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擬出新規:中小學可禁止學生帶手機進入學校;鼓勵中小學生主動及時報告欺凌情況

6月17日,據「中國廣州發布」消息,6月15日廣州市人大官網掛出《廣州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促進條例(草案修改稿·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對《條例》的意見和建議。

條例對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發現、診治、工作機制保障以及校園欺凌預防等方面作了規定,以立法保障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條例擬於今年7月下旬進行第三次審議並交付表決。

每班每兩周至少安排一課時

心理健康教育課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重在預防。《條例》要求學校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工作融入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各環節,校長全面負責學校心理健康促進工作。

例如,學校要開設以實踐活動為主的適應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每班每兩周至少安排一課時心理健康教育課,每學期至少開展一節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課。

學生們通過拋投大骰子玩大富翁遊戲

同時,相關部門要設立、公告二十四小時中小學生心理援助服務熱線電話,建立全市統一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平台。

廣州小學生進行課外活動

明確學校可以禁止

學生帶手機進入學校

無論是保護視力,還是防止沉迷網路和遊戲,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中小學生如何正確使用手機的問題,一直以來困擾著不少家長和教育界人士。《條例》專門對「預防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進校園」提出要求。

根據《條例》,中小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嚴格限制孩子使用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對於使用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的孩子應當規範使用的場所、時段、時長、頻率、內容、功能、許可權等事項,並配合學校禁止或者限制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

學校可以禁止學生攜帶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進入學校或者在校園內使用;

對經允許帶入的,應當統一管理,除教學需要外嚴禁帶入課堂。

接到欺凌報告應立即開展調查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未來成長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條例明確:

學校應當依照規定建立健全中小學生防治欺凌的制度,接到關於學生欺凌報告的,應當立即開展調查。

認為可能構成欺凌的,應當及時提交學生欺凌治理組織認定和處置,發現嚴重的欺凌行為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和中小學校主管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同時,學校應當對實施或者參與欺凌的學生作出教育懲戒或者紀律處分,並要求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其嚴加管教、督促改正;構成嚴重不良行為、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或者犯罪行為的,有關部門應當依法處置,包括依法送入專門學校接受專門教育、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或者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學校和家庭應當鼓勵中小學生主動及時報告針對本人或者他人的欺凌情況,並保護好當事人的隱私與安全,對遭受欺凌的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及其他必要幫助。

協同化治理:家校社會共同發力

所有教師應當接受心理健康培訓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診治,需要家長、學校、學生、社會專業團體協同用力。

《條例》提出學校要建立健全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發現和干預處置機制,為每位中小學生單獨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每學年對全體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普查和測評,對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予以預防干預。

學生們在玩踩指壓板解壓的小遊戲

學生父母或者監護人應當通過觀察孩子的交往、行為、言語、睡眠、情緒、學習等狀態,及早發現孩子的心理行為問題。

發現孩子存在心理行為異常的,應當向班主任了解情況,加強與孩子交流,尋求心理服務熱線、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指導,家校協同做好孩子心理疏導工作。

廣州小學生課堂勞動實踐

學生在發現自己或者同學出現情緒長期低落、獨處寡言、厭學厭世等情況時,積極向教師、同學和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反映並尋求支持幫助。

衛生健康部門要為學校配備衛生健康副校長,幫助學校開展嚴重心理行為問題和疑似精神障礙學生的轉介工作。並會同中小學校主管部門組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專家團隊,加強對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分析研究,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培訓和技術指導,協助學校開展心理危機干預等工作。

學生玩遊戲開心大笑

此外,中小學校主管部門將完善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制度,所有教師都應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並取得相應證書,全面提升應對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

【來源:「中國廣州發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