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為何有些人會覺得不幸福呢?
「一般來講,聰明人會幸福,因為他們能看透世事;『傻人』也會幸福,因為他們對什麼事情都無所謂;反倒是那些既不夠聰明也不夠傻的人最煩惱。」53歲的常阿姨如此解釋道。
其實,幸福就是一種感覺,需要我們打開心扉,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尋找。常阿姨性格開朗,心地善良,在談及自己的生活時,總是提醒大家說,有時候,學會「攀比」,才是真聰明。(以下是53歲的常阿姨自述)
01
退休以前,我生活得很「充實」,除了上班,回到家還要照顧年邁的婆婆。老伴兒經常出差,對於家務事基本幫不上什麼忙。而兩個孩子雖然大了,但是都沒有成家,也讓我著急上火。
每到節假日,看著同事、朋友們想逛街的逛街,想出遊的出遊,我心裡就特別鬱悶。因為婆婆太黏人,而且就認準了我,說她兒子不會伺候人,說她孫子孫女沒耐心,說來說去,就是我這個「外人」最符合她的心意啦。
很多人都盼著早點退休,能儘早過上清閑自在的日子。而我卻恰恰相反,不敢想像退休以後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
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心裡除了不愁吃喝的問題,就剩下壓力和煩躁了,哪裡還有幸福感?
02
有人說,這就是心眼太小,想不開,自尋煩惱罷了。果真如此嗎?不要咬著不疼的牙說風涼話,誰經歷了,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
有一年,娘家媽過生日。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商量著一起回去祝賀。為了能安心點,我提前做了安排,特意把兒子留下來陪著婆婆。
可是生日宴剛開始,兒子就火急火燎地打來電話,說婆婆發脾氣了,嫌棄他做的飯菜不對胃口,還指責我給親媽過生日就丟下她不管了。
面對婆婆的無理取鬧,我很生氣。但我媽為人寬厚,不僅沒有計較,而且催促我趕緊回家看看,生怕再鬧出什麼矛盾來。
03
知道我心裡不痛快,事後,母親語重心長地說:「人老了,就跟小孩子一樣。你婆婆是這樣,我也是這樣。到了你們這個年齡,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是挺不容易的,但不管作為閨女,還是作為兒媳,都應該多理解、多包容老人。」
接著她又開導我說:「人活著,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有些是庸人自擾,有些是自作自受,而有些是無可奈何。不管走到哪一步,都不要太較勁,有的時候學會用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才能知足,才是真的聰明。」
對於母親的這些話,我雖然聽在耳朵里,卻不能完全接受,總覺得自己就是命苦,想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很難。直到了解了一位同事的經歷後,我才豁然開朗了起來。
04
在我的印象里,湯姐是個特別樂觀、瀟洒的女人,穿著時髦,想吃就吃,想玩就玩。但有一回閑聊天的時候,她流著淚哭訴,由於自己跟婆婆互不相讓,使得家庭關係很不和諧,甚至還影響到了夫妻感情,兩年前,已經悄悄地離婚啦。
不知為什麼,聽她這麼一說,我忽然有點幸災樂禍,還有些沾沾自喜了,想想自己的家庭,儘管存在許多不如意的地方,但相比之下,除了婆婆有點「作」之外,夫妻恩愛,兒女孝順都是令人欣慰和自豪的呀。
回過頭來再去思量母親的話,我才體會到其中的味道和深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每個家庭也有各自的不足。如果將這一切看作堅硬的岩石的話,那麼幸福和快樂就是縫隙里頑強的小草。要破土而出,迎接陽光,小草能做的只有適應環境。
寫在最後:
有時候,為了生活得好一些,我們需要適當的妥協,或者用自己的長處「壓制」別人的短處,從而贏得心理平衡,獲取幸福感。
也許有人說,這是「逃避」,是「精神勝利法」。其實,在現實面前,與其撞得頭破血流,不如改變一下思維,畢竟人生短暫,開心是一天,煩惱也是一天,為何跟自己過不去呢?
文後寄語:
感謝您的閱讀與支持,祝您健康快樂!
作者:一絲垂綸,一個性格開朗、愛開玩笑的情感講述者,願陪伴師友品味生活,笑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