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瑾教授:了解一個人的過去即可知他是什麼樣的人

2021年10月06日23:56:06 情感 1228


李玟瑾教授:了解一個人的過去即可知他是什麼樣的人 - 天天要聞

當我們了解一個人的成長經歷後,就可以找到他現在很多心理問題的答案。

曾有記者問我:「您是怎麼分析犯罪心理的?我今天跟著刑警出了個犯罪現場,進去以後就把自己想像成犯罪人,心想如果是我會怎樣作案,然後推測犯罪人的心理,猜他會怎樣做。您也是這樣分析犯罪心理嗎?」

我笑了,讓這位男記者試著想想女性生孩子的陣痛感是什麼樣的,但他立馬說:「那我可想不出來,因為我不是女的。」

我告訴他:「分析犯罪心理時,最忌諱的就是以己之心度人之意。我不是犯罪的他,怎麼能用我會怎樣犯罪的想法去分析他呢?」

雖然我們為了相互理解,常常在生活中提倡換位思考,即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但這樣做的前提是你有可能站在他的角度。可是,研究犯罪心理時,你總不能先改變自己的心理風格即人格吧?人格里有很多東西是刻在骨子裡的,何況三觀不同的人,即使互換角色,也難以相互理解。


李玟瑾教授:了解一個人的過去即可知他是什麼樣的人 - 天天要聞

我曾跟一個強姦殺人犯交談過。這個男人已經成家,並育有一兒一女。他是開計程車的,收入足以養活自己和家人,可他一看見順眼的女乘客就強姦,而後還殺人並搶劫財物。

我問他:「你不缺錢,又有妻子,做這種事情純屬多餘。再說了,那些陌生的女性也有父母、丈夫或小孩,可你為了自己幾分鐘的快樂,竟毀掉人家一條命和整個家庭!你內心有過不安嗎?」

沒想到他說:「一定是上輩子她們欠我的,命中注定就該遇到我.......」

遇到這種極度自私、不可理喻的犯罪人時,我們真的無法用平常心去理解他、觸動他,甚至無法與他溝通。還有很多犯罪人雖然作惡,但不好意思說惡,有的甚至不敢坦誠自己有多邪惡,還會自我美化、強詞奪理,不想讓人了解他真實的心理。

我曾經訪談過一個專門殺害女性的慣犯,想先了解一下他的心理特點,就問他:「你是一個合群的人嗎?」

為了讓犯罪人比較容易回答,且能迴避羞恥感,我的題目事先設計了五個備選答案-「非常合群」「比較合群」「不確定」「不太合群」和「極不合群」,答題時五選一即可。可是,這個犯罪人竟然反問我:「什麼叫合群?」

這個問題想必小學生都知道答案,我知道他不想好好回答,但仍耐心地給他解釋道:「合群就是你不願意一個人待著,希望跟別人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喝喝酒、下下棋·......」

可他說:「我高興的時候就想找人玩,不高興的時候就想一個人待著,你說我是合群還是不合群呢?」

我向他提的第二個問題是:「你是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

仍然是五選一作答,備選答案有「完全如此」「比較如此」「不確定」「不太如此」和「完全不是」。可他竟然較真地問:「什麼叫多愁善感?我認為,多愁的人不一定善感··....」用這種訪談的形式,我問的還不是敏感的犯罪細節,犯罪人都不願配合我說實話。做個訪談都這麼費勁,我們對基於個人主觀感受所做的心理測量也不要寄予太大希望了,因為犯罪人一旦胡亂作答,結果是沒有意義的。


李玟瑾教授:了解一個人的過去即可知他是什麼樣的人 - 天天要聞

後來,我再去見犯罪人就不用量表式的問題提問了,而是問他們的經歷和過去。比如,我會問他們:「媽媽生你時多大歲數?六歲之前,誰在照顧你?晚上睡覺時,一般是誰陪在你床邊?你跟誰最親,在他身邊就開心?你上小學時開心嗎?有沒有老師喜歡你呢?同學中有沒有好朋友呢?有的話,是幾個?在學校讀書時,有什麼事情讓你印象最深刻呢?你家裡發生過什麼事情讓你至今仍記得呢?」

像這類客觀的問題,警察可通過走訪犯罪人的親屬、鄰居、老師等進行核實。可是,犯罪人不明白我為什麼要問這些問題,有時就連陪我去做調研的警察也不明白,因為我的提問與案件幾乎無關。

