對方就會認為你是「忘本」而不講親情。因而你想保持自己獨立的生活又不得罪親人朋友,那真得費一番心機。

舉個例子,羊先生和符女士結婚後分到一家一廳的套間,羊先生是湖南人。一年裡除了春節外,其餘的十個月里,家裡總是川流不息,三舅四叔五姨六姑的輪著圈兒到海南來旅遊或者打工,他們的新居也就「變成」單身宿舍了。男的睡門廳、走廊,女的擠在卧室和封閉的陽台里,羊先生幾次拉下臉給老家寫信訴苦。然而老家裡人照樣樂呵呵地來,笑嘻嘻地住。攪得他們新婚伊始就不得安寧。

後來符女士實在忍不住了,就沖羊先生髮脾氣。「我到底是嫁給你還是嫁給你家所有的人?」一場家庭衝突於是爆發了,幸好符只是鬧鬧一會就收了,兩人重歸干好,羊先生於是認認真真,懇懇切切地給老家朋友寫信,讓他們不要再隨便寫個條就讓鄰居或鄰居的鄰居,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來找他。當然,此後偶爾也會有湖南口音的人找上門來,符女士一一把他們帶到招待所或旅館去,他們總算過上了自己想過的生活。

另一位同他們有相同遭遇的陳先生就高明一些了。當他和妻子知道親戚或老鄉來時,總是先問對方來的日期、住在哪、怎麼吃、怎麼玩,然後說自己在什麼時候有事,什麼時候有空,很懇切地安排見面。既很好地處理了合種關係,又保持了自己生活的完整性。

對比以上兩個例子可知,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會帶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處理好這些事都需要說話辦事得體,心平氣和,神態懇切。只有這樣才不會把一件本來你有理的事情鬧成對方有理了,人都是講道理的,只要你講的有理,沒有人會過份地給予責難。

□ 人際交往八原則

人際關係是最平常的事情了,人無老幼盡人皆知,縱不能人人上講台,作演講,發評論,寫文章,但知道一個大概則是確定無疑的。然而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人世之間越是那些顯而易見,無所不在的東西也往往是越難以把握和通達的。

有關心理學者曾對人際關係作了仔細的分析,列為九種:人際經濟關係、人際信仰關係、人際職業關係、人際親緣關係、人際政治關係、人際道德關係、人際法律關係、人際文化關係和特殊情況下的人際關係。除去後一種以外,前八種關係在日常家庭內部和家庭與社會之間是常會發生的。

在以上的九種人際關係,都強調人際交往技巧要具有一般標準,即基本原則。根據有關學者的劃分,列為8個基本標準。

(1) 文明標準

文明是時代的標誌,是一個性情氣質的體現。一個蠻不知理,自大狂妄,口吐污言的人想成功地達到人際交往目的,毫無疑問會比一個彬彬有禮,溫文爾雅,尊重他人的人難得多。

(2) 習俗標準

世界各民族、各國都會有不同於他國的文化背景,不同習俗者相往來,常有誤會發生,不能理解對方的習俗習慣,便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蔣介石夫婦曾招待過一個外國使節,使節稱讚說:「貴夫人真是漂亮極了!」蔣介石謙遜地說:「哪裡,哪裡!」這話被翻譯一字不變地翻譯過去。使節一愣,只得說:「眉毛漂亮⋯ ⋯ 嘴巴漂亮,鼻子漂亮,皮膚漂亮⋯ ⋯ 哪裡的哪裡都漂亮!」這便是不了解對方風俗而造成的人際交往障礙,在其內部,風俗便是規矩,破壞規矩者必將引起人際關係的緊張和衝突,在其外部,對於風俗的尊重,便是對於其文化和人格的尊重,因而不能不以禮相待,謹慎從事。

(3) 規範標準

規範是對象關係的行為要求和標準化,通俗地說規範是一種行為模式,是一種禮節。假若你違背了規範,也就是失禮。在我們的社會裡,社會給我們規定了一定的禮儀和準則。假如我們為人處事時不加遵守,就會被斥為「不懂禮貌」。

(4) 效益標準

效益標準分為許多種,主要是指你的人際交往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效益,否則就是窮聊、瞎侃、造謠言、說東道西一類行為。比如說「情感效益」,

