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像一串念珠,串過日子滑過了月,轉眼之間我們從青澀少女到了古稀老人。自從1970年和國英姐相識在銀川市廣播站為我們包的紅衛旅館房間內,52個春秋我們彼此都在對方的心裡紮下了根。儘管我們都是退休人員,但是各有各的忙碌,相聚在一起的時候並不是很多。
2022.6.24日和一群同學相聚在閱海萬家F3的餐廳里,那天早上我和暢淑英早早趕到F3,想早點見到國英姐。誰知電話打過去姐沒有在家,我們只能壓抑著急切相見的心情,等待著同學聚會後再到姐的家裡。
活動結束後我和暢淑英拉著尤玉蘭一起到國英姐家。看見我們三個同班同學的合影,誰能想到我們三個曾經是班裡排隊站在最前面的四個里的。那時候大個子和大個子好,我們幾個年齡小,個子矮的自然就湊到了一起。後來個子發生了裂變,友誼卻延續了57年。
認識楊哥哥的時候是1975年,那時國英姐已經從通貴公社婦聯調到銀川郊區婦聯,他們把家安在汽車六隊,那時候的楊哥哥是那樣的帥氣。
那時我被廠里派到市工會理論輔導員學習班學習,學習地點是中山公園湖邊工會的兩層樓。一個月的集中學習結束後,學習班規定每兩個星期的星期六學習一天,一個月兩次,持續了一年多。每次學習完了,我就會不由自主的沿著湖濱路朝東走,在姐家吃姐做的晚飯,晚上我們在床上說悄悄話。我記憶最深就是她擀麵時不是把麵攤開切,而是把擀麵棍抽出來切成一個一個的小卷,再把面伸開揪到鍋里。我結婚以後做面也學著她的樣子做,特別方便。小暢記憶深刻的是國英姐的炒羊肉酸菜,吃一次記了一輩子。幾十年後我們又坐在一起吃姐做的涼麵,她還像我們年輕時做了一大盆,可是我們再也沒有吃下一大老碗飯的胃口了。
我是個粗線條的人,去姐家只是想看看姐,姐妹嘮嘮嗑,從來不愛觀察別人的家。回來後整理照片做美篇時才發現她家柜子上掛著她珍貴極了的「光榮在黨50年」綬帶。
還記得去年的6月26日,姐在她的朋友圈曬她的照片,在一群黨員中只有他們八個被頒發了光榮在黨50年獎章,而她是唯一的女性。她在朋友圈激動萬分的寫: 「我登上過天安門,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都沒有像今天如此自豪、激動。」 姐的自豪有她的本錢,50多年的歷程,她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原則,堅守著自己的初心,她對得起手裡這塊沉甸甸的獎章,她對得起共產黨員這個稱呼。
好感謝上蒼讓我們相遇、相識、相知,但願我們手牽著手能夠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