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讓每一塊金子閃光發亮!「天才少女」橫空出世帶來哪些啟示

這兩天,「天才少女」的故事被熱傳:17歲中專生薑萍在一項高手如林的全球數學競賽中脫穎而出,入圍決賽將再次與來自國內外頂尖名校的學子角逐。這一爆冷逆襲的故事堪稱傳奇,而引發熱議的是其帶來的諸多啟示。

人生有選擇卻不能被定義。當初,偏科生薑萍考上普高,卻最終選擇就讀中專,在不少人看來這是難以理解的不明智之舉。然而,姜萍用實際行動打破了人們對中專的刻板印象,展示了中專生同樣可以擁有無限可能和精彩未來。她在接受採訪時說,讀中專後自己能安下心來探索數學世界。與其平均用力補短板,不如專心致志拉長板

「天才少女」有天賦更有天天努力。「天才少女」的光環背後是她幾年如一日學習的艱辛。一開始看高等數學,姜萍也會覺得有難度,比如關於畫圖題,她會嘗試把它畫到一張紙上,然後一直換思路去解決這個問題。據其老師介紹,課餘時間當大部分同學在「放飛自我」時,姜萍卻沉浸在數學的世界裡,有時做題到夜裡一兩點鐘。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這是唐朝韓愈筆下《馬說》《師說》兩句膾炙人口的論述,在姜萍的故事中分別得以驗證。姜萍成為一匹闖入決賽名單的「黑馬」,其導師王閏秋功不可沒。這位新晉教師在看到姜萍出類拔萃的數學考試成績時,慧眼識珠,為她提供輔導,推薦高等數學經典教材,成為她數學探索道路上的引路人。

老師王閏秋本人也曾多次參加這項數學競賽,今年也沒落下,此次競賽成績排名125,遠遠落在學生薑萍的後面。有些評論譏誚老師成績不如徒弟,何談輔導。但更多的人看到這一差異的背後,其實是每個人的數學天賦不同這一大變數,正是因為像王閏秋這樣師者的引導,才未埋沒學生高於老師的天賦,避免「泯然眾人矣」的不幸。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才是為師者的驕傲。

不拘一格識別人才。「天才少女」橫空出世,還得益於此類不設門檻、不問身份的競賽機制。作為中國企業獨立舉辦的第一個全球數學大賽,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近年來吸引了幾十萬人次參與,既有來自頂尖高校的數學教師,例如「北大韋神」韋東奕,也有廣大的業餘數學研究愛好者,例如來自天津的快遞員孫金元。這項賽事被業界認為能有效激發大眾的數學熱情、推動數學教育和中國數學的發展。

新時代的中國年輕人應該有更多實現夢想的可能。姜萍的故事告訴我們,要進一步優化人才識別機制,讓有天賦、肯努力的人才早日出現在公眾視野,同時不拘一格地培育、重用,讓不同類型人才都能盡展其才,讓每一塊金子都能閃光發亮!

來源:半月談新媒體 評論員 鄭生竹 陸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