你和你的伴侶之間的交流需要有助於雙方溝通和理解。而不是拉大「橫溝」。

(5) 情感標準

情感標準可分為三個層次,保護情感,深化情感為第一層次。發泄情感,調解情感為第二層次,情感由俗而雅,是第三層次。這裡的「雅」和文人的 「雅」是有區別的,這裡的「雅」只是針對於那些專以粗俗玩笑為自樂,說話便愛罵人,不罵人就覺得不能表達自己情感的「俗」而說的,我們也不提倡詩書琴畫、風花雪月那種陳腐的情感交流的「雅」,但是我們認為健康的,積極的情感交流是應當提倡的。

(6) 自然標準

自然標準就是說在人際交往時要除去做作,言行舉止自然。這是人際交往技巧強的表現。一個舉手投足自然瀟洒而富於魅力的人是很受他人歡迎的,因而也會很容易地達到他的交往目的。

(7) 交往標準

古人言:「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尊敬別人的人,才能得到別人尊敬。在一般情況下,喜歡我們的人,我們才去喜歡他們,而對於疏遠、厭惡我們的人,我們的反映也是厭惡和疏遠。

社會心理學家曾做過研究,他們安排互不相識的人們參加一系列的實驗,使他們發生一系列交往,在每次交往以後,實驗安排一個(實際為研究者的助手)對實驗者評價另一位大學生,並故意安排被評價者碰巧聽到對自己的評價。評價有兩種,一種是誇讚,並說自己喜歡一起參加實驗的那位合作者;另一種是抱怨,說自己不喜愛那位合作者。結果,實驗者讓被評價者自己選擇下一個階段合作者時,受到誇讚和喜愛的人都選擇原來的夥伴,而受到抱怨和拒絕的人則都拒絕原來的搭擋。

(8) 自我價值保護標準

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證明,任何一個人,其心理活動的各個方面,從知覺信息的選擇到內部信息的加工,從對行為的解釋到人際交往,都具有明顯的自我價值保護傾向。

在知覺方面,我們可能都有體會。幾年來,中國男足屢戰屢敗,我們看到時,總覺得裁判對中國隊不公平,反過來,另一方球迷也是如此,事實上,每個裁判都非難中國是不可能的,我們的認識性吸收到的東西是經過我們自我意識過濾的。因而已不是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了。我們的知覺是自我支持的,使我們注意對方的犯規而不注意自己的犯規。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我們要想同別人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那就必須對別人的自我價值感起支持作用。必須避免人們自我價值保護的防衛傾向。一旦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威脅別人的自我價值感,那就會激起別人激烈的自我價值保護動機,引起別人對我們的強烈的否定情緒。這會影響或破壞我們同別人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 正確處理婆媳矛盾在家庭關係中,婆媳歷來是一對矛盾對立面,有人開玩笑說中國五千年婦女史就是婆媳的「千年聖戰」。在明清兩代的民俗里就有許多關於婆媳的有趣禮節,比如說在兒子娶媳婦時,婆婆總會在屋檐上系兩個「鐵蝙蝠」,在門後面放一把掃帚或杵,這意味著媳婦上門以後會「服」從婆婆,並且會勤於家務。然而媳婦也不是省油的燈,在她上轎前她會系著一種波紋玉飾,在下轎進門時要在門檻上踩一腳,據說這樣就能剋制婆婆的那一套。

不管怎麼說,到現今為止,婆媳問題仍是很重要的矛盾。除掉歷史上的原因以外,還有心理方面的原因:

(1) 婆婆的「拒變心理」。在媳婦未上門時,兒子和母親在感情上對母親比較依戀,再加上血緣關係,雙方有一種外人難以插足的心理默契。但一旦媳婦上門以後,兒子的心事和情感交流的對象就更多轉移到妻子身上。這樣婚前一直盼望兒子結婚的母親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失落感」認為自己撫養大的兒子,一下子給媳婦奪走了,真是「吃奶不如摸奶親」。於是難免會對媳婦產生猜忌心理,而媳婦剛上門也難於意識到婆婆的心靈變化。這樣,雙方就會產生矛盾衝突。

