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這4所高校代表福建參加國賽!

N海都全媒體記者 陳江燕 馬俊傑 文/圖

2024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16周年紀念日,也是我國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

為進一步增強高校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銘記「5·12」汶川地震教訓,5月12日,第十六屆福建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暨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福建省分區賽在福州陽光學院拉開決賽序幕,福州大學廈門大學華僑大學等省內25所院校的500餘支隊伍參賽,各自用竹片等材料完成一個建築結構的設計和模型製作,最終選出15支隊伍獲得一等獎。

用竹子建「廣州塔」,要做到「剛柔相濟」

記者了解到,本次競賽以「考慮水平振動的高聳塔式結構設計與模型製作」為主題,要求各隊伍的參賽學生以2018年在面對颱風「山竹」時可保持安全矗立的廣州塔為參照對象,在規定時間內,用竹片、竹材等材料各自完成一個「高聳塔式結構」的結構設計和模型製作。

在5月12日的決賽現場,各隊伍帶著製作好的模型,依次上台進行加碼搖晃測試。有的模型全程保持穩定搖晃、屹立不倒,有的模型承載能力較差、瞬間倒塌。

「花了將近10個小時搭建出來的模型,上台測試不到10秒就塌了,有點遺憾,但在這個過程中學到許多,總的看來,這次比賽經歷還是收穫大於遺憾的!」集美大學誠毅學院2022級工程管理專業的大二學生王珍告訴記者,在比賽前她和隊員們對於抗震設計其實不太了解,錯誤地以為只要把建築建得牢固就行了。但「以剛制剛」只會讓建築在地震時受損嚴重,只有「剛柔相濟」,才能有效「化解」地震的能量,達到提高建築物抗震性能的作用。

選出4支隊伍 代表福建參加國賽

據了解,本次競賽共吸引了福州大學、廈門大學、華僑大學等省內25所院校的500餘支隊伍參與。經過角逐,共有15支隊伍獲一等獎,30支隊伍獲二等獎,其中,陽光學院福建理工大學廈門理工學院莆田學院的四支代表隊將代表福建省參與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

本次競賽的總裁判長、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王湛表示,通過本次競賽,讓學生們在設計模型的過程中,學會充分利用結構的柔性,通過不斷優化設計,完成一個經濟高效的建築結構設計,既能將地震時產生的能量釋放出去,又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築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而實操的過程,也讓學生們能對建築結構認識得更具體,從而為後續的理論學習打好基礎。

另外,本次競賽的承辦方代表、陽光學院智能建造學院院長譚立新介紹,本次競賽還特別增設「結構計算分析賽」環節,助力培養具有信息化技術的智能建造應用型工程人才。

編輯:孫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