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的真諦,是用快樂打敗惰性

2021年08月27日21:49:15 情感 1002

關於堅持,有人認為它的本質是逼迫自己做事,有的人總在追夢的路上連續碰壁。

為什麼每次設立目標遇到的障礙會讓你長久止步不前?

究竟是什麼阻礙了你實現目標?

很多人在每次無法堅持時,就會自暴自棄地認為自己本性懶惰。

實際上,沒有人是天性懶惰的。

懶惰只是失敗之後的逃避而已。

知乎關於懶惰的話題下有這麼一個回答:

「 『懶惰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就如「垃圾」是一個偽命題一樣,因為天下根本沒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寶貝。所以,我要說的是天下沒有真正的『垃圾』,也沒有真正的『懶惰』。」

堅持的真諦,是用快樂打敗惰性 - 天天要聞

打開百度APP看高清圖片

對付惰性,一些人選擇硬磕。

然而欲速則不達,人無法違背自然規律。

失敗帶來的心理落差容易讓人一蹶不振。

相反的,一些人找對方法,會用積極的心態去「反惰性」。

2:

那麼,在「反惰性」的路上,什麼才是積極的方法呢?

積極心理學教授厄廷根將懶惰定義為:「太多的願望,太少的實際行動。」

他發現,忽視一件事的「反面」,只想著成功時的喜悅,會強化人的惰性。

多年前美國著名的西北保險公司做過一份調查:樣本中有79%的人認為美國經濟充滿希望。

然而到了2008年,美國再次陷入經濟大蕭條,甚至一度導致白宮停運。

有一個關於減肥的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家選取了25名希望減肥的女性志願者。

他將志願者分成兩個小組,小組A幻想自己減肥成功後在親戚朋友面前迷人的樣子,小組B則幻想因為美食誘惑而失敗的感覺。

幾年後,實驗結果表面,A組大部分人比B組平均少減13公斤體重。

這表明,樂觀的心態的確對克服懶惰有一定作用。

可在A組中還有一個特異現象:那些總是幻想自己減肥後萬眾矚目的人,比B組減掉的體重還要少得多。

樂觀是做一切事的基石,可太過樂觀會扭曲人的認知,讓人活在虛假繽紛的泡沫里。

堅持的真諦,是用快樂打敗惰性 - 天天要聞

無視現實的人,目標就很難實現。

一個人應當天真而不幼稚,大膽卻不魯莽,樂觀而不盲目。

如果想要做成一件事,就要懷揣著成功的信心,同時用理性去分析利弊。

如果像一個孩子一樣,只是沉浸在美麗的幻想中,而不付出行動,接受失敗,只會莫名地將一切都搞砸。

不要盲目樂觀,那隻會讓你越來越懶惰。

3:

當我們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時,就想找借口逃避、拖延。

社會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自我妨礙」——有時人們會故意設置障礙來阻擾自己成功。

堅持的真諦,是用快樂打敗惰性 - 天天要聞

這種行為是為了自我保護,因為太害怕失敗,所以乾脆一上來就給自己設限:

「我並沒有真的失敗,要不是因為太難了我肯定可以干好。」

電影《陽光小美女》中,胡弗一家總是滿口嚷著成功,卻全部窩在家裡,把情緒宣洩在家人身上。

堅持的真諦,是用快樂打敗惰性 - 天天要聞

好像縮頭烏龜的一家人為了支持小女兒的選美夢想暫時團結在一起,開車前往加利福尼亞參賽。

在這條尋夢之路上,每個人的夢想都在經歷不斷的碰撞和破滅。

總是幻想成為飛行員的哥哥徹底絕望,姐姐奧利弗跳脫衣舞引來全場噓聲。

他們終於還是無法躲避失敗,卻在這個旅程中踏出自己拖延了一輩子的腳步。

電影最後,挺著小肚子並不美麗的小女兒在台上盡情舞蹈。

而胡弗一家也徹底拋卻包袱,一起跑上台和小美女共舞。

電影里有一句台詞令人印象頗深:「你知道什麼叫失敗?真正失敗的人,就是那種特別害怕不能成功,怕死了,連試都不敢試的人。」

是啊,因為太怕失敗,設定的目標一拖再拖,直到最後一刻都沒有下定決心。

因為害怕失敗,倒不如就此躺平,偶爾自虐性地努力一下,碰壁之後再次躲到舒適圈裡去。

郭沫若曾說:「 一個人總是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人只怕自我倒,別人罵不倒。」

不要因為對失敗的恐懼而禁錮了自己的潛力,每一個障礙,恰恰是通往成功的基石。

正所謂:「苦心人,終不負,三千越甲可吞楚。」

最能戰勝懶惰的,是戰勝內心對於失敗的恐懼。

一個人最大的堅持,是將失敗看成人生常態。

4:

