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無數線上線下分享的你,為什麼更焦慮了?

2021年03月10日15:48:04 情感 1175

2021年3月9日星期二,這裡是聽了無數線上線下分享的你,為什麼更焦慮了? - 天天要聞

線上線下分享,在這些年,你聽了多少?

每一次分享之後,你是不是也會直呼過癮,但是事後卻還是那個你?亦或者,你是不是也會產生「又是在說某某道理」的那種感受?

這篇文章,我只想談談,為什麼我們聽越多的分享,不僅沒有過好自己的生活,反而還產生一種「為什麼我也懂但就是沒有達到別人的優秀」之類的壓力感,以及,什麼才是值得我們聽的高質量分享。

聽了無數線上線下分享的你,為什麼更焦慮了? - 天天要聞

在我看來,所謂的分享,其實就是分享者對過往某個特定領域的經歷、心得體會的一種主觀的、濃縮的經過整理的過程。

1、分享的主觀性

所謂分享是主觀的,也就是說,任何人的分享,都會存在主觀的成分。哪怕是親身經歷的事情,他在分享的時候,也因為時間因素、輕重選擇等,發生偏離的情況。

在這個知識可以輕易實現共享的年代,各家的分享可謂是鋪天蓋地,你隨便加入一個線上群體,就會時不時被群主以@全體成員的方式,通知在什麼時間由誰給大家分享什麼主題的內容。於是乎,你當時記了滿滿的幾頁紙,大呼過癮和充實,但是,事後,你還是你,分享的牛人,還是那個你認為高不可攀的牛人。過去之後,你還是會繼續聽分享,享受著事後聽了的那種情緒快感。

聽了無數線上線下分享的你,為什麼更焦慮了? - 天天要聞

但是,這種聽取分享的習慣,卻有很大的弊病,因為這種享受快感的感受,會在時間的作用下,產生化學反應!即你會產生「乾貨聽了很多,但是依然過不好自己的生活」的感受,亦或者「說來說去,還是在說某某個道理」的看似看透分享者內容本質的錯覺。

這也是我不喜歡也不建議頻繁聽各路分享的原因,因為這種聽完一時爽,過後生活照舊的現實,讓你產生的不是動力,反而是壓力和焦慮,甚至自我懷疑。

聽了無數線上線下分享的你,為什麼更焦慮了? - 天天要聞

分享的主觀性也意味著,分享者很可能在分享過程中無意識參雜很多非真實、客觀的想法內容。比如說,對方分享自己一次成功的銷售經歷,自己如何運用人際溝通等知識,經過重重交鋒,終於讓客戶被自己說服了,但真相真的是這樣嗎?很可能,對方的同意和「被說服」,只是因為他的需求,剛好在這個時候被滿足,人家之所以思考周旋,其實只是因為自己在糾結如何讓需求更好的滿足自己。

2、分享的濃縮性

所謂濃縮的,換句話說,就是分享者分享的內容和觀點,都是一個縮減版的個人MV。就像我們人可以活幾十年,但一部120分鐘的電影就可以呈現一個人的一生。

聽了無數線上線下分享的你,為什麼更焦慮了? - 天天要聞

濃縮是必然,因為沒有人會把自己每月、每周、每天、每分每秒的行動全部搬出來說,他們只會將365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行為拿出來,通過舉例子的方式分享。

既然是例子,那就註定只是個別,你不會看到支撐例子成立背後的無數潛水的行為。就好比我今天成功考過了科目一,前後只用了13天。考友問我如何做到的,我說就是必須每天都刷題,有題感。但我是在這13天中如何在工作間隙偷偷搶時間刷題,利用一切交通標誌去強化自己對記憶的經歷,只有自己能體會。

聽了無數線上線下分享的你,為什麼更焦慮了? - 天天要聞

在這裡,我並不是提倡大家不要聽分享,我們當然要學習前輩的經驗理論以及心得感悟,而是,我們一定要學會識別分享的質量,以及平衡內求和外尋之間的關係。

3、選擇高質量的分享

在這裡,結合自己的收穫,我分享一下自己對於高質量的分享的認識。

聽了無數線上線下分享的你,為什麼更焦慮了? - 天天要聞

第一,一定是親身經歷的。沒有經歷就不會有特彆強的情緒,所以,判斷一個分享是否實在,一個關鍵就在於分享者是否有高昂積極的情緒。

相信大家都有一種感覺,當自己在經歷某件事情之後,會產生強烈的話語權,在和別人說的時候,會特別「話癆」,言語間流露出一種氣質,聽的人都能被你的氣場所感染,從而產生一種「你在發光」感受。後來我發現,這種現象,其實是因為自己做了,經歷了,產生的情緒上的亢奮。只有自己做了,在分享的時候才會特別有一種獨特的情緒,感覺自己特別想說、能說、而且會說。

