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取消校服:不穿校服上學,天塌不下來

承認每個家庭的經濟能力存在差異,讓家長按自己的能力安排是否需要購置校服,真的是善莫大焉。

作者:今綸

廣東最近出了一個好政策,特別值得說一說,事關校服。

廣東省教育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嚴防校服採購中的腐敗行為,不得以任何方式強制學生、家長購買校服或捆綁銷售,非城鎮中小學校原則上不要求統一著裝、購買校服。《意見》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我為什麼說這是一個善政?因為它的核心是自願

01 廣東政策好在哪裡?

而且自願分兩個層次:

一方面,學校遵循自願開展原則,深入論證,與廣大家長充分溝通並徵得三分之二以上家長同意方可選用或更換校服。

這個很容易理解,就是不能學校說了算,一定要家長說了算。

另一方面,學生和家長遵循自願購買原則,允許按照所在學校校服款式、顏色,自行選購、製作校服。不得以任何方式強制學生、家長購買校服或捆綁銷售。非城鎮中小學校原則上不要求統一著裝、購買校服。

我個人的理解,不一定對,大家來討論。這個自願就包括買和不買兩個選項,因為《意見》還特意強調了「不得以任何方式強制學生、家長購買校服或捆綁銷售」,既然是自願,你又不能強制,我不買可不可以?我的理解是可以的。

當然,還有一種理解就是可以自己去選擇購買渠道,這也是自願。

至於「非城鎮中小學校原則上不要求統一著裝、購買校服」,這意思就更明白了,可以不買。

《意見》是非常科學而且到位的,校服不能隨便換款式,多數家長同意才能換,再就是可買可不買(可能是我理解錯誤?),這個政策相信大家都很歡迎。

因為我知道,很多家長還是希望保留校服的,用他們的說法就是避免攀比,而且他們認為沒有選擇就是更好的選擇,就這些家長的意見我展開談談。

首先,校服的存在其實難以避免攀比,除非你把所有學生的鞋子、文具、書包甚至家裡的車都給統一了,可能嗎?不太可能。

廣東政策好在哪裡?

你的孩子可以繼續穿校服,但是別人家的孩子有不穿校服的自由(我再次聲明,這是我的理解,不一定是《意見》想表達的觀點)。

還有,一套校服承擔不起避免攀比的重大責任,孩子周末要不要和同學出去玩?如果一起玩,也要穿校服?如果不穿校服就是攀比?家長為什麼這麼玻璃心?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連如何讓孩子避免攀比的工作都做不下來,這是不是家長的問題?

現在需要靠校服統一來避免刺激,那麼,讀大學呢?也穿校服?工作之後呢?不許同事買高檔西服、高檔手錶?

我們當年讀書,沒有校服,大家都穿自家的衣服,挺好的。

因為真正的高出普通家庭太多的富貴之家,他們的孩子不會在普通公立學校讀書,能在普通公立學校讀書的孩子,除了極少數之外,絕大部分家庭的家境都差不多。

02 如果取消校服會出現三種情況

如果取消校服,我是說如果。這並非廣東省的政策,是我個人的假設和建議。

會出現什麼情況?會出現幾種情況:

第一,會有少數孩子穿得比較高檔,但是,學校也是一個小社會,這很正常。如果人家穿得好,你的孩子就受不了,以後怎麼去做牛馬?怎麼去抗擊上司的pua?

