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來自非官方統計,目前中國單身的女性大約有3800萬,而且單身的女性大齡化非常嚴重,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第七次人口調查顯示中國男性比女性多出3500萬,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單身女性之多,卻讓人大出意外。
理論上說由於男多女少,男性結婚找對象處於劣勢,但是作為女性,要說找不到對象,那是不可思議的,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和中小城市,男光棍們對結婚的渴望望眼欲穿,有一部分單身男根本不會對配偶有何要求,哪怕女方啥也不會,但是能過日子就行,成家了,這就是一家人。還有一個說法,在有些農村,如果一個人終老而亡,是入不了祖墳的。
在中國的農村,大齡單身女性相對較少,一來是農村的傳統文化觀念,女孩子超過30歲不結婚,往往被指指點點,即便本人不在意,但是父母卻要承受來自親戚朋友周圍人的壓力。儘管當今社會結婚自由,不再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可是傳統文化的影響不可小覷。
不過,近年來,單身的農村大齡女青年呈上升之勢,傳統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弱,而且很多家庭都有大齡女,誰也 不會笑話誰。
城市的大齡單身女更多了,一個江蘇連雲港東海縣的從事婚介行業的潘先生說:「在他們的婚介公司,報名徵婚的女性會員幾乎和男性會員差不多,可是有一個很突出的現象,那就是女性會員年齡普遍偏高,30歲以上的佔了一半。」
大約20年前,城市大齡單身女的現象就引起過全社會的討論,後來逐漸被社會接受,認為這是女權的解放,女性思想的解放。
但是時至今日,城市大齡單身女日益增多,這不得不讓人深思。
當下的中國,人口已進入老齡化,國家也放開了一對夫婦生育三個孩子的限制,同時也出台了相關的配套措施,但是女性的結婚年齡推遲,無疑也會對生育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來自權威報告:女性全身發育在23~30周歲這一時期完全成熟,卵子質量高,若懷胎生育,分娩危險小,胎兒生長發育好,早產、記性兒和痴呆兒的發生率最低。最晚的生育年齡最好不要超過35歲,35歲之後就是高齡產婦了。
之前,國家提倡晚婚晚育,但是時過境遷,由於社會發展的需要,晚婚晚育再也不提了,沒有新生力量的補充,國家的經濟發展養老都是極大的問題。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大齡單身女越來越多呢?
(1)經濟上獨立
不得不說,女性經濟上的獨立讓女性不再依附於男性,甚至在某些工作方面的能力超過了男性。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文化是男尊女卑,女性依附於男性生活,男主外女主內一直是社會的主流。
1949年全國解放後,女性的地位徹底得到改變,男女同工同酬,當時隨處可見路邊標語「女性可頂半邊天」,經過70年的經濟發展,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女性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更得到大幅提升,醫院、學校這些關乎國家民生的機構女性幾乎佔了一大半,女性的話語權越來越重要。
偉大的哲學家馬克思最著名的哲學理論:「經濟是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經濟上獨立,意味著女性可以不用依靠男人生存,老了也有養老金。所以女性可以選擇獨身,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覓得佳婿,而不是匆匆嫁人抱憾終身。
(2)思想上的解放
女性經濟上的獨立,意味著思想上必然得到解放,中國原本是很傳統的農耕國家,解放前,女性識字率很低,大多數都是文盲,解放後,全民普及教育,女性文化素質的提升是女性思想解放不可或缺的因素。
尤其是現在的互聯網社會,讓廣大女性接受到更多的資訊,也受到了眾多來自互聯網各種思潮的衝擊。
女性思想上的解放,也讓她們意識到自身的重要性,在對待工作、家庭、婚姻、擇偶、交友方面,她們都有獨到的認知,而不是隨波逐流,
女性思想上的解放說明了中國女性人權的提高,當然也讓女性在擇偶方面更加謹慎,她們希望另一半合乎自己內心要求,都希望找到自己的白馬王子。寧可不嫁,不可錯嫁是當下社會部分女性的心理。
(3)擇偶條件要求過高
不得不說,男多女少,女性的經濟獨立,思想解放導致了大齡單身女越來越多,但是在眾多的大齡女當中,卻存在了部分女性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想法。
朋友圈看過這麼一則徵婚:「某女,今年35歲了,長相一般,文化程度不高,沒有正經工作,還離過一次婚,要求男方35歲以下,身高180以上,相貌要帥氣英俊,不能胖,有房有車,有穩定工作,男方可以離異,不能帶小孩。」
據朋友說,這個離異單身女相親人數不下一個加強連,所在縣城的婚介所幾乎都認識她,後來沒有婚介所為她服務。有婚介所經理說這個女人太挑了,未婚小夥子身高175她嫌對方矮了,有個離婚帶著丫頭的男士,綜合條件非常好,她說她不想當後媽。總之,所見的男士都不是她的心儀對象。
其實,不論男女擇偶都有自己的既定目標,這也是無可厚非,但是找對象是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有的單身女性擇偶不僅希望男方長得像劉德華,幽默像趙本山,德才如孔子,財富比擬李嘉誠,怎麼可能呢?
完美的人不會結婚的,因為完美,所以不會選擇不完美。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擇偶設定過高的目標,只能凸顯個人的意識的淺薄,觀念的偏激。
(4)離婚思潮的影響
近幾年來,中國的離婚率呈上升趨勢,某些地區離婚登記率達到70%,數字觸目驚心,受到周邊人離婚的影響,也讓部分女性對婚姻產生畏懼的念頭,在擇偶方面小心十分的慎重,慢慢地年齡越來越大。
(5)崇尚個人自由
改革開放,最大的思潮衝擊就是崇尚個人主義、崇尚個人自由,部分女性覺得家庭是個羈絆,不願意生孩子,她們希望個人在婚前有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
其實,對於眾多大齡單身女性不願意走入婚姻殿堂,我們不能有過多的苛責,畢竟婚姻的選擇是個人的自由,任何人都不能強制。
但是社會是一個有機整體,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才能維持運轉,大多數人都要結婚的,在擇偶的過程中,理性看待擇偶,既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心比天高,適合自己的就行。無數的事例證明,男強女弱或者女強男弱的婚姻都是不穩固的。
什麼是最好的婚姻:「適當的物質是前提,但是男女之間的精神交流尤為重要,也會讓婚姻走得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