第二,一定要看分享的內容,是停留在冰山上面,還是深入冰山下面

聽了無數線上線下分享的你,為什麼更焦慮了? - 天天要聞

說實話,很多人在分享的時候,分享其實都是結果以及實現結果的那個過程。但是,聽得多了,我更加有一種體悟:好的分享,並不是分享取得的結果以及實現的過程,而是分享在你實現它的路上,你為什麼能做到的東西,這才是冰山下的東西。你在怎麼實現這個結果的路上,為什麼選擇這樣的方式,其實是在透露著你的思維方式,以及獲取這個思維方式的途徑。這才是聽的人應該學習和認真思考的地方。

聽了無數線上線下分享的你,為什麼更焦慮了? - 天天要聞

寫到這裡,我忽然發現自己本次帶入了強烈的情緒感,甚至有種進入到寫作的心流中的感覺,其實,只是因為這些話,我曾經親身經歷和思考,並且,對我受益匪淺。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真正聰明的女人,婚姻里不會有「委屈感」 - 天天要聞

真正聰明的女人,婚姻里不會有「委屈感」

文\江左梅娘在親密關係中,許多人認為遷就對方、委屈自己是一種愛與善良的表現。然而,這種做法實際上是一種隱性的自私和不負責任,因為你無法一輩子維持這種遷就,最終只會給自己和伴侶帶來更大的失望和傷害。叢飛從說:「在關係里,委屈自己,遷就對方才是真正的自私、不負責任,因為你遷就得了一時,卻無法遷就一世。你...
人,心態好,一切都好!(說得太對了) - 天天要聞

人,心態好,一切都好!(說得太對了)

#頭條創作挑戰賽#​文/楠芝01馬斯洛說,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是啊,原來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改變,並不是一條路走到黑。有時候挺難,挺累,想得多了就會庸人自擾,想得多
「婚外情是真」!他公開致歉並退隊! - 天天要聞

「婚外情是真」!他公開致歉並退隊!

6月12日,參加過《樂隊的夏天》的「聲音玩具樂隊」 吉他手李哲回應出軌傳聞。他在文中寫道:抱歉是以這樣的方式離開樂隊。對不起家人是真、給團隊丟臉是真、婚外情是真、浪費大家的時間也是真、讓這個公共空間又髒了一些也是真。最後,向所有人真誠的說聲:對不起!隨後,李哲所屬「聲音玩具樂隊」回應:大家好,對樂隊成員...
夫妻生活就是沒皮沒臉? - 天天要聞

夫妻生活就是沒皮沒臉?

在繁華的都市中,李明和王麗這對夫妻過著平凡而溫馨的生活。他們的愛情並非如電視劇般轟轟烈烈,也沒有太多驚心動魄的故事,但正是這些平凡的日子,那些「沒皮沒臉」的瞬間,構成了他們生活中最動人的篇章。
人到中年賣保險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賣保險

「任何職場賽道轉化都有成本,它是否在你接受的範圍內?」文|凌馨編輯|王小不少人轉行賣保險了。2024年初,明和開始賣保險。他的上一份工作,是一家三甲醫院的麻醉醫生。雪瑩則再早些,2023年8月,她還是某央企養老公司負責政府公益服務的經理,帶著幾個人的小團隊。「十一」假日過後,已成保險代理人,並且開始招募自己...
「弟弟去世20天,我高考完才知道!」網友熱議:該說嗎? - 天天要聞

「弟弟去世20天,我高考完才知道!」網友熱議:該說嗎?

高考重要,還是親情重要,如果是你怎麼選?近日,一女孩高考結束後,卻被告知,她心愛的弟弟已經去世二十多天。女孩的後悔女孩的弟弟年僅3歲,因為年紀小,父母對弟弟關注更多一點,女孩對此也常有怨言。甚至在高考期間,因為家裡沒有打電話,在電話里抱怨母
丈夫得知妻子出借20萬後輕生,真是悲劇,敲響警鐘 - 天天要聞

丈夫得知妻子出借20萬後輕生,真是悲劇,敲響警鐘

#丈夫得知妻子出借20萬後輕生#不論一個人負債多少,都不要選擇輕生,活著就有希望。6月10日有媒體報道,福建莆田,一女子瞞著丈夫借給別人20萬,沒想到到期了,錢拿不回來。所以說不要想別人的利息,這真的很不靠譜,常在河邊走,早晚要濕鞋。錢只有
我55歲,老公才45歲,為了不顯老我天天去美容院做保養 - 天天要聞

我55歲,老公才45歲,為了不顯老我天天去美容院做保養

早知道我今天上午呆在家好好寫頭條了,免得出門受刺激。小區附近新開了一家艾灸館,可以免費體驗一周,朋友非要我陪著一起去做個艾灸試試,我想著最近老是下雨身子總覺得很沉重去做一下艾灸可能會舒服點。到了艾灸館人挺多的都在排隊,老年人嘛一邊排隊就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