學會面對刺激,接受刺激,平復刺激,這是人生成長的課程之一。

第二,取消校服之後,家長要告訴孩子,我們就是普通人家,父母都是普通人,因此穿普通休閑服、運動裝就可以了。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審美,學習怎麼樣用有限的預算把自己打扮得清爽乾淨就可以了。

孩子如果穿奇裝異服,那是家長的教育責任不到位,家長不能指望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學校。

養育孩子,不是給他飯吃,付學費就可以,還要教給孩子正常的人生觀、價值觀。

有些家長不想費心教育孩子,指望一套校服就把孩子的愛美之心扼殺掉,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懶惰行為。

穿家服,而不是穿校服去上學,天塌不下來。

第三,取消校服可以極大地遏制腐敗。

現在有很多人在說,只要監督足夠到位,就不會有腐敗,這是典型的妄人之語,這麼多年,各地一直在努力遏制校服領域的腐敗,但是真的遏制住了嗎?很難。

我列幾條新聞給大家看:

前述廣東的《意見》中,明確嚴防校服採購中的腐敗行為。(《廣州日報》)

5月14日,貴陽市教育局召開貴陽貴安中小學校服採購質量指標指引(試行)專題研討會,進一步規範校服管理,保障學生合法權益及健康成長,提升學校形象。(天眼新聞)

5月1日,湖南永州為持續深化教育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公布永州市利用征訂教輔、購買校服謀利問題專項整治監督舉報渠道。(今日永州)

去年8月,紀委通報中山市南朗街道雲衢中學原校長李擁民在學校飯堂承包和校服採購等工作中受賄案。李擁民被開除公職,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這些信息根本不用我分析,都是媒體公開報道,都是和校服有關的,大家仔細品一品。

03 要給選擇權,選擇權分兩種

還有人誇某市的校服購買渠道多,而且超市都可以買,而且是全市統一的。

我尊重這種誇獎,但是我不認同,為什麼?因為你要給選擇權,選擇權分兩種:

第一,是否可以有不穿校服的選擇權。你覺得穿校服可以避免攀比,我認為不穿校服可以彰顯個性,為什麼就是你對了?而不是我對了?

廣東的善政很好,「不得以任何方式強制學生、家長購買校服或捆綁銷售」。出這個政策的五部門一定看到了相當數量的案例和數據,因此希望破局

我也很理解,改革要一步步來,直接提出取消校服,很多家長接受不了,但把選擇權交給學生、家長是可以的

你喜歡校服,你就穿,我不喜歡,我不穿。這是廣東人的智慧。

第二,才是購買渠道的選擇權。某市在定下款式以及必須穿的規定之後,開放更多渠道給市民去購買,確實有進步意義,但進步意義有限,當然比捆綁銷售好太多。

那麼,校服是不是必須的?世界上有些國家的學校有校服,有的國家的學校就沒有校服。

比如,德國的公立學校就沒有校服。德國只有部分私立學校對學生著裝有統一要求,基本實行校服制,但德國的私立學校佔比非常小。

你沒看錯,歐洲大陸第一強國德國的公立學校沒人穿校服,但德國教育、科技的水平如何,不用我說了吧。

回望前面幾十年,中國很多區域很多學校都沒有校服,大家在穿衣服方面豐儉由人,也培養出很多優秀的孩子這是不是事實?當然是。

可見,孩子優秀與否和穿校服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只和家長的教育能力、認知水平有關。

還有人負氣說乾脆取消學校、取消老師崗位,這種言論不值一駁,有學校、老師,孩子們才能學習知識,沒有校服穿家服則完全不影響學習知識,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複雜的經濟形勢之下,很多家庭收入一般,但相當一部分校服的收費偏高,因此,把是否買校服的權利還給家長,其實也是某種程度的體恤民生疾苦,所以,我說廣東這一善政值得點一萬個贊。

有些地方的學校,一件校服的t恤衫就要100多元,但是差不多品質的衣服在網上買品牌貨不過幾十元。在某些學校,多買幾套,再來個春夏秋冬和禮服、年級服配齊,其實讓不少收入低的家長壓力很大,而且有些孩子很容易把校服弄丟,還要繼續買,更加大了家長的壓力。

因此,承認每個家庭的經濟能力存在差異,讓家長按自己的能力安排是否需要購置校服,真的是善莫大焉。

我們不要指望別的,只希望家長有選擇權,你穿你的校服,我穿我的家服,則腐敗分子的獲利空間就會被大大壓縮。

所以說,廣東善政的這一小步,其實是社會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