(2) 婆媳之間對對方的角色期待過大。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都有自己的角色和期待,而期待由於不附著於實際,難免會偏高。這樣一來,現實期待值的差異就會造成心理上失望和不快,婆婆往往根據以前「三從四德」 的類似標準來要求媳婦,而今天的媳婦是絕不可能象以前的媳婦那樣唯命是從,逆來順受。媳婦呢,則有時會以母親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婆婆,有的甚至把她看成保姆。這些不切實際的期待和要求,勢必造成婆媳雙方的齟齬。

(3) 婆媳雙方缺乏心靈的溝通。雙方的溝通存在著時間上和價值取向上的區別。就時間來說,雙方的心靈溝通和情緒交流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然而他們的矛盾衝突根本不會等這麼長一段時間。而且她們作為兩代人,都具有不同於對方的價值取向和思維,難以達成諒解。比如說,婆婆一代大多是帶保守色彩的封建倫理支持者,而媳婦一代則是具有新思想、新道德的人,這一「代溝」想打通也真不容易。

一般來說,愈是獨生子的家庭,嫁進來的媳婦愈要同婆婆搞好關係,這是夫妻生活和諧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

□ 搞好妯娌關係

古往今來,在家庭關係中的多事地域,除了婆媳以外,就數妯娌關係了,隨著計劃生育的推行,大家庭的裂解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家庭關係的妯娌關係已經削弱或不存在。但是在以後的幾十年間它仍是一種容易產生矛盾的家庭關係。

妯娌關係矛盾的產生主要是在以家庭為經濟單位的地區,她們都是從各自不同的家庭走到一起來的,相互間缺乏了解,沒有共同習慣和深厚的感情基礎,在新環境中,或者共同分擔家務勞動,或者彼此地發生經濟利益的聯繫,接觸的生活瑣事多,大家心都很細,唯恐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聲譽不如別人,便容易爭執和計較。這不如連襟之間的關係處理,處理好妯娌人際關係,必須適合親戚關係的規律和特點:

(1) 禮貌謙讓,互相理解尊重

魯莽的人會認為,親戚親,一家人,禮貌不禮貌沒什麼關係。其實這是一種大謬不然的錯誤觀念。對於妯娌之間來說尤為如此。除了指妯娌外,這裡的互相理解尊重還包括兄弟間,兄弟間不可象昔日未婚時那樣隨便。應考慮到雙方都已有妻兒了,應給予禮貌尊重。並且應該各自多作妻子的工作,培養她們之間的感情。

(2) 情感交流,互助協商

由於妯娌是從不同的家庭走到一起的,互不了解,因而雙方進行情感交流,互相溝通,促進雙方的了解和感情也就顯得極其重要,作為丈夫們的兄弟則應積極地為她們創造機會。家裡有什麼大的情況或需要都應坐到一起來商議解決,切不可擅自決定以引起家庭爭端。

(3) 心胸寬廣,不存私念

妯娌來自不同的家庭,難免會有各種差異,如文化差異,行為習慣差異等等,既有差異就容易發生矛盾。而且雙方都在同一家裡,交往多了,更免不了會有些小誤會、小閃失、小氣憤和小矛盾。矛盾一旦發生,單靠家人難以解決,尤其不能徹底解決。「解鈴還需系鈴人」,最好辦法,莫過於來點高姿態,諒解對方,和解對方。

兄弟、妯娌之間還要警惕產生私心,凡事要顧全大局講風格,少猜疑,不計較,努力做到既是妯娌,又是姐妹,又是同志,友好相待,共同建立和睦家庭。

□ 搞好岳婿關係

搞好岳婿關係和搞好婆媳關係一樣,都是密切、鞏固夫妻關係的重要環節。

俗話說:丈母娘疼姑爺。岳父、岳母和女婿的關係,一般來說都很好,會產生矛盾的地方可能多是因為女兒的緣故,有些岳父岳母喜歡女婿孝敬他們,但不願讓女孝敬公婆。一旦女兒和公婆發生矛盾,他們不但不加以積極性的勸解,反而火上澆油,把女兒叫回娘家,以要脅女婿,這樣的作法是很危害的,鬧來鬧去幾經折騰以後,往往會帶來他們本來不希望看到的後悔莫及的悲劇後果。

