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色情教材」、歪曲歷史,78歲的易中天重返講台,網友:禍害人

前言

誰能想到曾經那個妙語連珠的"三國名嘴"讓歷史課堂"萬人空巷"的文化學者易中天,卻因為一則"葷段子"配圖跌落神壇

從年入百萬的文化名人,到作品被下架、再到現在78歲暴瘦後重返講台,這位"百家講壇"的台柱子經歷了怎樣的人生起落?

背後又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信息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請理性觀看

「毒教材」 事件

2022 年,教育領域的「毒教材」事件在社會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原本被家長和老師們視為孩子知識源泉、文化傳承載體的教材及相關讀物,一時間成為了眾矢之的。

就在這股浪潮中,易中天主編的《易中天中華經典故事》系列叢書,也被捲入了輿論的漩渦,被指存在嚴重的問題。

這套叢書,從一開始就被明確定位為中小學生讀物,承載著向孩子們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啟迪他們幼小而充滿好奇的心智的重要使命,可誰能想到,它卻在人們的期待中重重地摔了一跤。

很快,網友們紛紛站了出來,憑藉手中的證據,將這套書存在的問題公之於眾,書中的歷史人物形象與對話,簡直粗俗得讓人咋舌,甚至涉嫌侮辱歷史人物。

就拿漢高祖劉邦來說,書中呈現出來的他,完全沒了一代帝王的風采與擔當,那插畫中的劉邦,懷裡竟摟著一名女子,整個人顯得萎靡不振

而旁邊配的文字更是讓人驚掉下巴,什麼 「朕除了泡妞泡吧不會別的,所以稱為漢高祖」,這哪裡是在講述歷史,分明是在惡搞!

劉邦作為漢朝的開國皇帝,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為國家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赫赫功勛,卻在這本書里被描繪成了一個只知道尋歡作樂的浪蕩子

這種低俗化的解讀,與真實的歷史事實相差十萬八千里,嚴重誤導了孩子們對這位偉大歷史人物的認知。

再看看對孟子的描述,同樣令人大跌眼鏡,插圖裡,一名女子正恭恭敬敬地跪著給孟子洗腳。

而孟子呢,端著酒杯,臉上的表情十分猥瑣,嘴裡說著露骨至極的話,什麼 「老哥,等喝完這杯酒,要不也泡個腳,那兩個妞不錯!」

孟子,作為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一直以來都備受尊崇,可在這套書里,他卻被塑造成了一個格調低下、言語輕佻的形象,這不僅是對孟子本人的不尊重,更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褻瀆。

除了這些主要人物的問題,書中還有諸多配圖對話,充滿了現代社會的低俗用語,像 大王問:『昨晚那妞的小曲是怎麼唱的來著?侍從回答:『晚上不喝酒,人生路白走』」

這樣的表述,將古代歷史場景與現代低俗文化生硬地拼湊在一起,與經典故事所應有的莊重嚴肅氛圍背道而馳。

這些內容,就像是一個個打 「葷段子」 擦邊球的不良元素,混進了本應純凈的中小學生讀物中。

孩子們正處於對世界充滿好奇、對知識如饑似渴的成長階段,他們的認知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辨別是非的能力還很弱。

當他們接觸到這樣的書籍時,很可能會誤以為歷史人物就是如此低俗不堪,歷史文化就是這樣充滿了調侃和不尊重,從而對歷史文化產生錯誤的認知。

過去幾十年易中天一直都是以文學大家的形象展現在大家面前,那他又為何會犯這樣的錯誤?

易中天學術生涯

1965 年,對於易中天來說,是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高中畢業後,別的同學大多選擇繼續升學,可易中天卻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他懷揣著對遠方的憧憬和一腔熱血,毫不猶豫地背起行囊,踏上了前往新疆的路,開啟了長達十年的 「西部支教」 生涯,在新疆,條件十分艱苦,教育資源匱乏,但易中天沒有退縮。

時光來到 1978 年,31 歲的易中天迎來了命運的轉機,憑藉著自己多年來對知識的積累和不懈努力,他成功考上了武漢大學中文系研究生

要知道,武漢大學可是 「華中第一學府」,能踏入這所名校的大門,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在這裡,他遇到了對他學術生涯影響深遠的恩師—胡國瑞教授。

研究生畢業後,易中天選擇留在武漢大學當講師,他獨特的教學風格很快吸引了眾多學生的目光,他的課堂常常座無虛席。

他善於把那些晦澀難懂的文學知識,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講給學生聽,讓學生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然而,他的這種教學風格,卻與傳統的學術氛圍有些格格不入,易中天因沒有本科學歷,且教學風格過於創新,在職稱評定的道路上屢屢受阻。

任教十年,他一直未能評上教授,直到離職前夕,才終於被升為副教授

1991 年,命運再次眷顧了易中天,廈門大學向他拋來了橄欖枝,這對於處於事業低谷期的易中天來說,無疑是一道曙光。

來到廈門大學後,這裡相對寬鬆自由的學術氛圍,讓易中天如魚得水,他的才華得到了更充分的施展,沒過多久,他就評上了教授,工資也大幅提升,事業迎來了新的轉機。

他在這裡繼續深耕學術,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同時也在學術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05 年,易中天迎來了人生中最為輝煌的時刻,央視《百家講壇》邀請他講解 「漢代人物風雲」。

他帶著一口濃濃的 「武漢味」 方言登上了這個全國性的舞台,獨特的講課方式,讓原本枯燥乏味的歷史課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觀眾們被他幽默風趣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講解所吸引,彷彿穿越時空,親眼見證了漢代那些風雲人物的傳奇故事,到了 2006 年,他的《品三國》更是火遍大江南北

他用獨特的視角,將三國時期複雜的政治鬥爭、英雄人物的傳奇人生,講得繪聲繪色,就像在說評書一樣精彩。

他的演講集一經上市,便狂銷 15 萬冊,一時間,他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文化名人,2007 年,他憑藉高額的版權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三名,徹底成為了 「文化圈頂流」

但隨著名氣越來越大,爭議也隨之而來,有人認為他對歷史的解讀過於通俗化,存在不夠嚴謹、主觀臆斷等局限。

2022 年底,廈門大學成立了人文與藝術高等研究院,返聘易中天擔任院長,這一消息傳出後,引發了廣泛的爭議。

一部分人覺得易中天之前因為一些爭議事件,形象受到了影響,廈大返聘他當院長有些草率,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易中天有著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應該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在新的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

如今,已經 78 歲高齡的易中天,拄著拐杖在廈門大學的課堂上授課的畫面,再次登上熱搜,引發了人們對他人生經歷的又一輪關注 。

參考文獻


易中天被舉報「寫毒教材」,圖書內容露骨,繪畫者還是美國人|搜狐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