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跡流溪紙,穩走振興路!華珠首部申遺電視片《流溪紙》首映

5月10日,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在從化校區融媒體演播廳舉行首部申遺電視片《流溪紙》首映式暨新聞發布會。活動旨在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推動高質量發展頭號工程,圍繞文化交流與傳承,共同為文化的繁榮與發展貢獻華珠力量。《流溪紙》攝製組成員與戲導、影制等專業的師生代表,以及相關領導共同到場見證首映。

《流溪紙》總製片人、華珠傳媒學院院長張靜民介紹,項目緣起於2023年4月華珠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影像傳播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上與從化文廣旅體局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立足於華珠以專業服務於地方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初心,展現華珠傳媒學院以創促教、以創促學的育人育才理念。項目從立項到完成,歷時近一年。此次非遺項目是高校與村鎮之間精誠合作的成果,將推動從化本土文化建設工作。

從化區文廣旅體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志堅表示,從化擁有豐富的歷史底蘊,彷彿一部厚重的歷史長卷。目前從化正在推進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工作和百千萬工程,依靠華珠轉設工作,以此作為機遇共同打造外需,對標專業拍攝基地,通過學校周邊企業的進駐,將產教研相結合,能夠推動從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學校未來發展與學生培養注入新鮮血液,增添活力。

著名紙文化專家、廣東輕工學院原副院長林潤惠是申遺紀錄片《流溪紙》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表示,身為廣東省造紙學會嶺南造紙文化研究會的成員,面對當今嶺南造紙術瀕臨失傳的現象,更應當肩負起恢復和宣傳嶺南造紙術的責任。蓮麻村身為流溪紙的起源地,蘊含了豐富的流溪紙造紙文化。林潤惠教授聯合蓮麻村幹部、流溪紙傳承人路國忠對傳統流溪紙造紙技術進行改進,用紀錄片的形式將流溪紙文化重新帶進大眾的視野之中,將承載著深厚歷史和文化底蘊的流溪紙文化發揚光大。

蓮麻村幹部路國忠積极參与了這次申遺紀錄片《流溪紙》的創作,身為流溪紙第三代傳承人,他一直致力於流溪紙的傳承與發展,致力於對外展現這項古老技藝的魅力。

華珠首部申遺電視片《流溪紙》以介紹流溪紙起源地蓮麻村為序章,蓮麻村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和漫山遍野的竹子資源為流溪紙造紙術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在明清時期,優秀的地理位置推動著流溪紙源源不斷地銷往海外,促進了流溪紙文化的興盛。20世紀以後,受工業造紙的影響,古法造紙業日漸衰微,瀕臨失傳。

對嶺南紙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林潤惠教授了解到流溪紙後,來到蓮麻村找到流溪紙第三代傳承人路國忠先生,兩個人一同探討改進流溪紙造紙術。林教授根據流溪紙的歷史文獻和相關的民間調研,指導路先生在原有的造紙基礎上,逐步復原傳統流溪紙的製造流程。兩人合作共同探索出了「選材、削青、浸竹、洗漿、製漿、過濾、抄造、乾燥」古法造紙新式8大步驟,改進了傳統流溪紙造紙術的不足。光影中的《流溪紙》,不僅揭示了代際傳承下的紙文化脈絡,同時也為大灣區的非遺傳承增添了熠熠生輝的文化成果。

文|陳亮 通訊員 盧恩潼 朱婕琦圖|學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