心理學家赫洛克做過一個著名的反饋效應實驗:

堅持的真諦,是用快樂打敗惰性 - 天天要聞

赫洛克把人分成四組,讓四組人做同樣的事情,給予不同的反饋:

第一組在每次工作後都會得到鼓勵和表揚;

第二組在每次工作後都會因為一些訓斥得到嚴厲的訓斥和批評。

第三組是被忽視的,每次工作後不給予任何評價,但讓他們聽到其他兩組受到的表揚和批評。

第四組將他們與前三組隔離,同樣不接受任何評價。

實驗結果中,成績最差的是第四組,而被忽視的小組成績倒數第二。

第一組的成績不斷上升,積極性最強;而第二組會出現時常放棄的情況。

這說明,正向的反饋會讓人不斷堅持,而一味的負面評價容易讓人半途而廢。

而完全得不到反饋的人,早就已經放棄了。

所以,如果想要對一件事能更長久堅持下去,就一定要在生活中得到積極的反饋。

為什麼我們總是那麼容易對一件事喪失信心?

是因為有些事實在是太難了,很難在一個短期時間內得到反饋。

面對這種情況,首先需要放低要求,把長期的目標分為短期,把大的任務分解成小任務。

每天完成小任務,讓自己無時無刻活在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之中。

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在這個過程,不斷得到正面讚揚,在成就感的趨勢下,自然而然就堅持下去了。

自律的本質,其實是用開心的心態,完成不開心的事情。

堅持的真諦,是用快樂打敗惰性 - 天天要聞

曾國藩早年是一個很懶惰的人,後來他痛定思痛,決心戒除這個壞毛病。

但他沒有逼迫自己先做大事,而是給自己安排兩件小事:早起和記日記。

他在日記中寫道:「戒惰字以不晏起為第一要義。」

後來曾國藩成就一番事業,絕不僅僅是因為他有大智慧,大能力。

而是他能夠先把小事做好,並且在日記中記錄自己反反覆復的成長。

所謂堅持,其實要先從力所能及的事情開始,比如早睡早起,每天看書等等。

在小事中獲得成就感,用每件事的成功去根除惰性。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是每件事都需要是大事,堅持做小事,一樣能成功。

5:

堅持的真諦,是用快樂打敗惰性 - 天天要聞

有人說意志力是成功的關鍵

有人說家庭背景決定了一個人的天花板

還有人不顧一切,為了成功傷害健康

我說能在一個領域不斷深耕的人,一定是快樂的。

他們一定有著樂觀理性的心態,勇敢堅韌的內心,以及充盈心間的自豪。

願你能學會一邊努力,一邊快樂,用踏踏實實的進步替代遙不可及的幻想,在一次次突破自我之間,感受那份只屬於你的榮耀。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35歲女子離婚兩次,每次都凈身出戶,網友:一把年紀了,折騰啥 - 天天要聞

35歲女子離婚兩次,每次都凈身出戶,網友:一把年紀了,折騰啥

在愛情與婚姻的路上,有人一帆風順,有人卻屢遭波折。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位35歲女子小雨的坎坷婚姻歷程。她兩次離婚,每次都選擇凈身出戶,面對周圍人的不解和網友的質疑,小雨內心究竟藏著怎樣的堅持與掙扎?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故事,感受那份不被歲
#婚姻不需要金錢的支撐,你認同嗎? - 天天要聞

#婚姻不需要金錢的支撐,你認同嗎?

關於婚姻是否需要金錢的支撐,這個問題涉及物質與情感的平衡,我的觀點如下:1. 金錢是婚姻的"基礎設施",而非核心婚姻的本質是情感聯結和共同成長,但金錢確實構成了現代婚姻的基礎設施。就像空氣對人體的重要性——平時不易察覺,但長期缺失會危及生存
70後的獨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絕境才會重生,餘生燦爛安好 - 天天要聞

70後的獨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絕境才會重生,餘生燦爛安好

你好,我是一名單親媽媽,79年的羊,今年46歲了,獨立撫養一個大一的娃。我在飯店工作,為了碎銀幾兩努力的奔波著,日常空閑見縫插針的寫小作文貼補家用。生活從來都是懼怕強者的,「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這句話也適合我們的生活。我從三十多歲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