所以從女婿方面來說,作人女婿,應把岳父母也當作父母看待,而不要貪圖,企望什麼,應當理解岳父母對自己妻子的感情,不時為他們的團聚提供方便,創造條件,事實上丈夫最令妻子感動的行為莫過於他對她自己父母的孝順和尊重,而從岳父母方面來說。應該經常教育女兒孝敬公婆。當婆媳之爭發生時,不要一味偏袒一方,如果是女兒錯了,要心平氣和地加以調解,以使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增進女兒家庭的和睦團結。

以上敘及的婆媳關係,妯娌關係,岳婿關係都屬於人際親緣關係中的三種,此外還有父母、子女關係等,這些離本書較遠,故不贅述。

□ 如何對待配偶的朋友、同事和領導

社會分工的發展日益削弱家庭的經濟單位紐帶,家庭社會化是現今社會家庭的發展趨向。夫妻雙方的交際面也愈來愈廣,如何對待對方的領導,同事和朋友都需要一定技巧。

有時候,丈夫的領導或同事因事到家作客,或者自己和丈夫一起在路上邂逅而妻子與他們不熟,怎樣做才得體呢?一般來說應該:

(1) 不要因為與己不熟採取漠然態度,應當禮貌地招呼,適當地關照,對其中女士更應熱情。

(2) 在丈夫和他們談話時,應當坐端正,認真傾聽,並適時插一兩句,但不要當著眾人面講貶損丈夫的話。

(3) 在談話過程中不要急於表現自己,屏卻丈夫。這樣即使得到丈夫的同事們好感,但也一樣會為丈夫 所反感。(4)不要輕易地托丈夫的同事幫辦某些事,不要冒然向丈夫的領導為丈夫或家庭提出某些要求。

(5)如果發現丈夫的不敬行為和語言,要嚴肅地表現出應有的反感。

有時候,你因為某些事而同妻子的領導、同事或朋友聚在一起,而你又和他們不甚相識,應怎樣辦?

(1) 熱情誠懇地表示歡迎或高興,如果條件允許,你可以慷慨大方地招待他們。

(2) 對妻子所在部門的工作表示關注和興趣。對他們的困難表示願意效勞,對大家平日對妻子的照顧表示感謝。

(3) 不要一有時機就詢問妻子在單位的表現。

(4) 對待妻子的女同事、女朋友和女領導不要表現出過份的熱情,應保持一定吟持,不要開不適當的玩笑。

□ 注意搞好鄰里關係

鄰里關係是一種複雜的社會關係,尤其在講人情的中國更是如此,雖然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住高樓大廈的家庭愈來愈多,鄰里關係出現了疏遠的跡象,但在大多數地域鄰里關係仍是很重要的,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就不可避免地同社會發生聯繫和交流,而鄰里關係無疑是我們發生直接聯繫和交流最多的。

根據有關社會學家的分析,我國的鄰里關係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空間的集中性

由於歷史原因、社會意識和他們的生活習慣,不能象某些國家和部族那樣,經常流動性地居住,再加上中國人口眾多,使大量人口聚在一個小地點上。

(2) 時間的持續性

雖然現代生活節奏愈來愈快,人們和鄰里的聯繫和交流的時間明顯減少,但是每天人們還是有不少時間同鄰里聯繫的,這就表現出了聯繫和交流的持續性。

(3) 交往的頻繁性交流和聯繫的持續性就會產生了交往的頻繁性。

(4) 成員構成的複雜性

和西方的階層性、公司性屠住區相比,我國的鄰里關係構成較為複雜。在同一地域里,有職業、家族、籍貫、思想、年齡、性別等差別,單就職業而言就有職工、老師、黨政幹部等等。這構成了鄰里成員間關係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正因為鄰里關係有以上這四種特點,所以鄰里關係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矛盾和衝突在也就在所難免。所以我們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平等互利。在鄰里交往,不要自以為是,看不起別人。應當明白,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獨立的人格,做人的尊嚴和法律上的權利義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關係。而所謂互利,就是交往的雙方都應互給對方帶來利益和好處,當鄰居有困難時,應該盡心關心和幫助。應當牢記「在別人困難時你助人一寸,以後別人會還你一尺」。

(2) 在生活瑣事中應多多為他人著想,比如在夜深人寂的時候,你就不能高聲唱歌,影響他人休息,又如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裡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著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著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著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