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漁
很多人相信一見鍾情,也盼望著自己能夠遇到一見鍾情的人。
可我,並不相信一見鍾情。
我不僅不相信一見鍾情,我也不相信所謂的緣分。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我們聊起了時間觀念。
朋友是個特別守時的人,如果與人見面約定了具體的時間,他通常都會提前到。
在他的時間觀念里,他非常看重時間,因為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每個人的時間也是無價的,他不僅珍惜自己的時間,也會珍惜別人的時間。
朋友對待具體時間的約定,有著非常明確的原則:寧願我提前到了等別人,不能讓別人等我。
正因為朋友的這個原則,我們也才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有一回家裡親戚給他介紹了一個相親對象,加了微信之後兩人聊的特別好,互發照片後,朋友也覺得對方長得蠻漂亮。
長得不錯,又能聊得來,所以在聊了一段時間後就約定見一面。
可是沒想到,兩人見得第一面,也是見得最後一面。
那天是周末,兩人約定了具體的見面時間,朋友提前15分鐘到了,然後就在約定地點邊坐邊等,等到了約定的時間後,對方還沒到,不過她給朋友發了微信,意思是自己還沒收拾好,還沒化妝,稍等她一會。
對方是女生,朋友是男生,所以朋友心想,女生之所以要化妝,也是因為重視這次見面,作為男生,稍等會沒啥。
可是等了半小時,女生沒來,等了一小時,女生還沒來,等到女生出現的時候,朋友已經等了接近兩小時。
這兩小時的等待時間意味著什麼呢?
朋友說,無論這個女生多麼漂亮,我瞬間就覺得她沒有那麼漂亮了。
那一刻,在朋友心裡,他對這個女生的好感逐漸變成了有些反感。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一見鍾情其中的一種,但是通過朋友的這段經歷,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一見鍾情。
相比一見鍾情,我更相信日久生情。
日久並不代表需要特別長的時間,或許是一個月,或許是三個月,而當我們把日久用月作為單位來看待的時候,這樣的一段時間就足以讓我們通過很多細節了解一個人。
就比如朋友的這段經歷,起初兩個人在微信上特別聊的來,這彷彿就是一見鍾情,如果兩個人最終走到了一起,那就是我們通常認為的一見鍾情。
可是見了一面之後,兩個人並沒有在一起,這就說明一見鍾情戛然而止,而這樣的相遇也稱不上一見鍾情。
假如兩個人見了一面,互相感覺都不錯,之後經歷了一段時間,兩人在一起了,這是不是就是日久生情呢?
所以我們通常認為的和看到的一見鍾情,實際上都是日久生情,在不斷的聊天和見面的過程中,通過互相了解,逐漸建立起來的情感鏈接。
緣分也是如此,從來就沒有憑空出現的緣分,我們認為的緣分只不過是結果,只有在一起了才叫緣分。
可是,兩個人是怎樣在一起的?中間的這個過程我們往往會忽略。
假如有這樣兩個人,第一次見面馬上就確定了關係,這樣的相遇才是真正的一見鍾情。
可是,真正的一見鍾情你敢要嗎?這只不過是雙方的荷爾蒙瞬間刺激發揮了作用。
看似美好,實則風險係數頗高。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