有一次對違法的未成年人進行犯罪心理調查時,有位記者架著攝像機,想記錄我的調查方式,結果發現我問的都是上面那種問題,深感困惑。記者在播放這段視頻時說了一句旁白:「李老師問了一些我們都不明白的

最後,這位記者忍無可忍,就自己去問犯罪人:「你與被害人的家人都認識,怎麼忍心下手殺他?」

我當時特想替犯罪人回答:「我之所以綁架他,就是因為我知道他家裡有錢,可他也認識我,我不殺他的話,錢怎能到手呢?」

這位記者想的是犯罪人忍不忍心的問題,可他不知道這種人在情感方面有缺陷,他們不在乎情感,在乎的是錢。我就不會問犯罪人這類問題,因為我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

那麼,我是怎麼知道犯罪人的心理呢?我的依據是人的心理發展規律。只要了解人生各個時期的心理發展內容及特點,就知道各種心理問題最易發生在哪個心理期,以及這個時期起決定作用的環境背景是什麼。

例如,恣意妄為的犯罪人往往成長在一個過分寵溺和縱容的家庭里,家人對他們的行為從不設底線,逃學又使他們失去接受學校教育的機會,導致他們心裡只想不擇手段地滿足自己毫無節制的慾望,對人生、生命和法律都無知無畏。

又如,有的犯罪行為看起來冷酷無情,若想分析犯罪人的作案心理,就要看被害人是什麼人了。如果犯罪人只針對青年女性,說明與他青春期以後的異性交往問題有關。若他只針對老年女性,則極有可能與早年父母外出的家庭背景有關。


李玟瑾教授:了解一個人的過去即可知他是什麼樣的人 - 天天要聞

其實,一個人來到世上以後不用太久,只需經過兩個六年,心理模式就已展露雛形。到第三個六年,人就已經可以胡作非為了。如果一個人十四五歲就開始犯罪,其心理問題一定源於人生的第一個六年。

2015年,我在央視錄《開講啦》節目時,主持人要在現場找一位觀眾,讓我來分析這個人的心理。

有一個年輕人站起來了,我就問他:「你六歲之前是怎麼生活的?」

年輕人大聲回答道:「六歲之前的事我已經不記得了。」

全場哄堂大笑,覺得這樣我就沒辦法分析了。可我告訴大家:「這個回答本身就值得分析。」

如果一個智力正常的人對一段生活沒什麼印象,記不清了,說明那段時間沒什麼開心的事,他當時不是很幸福。因為缺少愛和感動的故事,人才會缺乏感受的記憶。

後來,這個年輕人說他從小就失去至親。這個回答證實了我的分析,他幼年確實缺乏豐富的情感來源,以致記憶一片空白。

同樣的道理,一個犯罪現場什麼作案痕迹都找不到的話,本身就是值得分析的心理跡象,說明作案人了解偵查方式和警察想找的東西。那麼,這會是什麼人呢?警察一分析,嫌疑範圍就縮小了。

曾有一起系列強姦搶劫殺人案,犯罪人並未殺害所有被害人,但他作案時對女性很蠻橫,口氣多為命令式。由於他作案時都戴著頭盔,被害人看不清他的長相,再加上他先後在三個地區流竄作案,警方怎麼好排查嫌疑人呢?


李玟瑾教授:了解一個人的過去即可知他是什麼樣的人 - 天天要聞

那麼,這個嫌疑人應該有什麼心理特徵呢?我在案情分析會上指出:「此人應該是生活在農村,在家中排行較小,上面應該有姐姐,而且不止

兩個多月後,山東警方抓獲此人。有警察興奮地打電話告訴我:「李老師,人抓住了!我得向您報告一下,有一個細節您分析得特別對!您說這個人有姐姐,而且不止一個,現在抓住的這個嫌疑人就有六個姐姐,他排行老七,是老幺!」

我後來到某地出差,遇見當年一起開會的一位刑警,他就好奇地問我:「李老師,說實話,我們做刑偵的不太懂心理分析,當時在會上聽您的分析,都覺得您分析的那些不靠譜。我們刑偵分析講具體證據,但您的分析與刑偵分析完全不同,似乎沒用什麼證據。可現在嫌疑人抓到了,我們發現您分析的幾點都挺對,尤其是這個人在家中的排行。您能告訴我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嗎?」

我就分析給他聽:「因為這個人持續作案多年,被害人有的被殺,有的沒被殺。從法醫檢驗可看,被殺的女性大多反抗激烈,而活下來報案的女性大多提到自己當時沒敢反抗。不反抗就不殺,說明這個人對女性很熟悉,知道她們一般不敢聲張,所以就敢欺負她們,還敢放了她們。


