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說
「孝有三種:大敬親,其次忍辱,其下可養。」
曾子認為對父母的孝順有三個層次。最高境界是你做出了非凡的成就,讓你的父母也能受到人們的尊重。第二個層次是不希望父母受到侮辱。最低級是你的父母能得到安全感,能順利度過晚年。最後一個層次是做孩子的責任,是孩子的義務。如果子女連贍養父母的義務都不能盡到,人們會戳他們的脊梁骨,罵他們不孝。
但在某些情況下,老人之所以晚年不幸福,不一定是因為子女不孝,也可能是因為老人的一些行為給子女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以至於子女不願靠近。
晚年不要成為三種父母,以免拖累孩子,讓自己晚景凄涼。
1.住在兒童之家,想掌控家庭大權;
「我媽回家養老不到兩個月。和老婆鬧了三次矛盾,差點起草了離婚協議。無奈之下,我只好把媽媽送回去。現在,老家的人都在對我指指點點,說我住在城裡的大房子里,卻不肯帶媽媽去享受生活,不孝。他們知道我媽有多坑嗎?」
方先生的母親節儉慣了,看到媳婦倒掉剩菜剩飯就心疼。她覺得吃隔夜菜沒什麼大不了的;看到媳婦拆快遞,她覺得媳婦是個浪子。媳婦用洗衣機的時候,電費水費都承受不了,就用手洗。
方先生的妻子接受不了婆婆節儉的花錢方式。她對婆婆的要求視而不見,一意孤行。方先生的母親忍無可忍。為了不讓媳婦繼續「敗家」,她在家裡哭著鬧著,讓兒子兒媳把工資卡交上來,工資卡由她保管。
「我媽讓我老婆把工資卡交出來。我妻子怎麼能答應呢?他們天天吵架,完了還會向我訴苦。我知道我媽不理我,想和她溝通,但她不聽我的。」
最後,方先生把母親送回了老家,不讓她進入他們的生活。
很多老人認為媳婦嫁到他家,人和錢都是他兒子的。看到媳婦花錢,他們會覺得不舒服。老人想通過控制家裡的經濟力量,為兒子爭取利益,儘可能地捧媳婦。有些老人習慣於管家。即使到了兒子家,也不願意放棄權力,要全家都聽他的。
在我兒子家,我家只有一個女主人,那就是我媳婦。無論是經濟上還是生活上,都應該由兒子兒媳來決定,而不是由父母來任意決定,不是靠侵犯兒媳的利益。
尊重你媳婦的地位,尊重你孩子和他們配偶的生活方式。否則你很難在孩子家裡立足。
2.把孩子的善良當成惡意,太任性了;
「有些父母年紀大了,就成了老小孩。他們脾氣暴躁,一句忠告也聽不進去。我一說起他,他就不高興。」
提起父親,徐女士感到非常頭疼。她爸爸做事只圖一時,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不管不良後果會有多嚴重。
「去醫院體檢,醫生反覆讓他戒煙,控制酒量。為了逼他戒煙,我讓我媽管錢,不給他買煙。他直接找相熟的小店老闆賒賬,讓我媽買單,還到處藏煙,把家裡新買的沙發燒了好幾個洞。」
況且喝酒,醫生和女兒的建議對徐女士的父親來說只是空談。只要參加宴會,他就會喝得酩酊大醉。你勸阻他,他會跟你急,發脾氣。
聞著家裡的煙味,看著父親的體檢報告,聽著母親的嘆息,父親的罵罵咧咧,徐女士感到極度的崩潰:「等他真的崩潰了,後悔也來不及了,受苦的豈不是我?我不能不侍候他,為他治病!」
一旦一個人的身體垮了,被疾病困擾,對家庭來說是多大的負擔?第一,對於患者來說,疾病帶來的痛苦是雙重的,包括心理上的折磨和身體上的折磨。一旦失去了健康的身體,不僅不能自由活動,就連飲食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基本的尊嚴也會喪失。
其次,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患了需要巨額醫療費用的疾病,是一個兩難的選擇。要麼不得不破產治療,影響家庭基本生活,要麼不得不忍受良心的譴責和外界的評論,放棄撫養自己的父母。家長們,請不要把自己的孩子置於這樣的境地。
3,有自理能力,但完全期待子女服侍。
「兒子娶了老婆,我應該好好過。」抱著這樣的想法,年僅52歲的唐阿姨過著悠閑的養老生活,把所有的壓力都留給了兒子兒媳,這讓兒媳何女士感到很不滿意。
「我婆婆從來沒有交過社保,沒有收入,沒有存款,和我們住在一起,吃我們喝我們,甚至還要求我們每個月給她幾百到一千塊錢的零花錢。我和老公加在一起的收入只有12000元。我們要還房貸,還要養孩子,壓力已經很大了。」
唐阿姨不帶孫子,不做家務,早睡早起,白天不是去跳廣場舞就是打牌。兒子媳婦整天工作,下班回來還要收拾屋子,做飯,哄孩子,感覺疲憊不堪。
「你的房間不要掃也不要拖,洗衣機就在那裡,把衣服扔進去按下開關就行了。她不在乎。要麼等我做晚飯,要麼出去吃,我也懶得自己做。她又沒癱瘓,你還指望我服什麼役?」
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他們的收入只夠養家糊口。房貸和孩子的開銷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如果父母沒有積蓄,完全指望子女養老,年輕人的壓力會更大。
存錢是保證你晚年生活的一個絕妙方法。趁你身體還強壯,努力掙點錢,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就算你不想幫你的兒孫,也不要等著你的孩子來伺候你,給他們增加更多的負擔。
生活不易,一家人需要體諒對方的難處。不要太任性,給親人帶來無數煩惱。一旦你們感情耗盡,互相欺騙,你們的晚年就很難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