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過這麼種學校,叫做職工子弟學校,都是本廠職工孩子

職工子弟學校不知道誰還有過印象,學校里都是本廠職工的孩子,家長熟悉,孩子也是熟悉,家住在家屬院,上學也是同一個學校,可以說是真真的青梅竹馬長大。

我上學少,零零碎碎的上學經歷,也是在我們這國棉廠的子弟學校,學校規模不大,最初的教學還好,設施也比較齊全,老師的水平參差不齊,有正規師範畢業的高材生,也有在廠里的擋車工調來做老師的,至於學習嘛,快樂為主。

我們這的職工子弟學校,有小學部還有初中部,曾經還有高中,只是後來高中部沒有了,起初的升學率還是不錯的,在八九十年代還是有不少考得上大學的。只是後來職工子弟學校的情況好像跟廠里的狀況掛了勾,在處於企改的那些年,我們學校,初中升高中的概率幾乎為零,好多年沒有高中生出現。

我們這職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在最初也是有種自豪感的,學校里待遇還不錯,家裡的大人都有正經工作,就算學的不好,最終也能繼續進入紡校之類的培訓班,最後再進入紡織廠。大家家裡情況都差不多,誰也不比誰強多少,有點小彆扭,直接帶著家長找上門來也是經常的。

當時工廠的待遇好,連帶著子弟學校的孩子們待遇也是好的,職工醫院來學校打預防針,檢查普及什麼預防知識,廠里的電視台也經常搞個什麼小節目,學校里也有各種的興趣班,比如音樂,美術,體育,舞蹈什麼的,當時不知道,如今僅僅教美術的就是國家美術家協會的會員。

每逢節假日,或者六一啊,五四啊,什麼表演,都是去廠里的大禮堂,熱鬧非凡,禮堂里也是座無虛席,每個孩子抹著紅臉蛋兒儘力著表演著,表演結束還有各種獎品啥的,就算看節目的學生,也是有廠里雪糕廠送的雪糕吃。

作為男孩子還是最喜歡籃球的,也是有籃球比賽的,子弟學校的籃球當初在縣裡的水平是排的上號的,水平很高,也是經常組織比賽,只是後來也是沒落了,廠里效益不好,沒有了生源,什麼都跟不上了。

我們這的子弟學校在99年便消失了,所有學生分流,很是捨不得,只是那時候的老師們都樂的合不攏嘴,從廠里職工,一下子分到其他學校做正式老師,讓我也合不攏嘴,只是後來真正做老師的有限,主要還是做後勤。

現如今,職工子弟學校都成了回憶,也算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不知道您有沒有那種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