李玟瑾教授:了解一個人的過去即可知他是什麼樣的人 - 天天要聞

「在農村,一個男人對女性如此熟悉,應該不是由於工作關係,而是家裡的女性多。母親只有一個,他應該有妹妹或姐姐。哥哥一般不會欺負妹妹,那麼,姐姐呢?如果只有一兩個姐姐,弟弟應該會跟姐姐關係較好。但是,家裡一旦女孩多而男孩少,這種男孩就會不可一世,經常欺負姐姐。

「從這個案件來看,我判斷犯罪人有姐姐而不是妹妹。因為這個人的作案地點全在農村,而農村一般比較重男輕女,有的家庭生了女兒後還想生兒子,所以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這個人家裡已經有了好幾個女孩,最後才生下他這個男孩。這樣的話,家裡的老人和父母都會寵著他,姐姐們也得讓著他,就會導致他對待女性的這種態度和行為。」


李玟瑾教授:了解一個人的過去即可知他是什麼樣的人 - 天天要聞

這個案件偵破後,警方調查到的情況完全符合我的判斷。由此可見,犯罪心理分析並不是憑空想像,而是有理有據的。研究犯罪人的心理時,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猜測,所有的分析都應該來自對人的心理發展路徑的研究和驗證。

其實,犯罪心理分析源於這樣一個判斷:一個人成年後,其心理風格與成長環境、生活經歷密切相關,什麼樣的生活背景就會造就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養育方式就會造就什麼樣的心理風格。所以,當我們了解一個人的成長經歷後,就可以找到他現在很多心理問題的答案。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關係再好,也盡量少在這幾個時間去別人家 - 天天要聞

關係再好,也盡量少在這幾個時間去別人家

人活在世上,身邊少不了一些親朋好友,也會遇到一些同道合的人。大家在一起相互陪伴、相互支持,度過人生許多美好的時光。有時候還會約著一起去旅行,一起聚餐,一起暢聊心事,甚至還會相互串串門......更進一步增進彼此的感情。然而上門做客,也是有講
女人對男人失望了,想放棄了,不是大吵大鬧,而是兩個字 - 天天要聞

女人對男人失望了,想放棄了,不是大吵大鬧,而是兩個字

樹葉不是一天變黃的,人心也不是一天變涼的。雪花把樹枝壓垮前,往往經歷了很長時間積雪的堆積,每一片雪都不無辜。我們總以為一段感情結束,是突然間的事,回過頭來去看,才發現原來,一切早有預兆。女人若是還願意對你吵,和你鬧,說明她心裡是有你的。
女人的心,有沒有給其他男人,看這一處地方就知道 - 天天要聞

女人的心,有沒有給其他男人,看這一處地方就知道

愛情裡面,背叛是最讓人心痛的,比不愛還痛苦。不愛了,直截了當說清楚,選擇分開就可以。而背叛,就像是一鍋香噴噴的熱湯,落進了蟲子一般噁心,讓人作嘔。一旦,一個人的心發生了偏移,那麼這段關係就已經從裡面腐爛了,沒必要再繼續了。那麼,如何判斷一個
女人還在等你複合的信號 - 天天要聞

女人還在等你複合的信號

圖片來自網路,圖文無關你如果事情找她,她還是會秒回。哪怕你真的遇到了什麼麻煩,她都會幫。光是女人做到這一點,就說明她的心裏面還是有你。而且你們分開以後,她一直沒有開始新的戀情。就連你送給她的東西,你們的聊天記錄,她都會保留。不願意開始新的生
離婚後,女人還需要尋找新的伴侶嗎?過來人告訴你真實情況! - 天天要聞

離婚後,女人還需要尋找新的伴侶嗎?過來人告訴你真實情況!

離婚後,女人還需要尋找新的伴侶嗎?過來人告訴你真實情況!離婚是一件令人痛苦和困惑的事情,特別是對於女人來說。離婚後,很多女人都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否需要再次尋找新的伴侶?有些人可能會選擇獨自生活,而另一些人則希望能夠重新建立一段美好的感情
中年以後,能達到這6條,才算是人生贏家 - 天天要聞

中年以後,能達到這6條,才算是人生贏家

在生命的旅途中,中年是一道分水嶺,是積累與沉澱的見證,也是收穫與感悟的開始。當我們步入中年,回望來時的路,也許會感慨萬千,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規劃。那麼,在眾多的期望與追求中,什麼樣的狀態可以稱得上是人生的贏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