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改屆滿三十年,區桂芝痛批其如同「一列失速的列車」

13日下午,台灣「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中華語文教育促進會協會」「教改論壇」等團體召開記者會,邀請多名學者專家分析台灣現行教育政策的利弊得失,痛批罄竹難書的「108課綱」,要求台當局檢討並修正課綱。

台大中文研究所博士林保淳表示,教改30年來台灣的教育問題層出迭見,在林林總總的教育問題當中無疑「去中化」的「108課綱」、升大學制度、道德倫理教育以及自然學科的時數減少的問題是最多的民眾所關注的,無論政治的觀點是如何,台灣在歷史文化層面上面,都是無法與中國大陸脫離關係的。「歷史不容斷裂,歷史不容破碎!」林保淳說,「文言文的比重也應該提升,道德倫理的內涵,仍然具有現代的意義。」

台灣「教改論壇」發言人周祝瑛則談到,教改至今已經走過30年,顯現出來的問題數不勝數,2003年時就有逾200位學界人士共同聯署發起教改萬言書,而如今教改已走過30年,全台幾乎有半數人、近1300萬人成為了教改的「白老鼠」,但關於教改的弊病卻從未見到任何檢討,這才是最讓人憂心的事。

台灣北一女中教師區桂芝則形容,教改如同一列失速的列車,這列失速的列車碰到了「108課綱」的實行,導致老師們的教育現場呈現出雪崩式的陷落。「這個課綱如果不改,我們的孩子將失去未來的競爭力,所有的學科也都會因為教學時數的不足,導致學生基礎能力下滑,更可怕的是『118課綱』也已在籌備當中,若無法翻轉,屆時恐怕又要成為一場醒不過來的噩夢。」區桂芝透露,「30年教改下來,有些受其影響長大的孩子已經進入教育職場當老師,我們已經發現有的老師文字表達能力不足,如果師生都有這種語文能力下降的問題,那台灣的教育品質要如何提升?」

台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指出,教改參與了太多的政治考量,政客大刀闊斧地把教育改造成「台獨」的場域,引入杜正勝的「同心圓史觀」,再以略古詳今的方式解構中國史,刪減了經典的古文,全面弱化學生對中國歷史、中華文化的認知,建立起所謂的「中國台灣一邊一國」的概念,導致了今天台灣兵凶戰危的局面。「台灣的價值觀也跟著虛無化,他們刪掉了《廉恥》、『四維八德』、《岳陽樓記》,讓台灣人不知道公義必須重於私利,刪掉了《台灣通史序》,抹殺了我們的先人從大陸渡海來台,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苦奮鬥歷史,讓台灣人沒有了正確的價值觀,沒有了引以自豪的文化,沒有了璀璨的歷史!」段心儀痛批。

她還提到,教改30年禍害千萬學子,一開始方向就是錯的,主事者戀棧金錢權位,犯了錯也只會互相推諉,教改在他們手上成為了攫取個人權位的工具,絲毫沒有把台灣的前途和孩子的未來當做他們思考的重點。「政客的無恥,是台灣人最大的不幸!」段心儀嘆息道,「輕視知識和品德的教育,它就會養出無才無德的一代,難道我們還要再繼續忽視下去嗎?」(海峽導報駐台記者 葉新航 文/圖)