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一地公布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網友:校長局長有退出機制嗎?

近日,貴州省長順縣印發了教師退出機制暫行辦法,其中提到要健全教師考核評價制度,逐步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對於教師退出機制,很早前就有人提過,但真正實施的地方並不多,貴州長順縣也算是開了一個頭。但是對於這個做法,網友褒貶不一,我們來看看:



那為什麼網友對教師退出機制反響這麼大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教師這個行業涉及千家萬戶,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很多人更是為老師感到不平,為什麼沒有校長局長退出機制呢?為什麼僅僅針對老師?

第一:教育上有那麼多不幹活的人,為什麼對一線老師實行退出機制呢?

教育上實際是閑人最多的單位,這也是一線老師負擔重壓力大的主要原因。

首先,目前教育上依然有很多長期不在崗的人員,這些人占著編製,拿著工資卻不上班。

其次,教育上還有很多可有可無的單位,比如教育局下屬的很多科室,工作量不大,基本上常年都沒什麼事,但待遇和老師一樣。

最關鍵的是,學校也有很多不上課的人員,比如各個科室的人員以及一些勤雜人員等,這些人工資也不低,工作量也不大。

試問以上這些人員能不能先退出呢?如果這些人都不退出,常年上課的一線老師為什麼要退出?難道貢獻越大越應該退出嗎?



第二:一線老師乾的最多,自然出錯最多,但不應成為改革的犧牲品。

教育上,一線老師自然是最辛苦的,也是幹活最多的,乾的多出錯的機率自然就越多,所以很多人就把矛頭指向了老師。

教育質量低,認為是老師的水平不行;校園霸凌多,認為是老師的失職;學生負擔大,認為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多;學生跳樓抑鬱的多,也認為是老師的教學方法不當等等。總之,一些人認為教育的所有問題都是老師造成的,老師就是罪魁禍首,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所以必須推出教師退出機制,讓不合格的老師退出。

但家長、社會就沒有一點責任嗎?學校的領導就沒有任何責任嗎?為什麼老師必須成為犧牲品呢?為什麼不讓校長實行退出機制呢?說白了,一線老師的地位最低罷了!



當下退出機制主要看的可能就是成績,但如此折騰老師,最終害的可能還是學生。

這些年應試教育愈演愈烈,很多地方都開始了對老師的無限施壓,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末位淘汰制,也是教師退出機制裡面最常用的手段。

一些名校常用的做法就是,每年兩個學期考試都是倒數第一的老師被調出,有的是老師自己選擇學校,有的直接被攆到鄉下。這種手段在一些名校目前還在用。說白了,學校不允許你考倒數第一,倒數第一的必須走。

這種考核制度殘酷的地方就在於,每年都有老師離開,因為無論怎麼考試,每年都有考倒數第一的老師,所以老師們個個都惶恐不安,壓力巨大。但這樣一來,學生的負擔和壓力也更大了,因為老師們為了成績,只會更加變本加厲的給孩子們施壓。

如此折騰老師,最後害的還是孩子們。



寫在最後:

個人認為,教師這個職業是最不應該實行退出機制的,很簡單,教書育人的工作最不好量化,因為面對的是充滿變數的孩子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人才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為什麼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就對老師定性呢?如果以此讓老師退出更是滑天下之大稽,只能證明管理者的無能。如果退出機制是一種良性的制度,為什麼僅僅針對老師呢?校長局長是不是也應該實行呢?

大家對此怎麼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