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被降級!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教務部門公布了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全校本科學生的學業警告名單。

經評估,共有737名學生收到學業警告通知,134名學生首次被降級試讀,另有81名學生再次面臨降級試讀。

本科生遭遇「降級」?

預警、降級與清退機制 學業預警是學校為應對潛在或已顯現的學習困難(如曠課頻繁、考試不及格)而採取的警示措施,旨在通過溝通和幫助確保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各高校的學業預警規則不盡相同。

降級試讀作為一種介於正常就讀和退學之間的處理方式,給予學生一次機會重新適應學習節奏。若學生未能達標,則可能面臨退學。

例如,根據《華南理工大學全日制本科學生學業預警及降級試讀辦法(2020修訂版)》,每學期初統計不及格學分,超過15分則發出學業警告;首次達到25分以上者將被降級試讀一年,試讀期滿後仍超過25分,則建議退學。

武漢大學的學業預警分為三個級別,嚴重程度依次遞增。對於畢業班學生,如果達到一級預警及以上,通常需延長學習年限,並需在三月份向學院申請,獲得批准後辦理相關手續,學籍轉入下一年級。

一些大學,像吉林大學四川大學等,在多次降級後仍無法達標的,才會執行退學。本科轉專科也成為一種嚴格管理的方式。2017年華中科技大學發布相關規定,允許學業未達標的普通本科生轉至專科學習。

南京大學設有「柔性退出」機制,對經過多次預警和幫扶仍無法適應的學生,會引導他們轉向成人高等教育或其他形式繼續學習。這些措施既保證了教育質量,也為那些難以完成本科學業的學生提供了其他選擇。

近年來,由於學分不足或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業等原因,不少大學生被學校清退。這標誌著傳統的「嚴進寬出」模式正在逐漸改變。

動真格!直指「嚴進寬出」 研究生清退尚可理解,但本科生同樣面臨大量清退的情況引人深思。根本原因在於部分大學生進入大學後迅速放鬆自我,認為大學生活應該是輕鬆愉快的。

教育部原部長陳寶生曾強調:「中學拚命學,大學輕鬆過」的現象需要轉變。本科階段是塑造人生觀的關鍵時期,沒有紮實的本科教育基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便無從談起。

當前,我國已步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建立嚴格的淘汰機制十分必要。同濟大學的張端鴻副教授指出,缺乏內在學習動力的學生群體,如果沒有有效的淘汰機制,高等教育將變得低效。

國際上,保持一定比例的本科淘汰率是高水平大學的共同做法。美國數據顯示,四年制大學的畢業率約為57.3%。歐洲國家的大學淘汰率也較高,英國為20%-30%,德國為30%,法國高達50%。

為了提高本科教育質量,政策頻出。2019年,教育部發布了深化本科教學改革的意見,要求完善學分體系,嚴格學分標準,建立學業預警和淘汰制度。隨後幾年,相關政策不斷出台,強化了對本科教育質量的關注。

不合格即無法畢業的規定,促使在校學生專註於學術研究,多項政策及大規模清退行動的真正目的在於提升本科教育的整體水平。

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本科教育至關重要,它不僅關係到個人的發展,也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礎。作為大學生,應重視每一次考核,包括最終的畢業論文,以不負自己的努力。

歡迎您的閱讀,請關注本號,持續為您帶來有用資訊,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