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在人際關係之中,我們會發現如果一個人的人緣非常好,那麼他一定是非常有價值的。
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霍斯曼曾經針對人際關係提出了一個理論:人際關係的交往本質上就是一種社會交換的過程,能夠給彼此相互所需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要知道,真正人際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互惠」的關係。
為什麼你的人脈關係總是很差?因為你習慣性多做一件事。
如果一個人總是喜歡多做一件事——以自己為中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那麼這個人的人緣就會非常差。
著名的人際關係專家卡耐基也曾經說過:「每一個人都是非常關心自我的,但是情商非常高的人也知道,想要真的擁有非常好的人脈和價值要懂得和別人主動溝通,並且能夠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調動自己的用處去讓別人在自己身上看到價值,才能贏得別人的好感。
所以一個人之所以人緣這麼差就是因為他總是以自己為中心,如果我們想要讓自己擁有更多人脈,一定要懂得放下唯我獨尊的心態,站在別人的角度上去理解別人,了解別人的內在需求,給別人帶來充分的收益,才能擁有更好價值的人脈。
或者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人際關係也是一種「等價學說」,也叫作「公平理論」,心理學中的相關概念為「互惠原理」,也就是說人們在建立關係的時候會非常注重得失,注意自己所付出的東西是否能夠在對方那裡得到正比的回報,如果這種關係是公平的就會持久,如果是不公平的就會決裂!
而且有一句話叫作「相似的人適合當朋友,互補的人適合當戀人」,一個人之所以人緣比較好也是因為他能夠和身邊的人引起共鳴。
因為所謂的「相似感」是非常能夠讓別人產生滿足感的,因為你會發現自己的觀點被被人所認可,和他人擁有相同的想法、價值觀和願望的時候,就能建立一種相對「親密的關係」,這在心理學中被叫作「態度的一致性」。
我們想要得到更多的人支持,擁有更好更穩定的人脈,就要懂得給予他人一定的幫助,如果過度索取就會讓自己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差,只有維持平衡才能打造相對等的關係,對等是親密關係的基礎也是延伸的體現。
所以如果我們總是只顧自己,而不懂得維持雙方的平衡,我們就會失去朋友,失去人脈,建立「蹺蹺板」類型的人脈才是關係長久維繫的關鍵。
這裡我們也需要對所謂的人脈進行重新定義,「人脈」的真正價值並不是認識人的多少,而是人脈的價值,和人脈所帶來的等價交換。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定律叫作「六人定律」,指的是任何兩個人都可以通過六個人來聯繫關係,那麼每個人都可以利用這種關係網和陌生人搭上關係,從而彼此熟悉。
所謂擴大自己的人脈圈價值就在於結識更多能夠提升自己的人,並且找到一個平衡點,讓自己的人脈不是一種無效的人脈。
因為每一個人在社會中都是相對非常自私的,那麼所謂的人際交往在本質上也是一種社會交往的過程,只有讓對方達到利益的最大化才能讓自己達到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想要擁有更加有用的人脈,最應該做的不應該是將自己放在中心的位置,而是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讓對方感覺在你身上能夠獲得很大的價值,這樣的關係其實不用維持就非常緊密。
你們已經成為了利益的共同體,從而不斷加深形成穩固的關係網,最終成為自己的人脈。
所以那些人脈不廣,和別人關係不好的人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性格原因,一方面就是因為「太過於以自己為中心」,當別人在你的身上感受不到任何價值的時候,就會覺得這份關係沒有維持的必要性,從而成為無效人脈。
所以,真正的人脈就是,彼此之間的共同需要,不需要經常用打電話、送禮、拍馬屁的方式來維護,而是你們已經成為了利益共同體。
當你足夠強大,足夠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讓對方從思想和行動上都認可你這個人,對方才能成為你的人脈,你們之間才能夠進行更多的有價值的等價交換,這個時候的人脈才能真正起到擴大經濟效果的價值。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